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篇:我們重新認識了「刻意練習」

第11篇:我們重新認識了「刻意練習」

2 人贊了文章

元認知能力很重要。他幾乎影響一個人的整個生活的方方面面。。。。。。

要有耐心,要有耐心,要有耐心。不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周圍的親人朋友。

之所以說是「刻意」練習,就是因為它需要調動你的注意力,全神貫注地完成。因此一定不會很輕鬆,也不會很順利。

有些讀者還希望能夠一次練兩個、甚至三個,這樣急躁的心態不可取,要學會克制。當然也不要因為某些練習比較困難就乾脆全放棄。


1.坐享

找個計時器,定時15分鐘以上(以後再慢慢加長);

找一個舒服的姿勢(起初不一定要用不習慣的「正確姿勢」,但最好「挺直脊背」);

閉眼(有人即便睜眼也能做到);

緩慢均勻滴呼吸(不一定要刻意控制);

把你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呼吸上(別在乎自己走神了,發現自己走神就再回來);

當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處,並且開始主動不去思考時,我們的大腦會比平常更為活躍,能夠產生更多的鏈接。

這是個現今已經被科學解釋得很清楚的很簡單很樸素的大腦體操,沒必要去神話它,秘化它——自然而然地用就是了。

2.興趣

每個人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之時,很容易進入全神貫注的狀態。

全神貫注是另外一種刻意訓練元認知能力的有效方法——很違背直覺的有效方法:

通過進入全神貫注狀態而使元認知能力徹底放鬆……

大多數人直至成年,並沒有養成哪怕僅僅屬於自己的真正興趣。換句話說:大多數人基本上沒有什麼事情感覺值得自己(主動去)「全神貫注」地做……

全神貫注其實分為兩種:主動的與被動的。被動的全神貫注大多數人經常體驗,比如讀小說、看電影、玩遊戲等等。這種全神貫注其實來自於外部的控制。

我們這裡所說的,其實是「主動的全神貫注。主動的全神貫注,相對於被動的,多出了至少一個維度:專註於提升某個特定的技能。

不論是「刻意練習」,還是「主動的全神貫注」都不會那麼容易,至少不會一帆風順。即便是有興趣支撐的全神貫注,其實也需要你主動克服一些困難才能繼續走下去。

在全身貫注地磨練任何一項技能之時,元認知能力徹底放鬆,而注意力全部用來去感受每一個感官的刺激,進而調整自己的每一個動作,甚至每個意識與理解,最終達到比前一刻更好的地步,在這個過程中,大腦皮層更多的溝回形成,更多的動作變成「下意識即可完成」的動作…...直至結束那一瞬間,休息完畢且「經歷充沛」的元認知能力再一次被激活,清楚地意識到剛才的一些,幸福感「突然而生」,又因為元認知能力的存在,那幸福感格外強烈。

很少有人能夠單純地憑藉興趣,堅持把某件事情做完。

缺乏刻意練習,很快就會碰到「玻璃頂」。

實際上大多數人最終能能夠長期保留著自己的興趣,基本上是因為這個正循環被啟動了:有興趣——刻意練習——做得更好——更有興趣——繼續刻意練習。

「興趣」和「練習」其實是相輔相成的。沒有興趣,你可能不會堅持去做枯燥的練習;沒有練習,原本的興趣也會很枯燥。

3.反思

每天花上10分鐘左右,反思一下自己的思路和思考結果,琢磨一下自己的想法有沒有邏輯謬誤?琢磨一下自己的想法從何而來?又緣何走了那麼個思路?有沒有其他可能的思考結果?琢磨一下自己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響?琢磨一下那些影響因素究竟有沒有根基,有沒有道理?

反思活動最初常常是「無疾而終」的,想著想著就亂了,想著想著就頭疼了……我才大多數人就是這樣才放棄的罷。不過,過來26歲之後,感覺突然之間就開始清晰起來,反思的效率也突然大幅提高,做出修訂選擇的時候也變得果斷了許多——我猜,這也一樣是一種積累的效果罷。

理解:明白的道理多了就會多很多的鏈接,會有不一樣的思路。所以,笑來老師在26歲之後的反思效率大幅提升。


關於反思,最好的方法其實就是記錄。

沒人能一次就把問題想明白。多數人,尤其是剛開始反思的人都需要在一個問題上反覆思考,反覆琢磨,才會有一點點地進步。

所以,這個時候記錄的必要性就體現出來了。

因為沒有多少人能夠清晰地記得自己所想過的每一個細節,也就自然不會知道應該如何修正。只有記錄下來了,我們才有機會回顧,並知道自己到底在安歇細節上犯了錯誤。

在這個反覆打磨,反覆修正的過程中,我們的元認知能力也被逐漸鍛煉了出來。

很多人沒有想到的是,反思,不僅是一種元認知能力的刻意訓練方式,也是調整情緒的根本。

現實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例子——那些無法控制情緒的人,不僅做不成任何有意義的事情,還常常成為定時炸彈一樣的東西,早晚會掉他們觸碰到的一切,不管是人還是物。


然而,如何才能控制情緒呢?

觀察和研究表明:控制情緒,和控制時間一樣,幾乎是徒勞的。冷靜常常並不是控制情緒的結果,而是「認清情緒來源,並找到解決方案的結果」。而認清情緒的來源,就是在調用元認知能力。

「我很生氣」和我知道我現在很生氣」,這兩者之間有著絕搭的差異。前者只能在接下來的每分每秒更生氣,後者卻因為元認知能力被激活可以做到吧注意力轉到「我為什麼很生氣」,乃至於找到很生氣的原因,然後再把注意力放在那個引發情緒的問題上去。能解決就去動手解決,不能解決的話,也好想得開:既然解決不了,生氣也沒有用……

於是,每一次認清情緒的來源,就是一次元認知能力獲得鍛煉的重大機會。每個人都一樣,最終會發現,反思最多的,肯定是被情緒左右之後的行為和決定。不過,其實用不著多少次,元認知能力的適時激活就會成為習慣,而所謂的冷靜,只不過是這個習慣自然而然的結果。

理解:反思能通過調用元認知能力疏導情緒,不被情緒左右決策。


PS1:這是閱讀笑來老師的專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的學習筆記,加上一些問題的回答和自己的所思所想形成的一篇文章。

PS2:打算花一年的時間再次理解和領悟專欄中的精髓知識,也歡迎有同樣興趣的朋友一起加入討論和學習,微信:f1860094。

推薦閱讀:

釋放自我
一個人真正變得成熟,是從原諒父母的不完美開始的
認識自我和世界以及自愛和建立自信
你是討好型人格嗎?
世界上只有一種病,那就是「窮」

TAG:自我認知 | 個人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