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牛X的思想內化成自己的(一)——戰略性思考

如何將牛X的思想內化成自己的(一)——戰略性思考

1 人贊了文章

如何將牛X的思想內化,這是所有關注個人成長的人的一個訴求。

因為只有把牛X的思想內化成自己的,才能在真正意義上起到指導自己行動的作用。而不是在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的時候,回去翻書找答案,這就不是指導,而是照本宣科了。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內化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需要有一條清晰的路徑,因為實現內化也是有它自身的邏輯性的。

我將這條路徑分為三步:內化前的準備工作,內化中的有效操作,內化後的自我反饋。共分三篇文章來闡述。

內化的戰略性思考

想要把牛X的思想內化成自己的,首先必須得搞清楚牛X思想是來源於何處。

我認為,牛X的思想必然是來自經典,對此我深信不疑!(原因另文解讀)

這裡我想從戰略的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如果我們把內化作為一個需要攻克的難關,那麼戰略是在進攻之前就必須要制定好的,否則就是在打一場聽天由命的仗。

而選擇經典,在很大程度上來說,就體現出了一種好的戰略思維。為什麼這麼說呢?

很多人將好的戰略高效對等起來,認為能直接解決問題,可以在短期內體現出效果來的就是好戰略。因此有些人在選書上,就會帶著自己的問題去找書,以尋求能直接解決自己問題的方法,而市面上很多書也是為了迎合這些人寫的,只要看書名,就知道是不是自己想要找的書了。

比如:有人想改變自己閱讀效率低的問題,可能就會去找《如何閱讀一本書》這一類的書籍,因為從介紹上來看,這些書可以讓人的閱讀效率提升十倍不止。可遺憾的是,即使人們讀了,幾個月後還是很可能按照自己以前的閱讀的方式來看書。

因此我認為,在很多情況下,好的戰略並不是指直接解決問題,而是要讓自己處於有利態勢!

有利態勢的解讀

就以三十六計中「圍魏救趙」的典故來舉例。

戰國時(公元前353年),魏國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國求救於齊國。齊將田忌、孫臏率軍救趙,趁魏國都城兵力空虛,引兵直攻魏國。魏軍回救,齊軍乘其疲憊,於中途大敗魏軍,遂解趙圍。

假使我們不知道這一謀略,那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麼做呢?

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直接跑過去支援。因為大部分人都認為,我們的目的應該是殺敵,只要把魏軍滅了,趙國的困境自然也就解了。

但是這樣的支援,有可能也解決不了問題,即使能解決,也是硬碰硬的方式,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而在七雄爭霸的背景之下,如何能以最小的損傷做到符合道義上的支援,這才是一個戰略家應有的考量高度。

他們並不是想著要看到短期的、直接的實效——只是殺敵,而是先要讓自己處於一個有利態勢,攜有利之勢來做事,效果會更佳。

同樣,選擇讀經典,就是要讓自己的思想處於一個有利的地位。

讀經典的戰略優勢

這裡首先糾正一下經典的定義,因為很多人經常把「經典」這詞放在嘴邊,但理解可能只是偏重於某一方面。

那麼到底什麼是經典?經典是指經過歷史選擇出來的具有典範性、權威性的經久不衰的萬世之作。這一句話包含三重含義:(1)經久不衰的著作;(2)經過歷史選擇出來的;(3)具有權威性、典範性的著作。同時具備了以上三個條件的作品,才稱得上為經典。

為什麼說讀經典能在思想上形成有利態勢呢?我認為有三點:

1.洞見性

真正的經典,往往都是集數年或數十年的研究精華於一書,其思想一般是有一個很長的推理過程才得到的,體系更完善,它們表達的是本質性的問題,更具全局性和客觀性。

讀這樣的書,就能夠站在大師們這樣的高度來看待問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自己的頂層思維,而頂層思維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對於各種思潮,我們有能力甄別它的對錯,而不是認為他們說的都有道理。

