PBL思維:幫助有效提高閱讀效率
李笑來老師曾在公共場合不止一次強調:「閱讀本身,幾乎沒有任何價值;閱讀之後的思考,思考之後的選擇,選擇之後的行動才有價值」
恰逢最近聽到這樣一句話:
不要把勤奮引以為傲,有價值的勤奮才值得讚揚。
這句話和笑來老師的上一句話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強調了關注價值的必要性。
思考一個問題,你有沒有干過這種事:
今天在Kindle商城看到這本書在暢銷,你覺得挺好挺想讀,明天關注了一位某知名高校的某著名教授的微博,看見人間推了一堆商科必備書單,你也求知若渴,後天刷朋友圈看到一位學霸分享得到APP上的武志紅付費專欄,你又蠢蠢欲動…一段時間下來,你的小便簽上記了一堆想讀書目、想付費課程,然後有天你通通買來,一本、兩本、三本地讀起。
干過嗎?
誠實說,我以前經常幹這種事兒,在讀書這件事兒上,有相當長一段時間,我完全沒有目的性,別人指哪兒,我讀哪兒。後來,我漸漸意識到這是一種無意識的努力,也就是說,我壓根未曾給自己設置過閱讀目標,我挑起書來全靠緣分,就好比皇上選妃,全憑眼緣,但是這樣下去帶來的弊端十分明顯。
舉個例子,我大三下學期讀山下英子的《斷舍離》,那時候第一次接觸到「雜物管理」這個概念,我如獲至寶,一下子感覺自己又知道了好多啊,成就感滿滿,到處跟室友、家人傳達要學會「斷舍離」的理念,並且自己也開始著手雜物管理,還信誓旦旦的寫了一篇關於「斷舍離」的執行後感想,結果沒過多久,我就很快把這本書拋在腦後,衣櫃再度亂作一團,生活再度恢復以往只知道做加法的凌亂。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理由很簡單,我當時讀它的時候全做消遣,完全是一種十分舒服的狀態,只是相對於睡覺看時尚雜誌稍微不舒服一點點而已,但是舒服的事,順人性,不會給人留下太深刻的記憶。
不帶目的的閱讀對於個人成長來說,尚有價值,效益甚低,我想用一句幽默又誇張的話地說來總結:捧著一顆悠閑的心來,不帶半顆草去。
試想如果繼續按照這種習慣閱讀,我可能會花費上大量的時間,收穫的知識卻極其有限,就更別指望憑藉它有效指導我的行動了。
可學習本身不就是為了學以致用嗎?如果學習不講究收穫,不講究轉化,我們還不如拿大把的時間拿去玩更開心的事兒,拿買書的錢去買吃的。我不相信有這世上真的有,純粹為了學習而學習的人,至少我不是,因為事實上學習本就是一件反人性的事,而人類生而渴望自由。我很清楚,我的每一次閱讀,都是在為未來打基礎,做鋪墊。
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曾說,創業者永遠在解決問題。
雖然從表面意義上來說,我們並非人人都是創業者,但我相信,在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許多關於未來的美好設想,所以從本質上來講,我們人人都是自己未來的締造者,那麼,人人何嘗不是創業者呢?
作為一個創業者,最基本的便是要培養PBL思維(Problem-Based Learning),即問題式學習思維,它強調,從當前面臨的問題和要完成的任務出發,不斷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
我個人理解PBL思維,有以下幾種優勢:
1.確保有的放矢,能有效避免因漫無目的地尋覓而浪費寶貴的時間。
2.幫助實踐者邊學邊用,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3.「學以致用」是對實踐者的對佳鼓舞。實踐者通過不斷有針對性的學習,高效實現過五關斬六將的目的,就像遊戲中打怪升級一樣,容易收穫滿滿的自我認同感,而這份自我肯定將鼓舞他在今後持續發力,從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PBL思維同樣適用於讀書這件事兒。關於讀書,我想說,我們很有必要培養自己的「功利心」,刻意提醒自己有意識地帶著解決問題的心去找書單,去閱讀,只有思路清晰了,才更有可能會事半功倍。
最後想說:帶著套路努力,像個做商人一樣去學習,關注成本,也關注投資回報率和投資回報周期。你的時間真的很寶貴,請儘可能浪費在一切美好而又有價值的人事上。
PS:本文主要針對:實用類書籍,純屬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底部留言交流。
推薦閱讀:
※葛昱菲:《56種金融思維方式》之「周轉率思維」
※【1】批判性思維(概述篇)
※淺談測試思維
※「馬奇諾防線」當年沒有用,那些轉不動型的舊思維如今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