這是因為,處在一個較高的思維高度,無形中就已經提升了一個人的認知能力,在看待問題上也會具有洞見性

這樣的例子其實很常見,比如說很多人喜歡聽邏輯思維,如果一個人的認知水平有限,那他聽到所有的言論,都會覺得都是非常有道理的,可能就會無腦下單。但如果一個人本身就站在了較高的思維高度上,他就能夠甄別言論的對錯,知道哪些對自己是有用的,從而有針對性地買書。當然,如果已經到了羅振宇的思維高度,也就不必再關注邏輯思維了(^_^)。

再比如,在生活中你會發現,年齡越小的孩子,接受起新觀念來是越容易的,因為它們的認知水平低。隨著年齡的增長,學識慢慢豐富起來,就會感覺越來越難以說服了,因為認知能力提升了,他會去論證一種觀點是對還是錯。

所以,從戰略角度來看,優先接受經典中的思想,然後內化成自己的,可以避免掉入垃圾知識的深坑,保持最快的速度進步。而優先選擇一般性書籍,則可能造成思想上的偏見,進步會落入瓶頸。

2.批判性

讀經典,它使你不能對它保持不聞不問,它幫助你在與它的關係中,甚至在反對它的過程中確立你自己,但它不會強行塑造你。

讀完一部經典,最大的感受就是:它不會讓你篤信一種觀點,而是不斷的提出觀點,論證觀點,讀者要做的就是,提出疑問,然後再通過閱讀其他經典來驗證觀點,非常具有批判性思維,也非常的耗時間需要反覆研讀

但這樣的經典讀一本也抵得過100本非經典的書籍了!如果能夠把大師們的這種批判思維內化,這要比看別人評論要強的多。因為很多人就是因為缺乏批判性思維,才會在一個問題提出後,往往處於等待狀態,似乎沒有別人的觀點引導就無法表明自己的立場。

所以,讀經典之作越多,就可以從一個頂層思維高度來看問題,可以看出許多專業的漏洞來,批判性地看待那些貌似很專業的思想,不會被那些似是而非的結論所影響。

Tip:不要被一些專業的分析所迷惑,以為看後就能掌握全世界一樣。專家在如今的時代里,似乎已經不是一個很正的字眼了!

3.延續性

不知道你是否有這樣的感覺,許多市面上流行的書籍,在讀的時候,感覺所講的內容就像是自成天地,不具備發散性。用一個詞可以很好地來形容這一特點,就是能夠自圓其說

然而,讀經典就不一樣了,一部經典作品,如果它是早於其他經典作品的作品,但是那些先讀過其他經典作品的人,一下子就能認出它在眾多經典作品系譜圖中的位置。

這就是經典不同於普通書籍的特點。普通人寫書,唯恐自己的觀點受到質疑,於是會避重就輕地把觀點論證到完美,但是經典承認它的不圓滿性

這一特性,讓人可以以動態的方式來看待問題。我們的認知水平就是一個不斷升級的過程,如果陷入一個自圓其說的領域裡邊,思維升級就會進入停滯狀態,想要打破會很難。

這點其實不難理解,因為在生活中,我們可以隨時發現許多觀念固執的人,就算把真理放在他面前也無濟於事。因為他很多事情都已經有了定論,有一套自圓其說的說法,因此很難去接收外來的思想。

但是,要想思維升級,就需要先打破固有的思想,要能隨時承認自己是錯的,丟掉錯誤的觀念,不斷接收新的更好的思想。

總結:

1.所有的書都有其可取之處,但在沒有能力甄別哪些是有益,哪些是有害的時候,讀經典是一個可以避開垃圾知識深坑的方法。

2.思維是行動的先導,以戰略性的眼光看待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高效途徑。

3.內化不是讀的多,而是思考的多。一本書如果沒有逼著你把自己的思考投射到書里,是沒有多少價值的。


推薦閱讀:

怎樣理解鄔焜先生所謂辯證唯物主義與實踐唯物主義不在同一個層次
「太極圖」的哲學韻味
第五章、科學的哲學化 5.3意識學的哲學化
關於『真理』概念的質疑
夢想的故步自封與殘酷的稀缺現實

TAG:人文 | 哲學 | 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