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4 日本的意識形態:6個關鍵詞
來自專欄文學:人的批評,神的意識形態32 人贊了文章
作者: @神的意識形態
知乎上有關日本的文章,很多都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其中的一些文章,它們的主觀色彩是如此耀眼,逼我不得不說一句帶有主觀色彩的話:……&8()%{《》}……
其實我只是想說,主觀這種東西,並不可恥。可恥的是,從頭主觀到了腳,還一副客觀的樣子。這裡的主觀這個詞,我們完全可以用意識形態來替換。而且是最經典的貶義意識形態,他們為了更多人的痛苦,而美化一部分人的痛苦。
當然這裡要避免歧義,不存在純粹客觀的語言。不是我在說話,是話在說我。沒有我話仍然存在,沒有話我壓根就不存在。就算你說一塊磚頭是紅色的,這種看似最客觀的發話,依舊是在為某種秩序或者系統背書。奧斯丁幾十年前就把這個問題解釋地很清楚了。語言的結構讓客觀本身變成一種不可能的奢侈。
下面是我的意識形態。我將用幾個關鍵詞來簡略地展開。
1天皇
《斯普尼特戀人》里我和堇在半夜聊到記號與象徵的差異時。提到憲法規定天皇是日本的象徵。憲法對天皇的言及可不僅僅於此。任何看過日本憲法尤其是伊藤博文注釋版的日本憲法時,肯定都會對天皇的絕對權威感到吃驚。而並不是像羅蘭巴特在《符號帝國》里講的那樣,被去中心化。
對於一些右翼來說,天皇就是日本的絕對精神,日本的一切都是天皇的精神的客體化。對於現在的日本年輕人,希望他們能多看看莊子(起碼知道這個名字),不要忘了那句話: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2常識
沒有比常識這個詞能更好地體現意識形態在日本的運作。意識形態,在這裡,當然是指文化變成了自然的過程。日本的文化是如此自然以至於他們的自然幾乎變成了文化的一部分。日本人最喜歡講的一句話之一:這是常識啊!日本公司最喜歡講的話之一:你沒有常識嗎?
常識包括:自我介紹的時候不能說自己是死宅,多鞠躬,多笑,電梯站左邊(大阪右),處男處女很丟臉,喝完酒要說葷笑話,上司騷擾你要忍著,不要以為你是男人在地鐵上就安全了……
日本在面對歐美人自動默認對方不屬於自己的「常識」的適用對象,並對對方表現出儘可能的寬容。什麼,中韓?那不是被全世界討厭的兩個國家嗎?這也是他們的常識之一。
當然左翼除外。不僅僅是在這種情況下除外。左翼本身在日本社會也是被除外的存在。
很多日本人也許不會把表面的想法告訴你,但是有東西會代表他們告訴你。比如說:政府。日本人喜歡尋求一個可以實行「罪的轉移「的他者。雖然這往往意味著罐頭笑聲的另一個版本。就像恰克帕拉尼克在《搖籃曲》裡面提醒的那樣:這會兒,那些你聽見在笑的那些人,大部分都已經死了。(罐頭笑聲使用幾十年前、現在已經死了的人的笑聲)
3政治狂熱
一般大家都認為日本的年輕人對政治不敢興趣。但他們對政治不敢興趣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政治本身不想讓年輕人對它感興趣。日本的發達到病態的娛樂界,各種亞文化,可以確保年輕人的注意力、興趣被榨乾,成為單向度的人。還有一種年輕人自以為看清一切,覺得改變不了現實就什麼都不做,成為羅蒂式的反諷式自由主義者。事實上,他們什麼都沒做這件事本身,就已經幫了帝國的政治大忙了,可喜可賀。
4娛樂至死
世界上很少有國家能比日本有更過分的,完全物化女性的深夜節目。簡直是完美地定義了法律的超我。淫蕩的不成文條款,作為明文法律的補充,充分展示了超我和本我的本質關係。
日本娛樂的影響力顯然無法跟美國比較,但論到娛樂的細分化和多元化,則是大大地滿足了幾乎所有群體的一切需求。日本的電視節目、電影、凍鰻、音樂和各種亞文化,形成了堅不可摧的生產慾望的永動機。
在這個時代,娛樂才是人民的鴉片,任何看過偶像飯糰體運作的人都知道,跟明星比,邪教教主算什麼?
5儀式感,匠人精神
小資們喜歡的儀式感、匠人精神。今天出個xx神,明天來個oo神。反正日本神多。這兩個東西簡單來說就是政治的內核加上商品的形式,裡面的內容是什麼無所謂。只要營造出一種氛圍就可以。
6因為有想保護的人
這可能是能代表整個日本意識形態的一句話。它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循環生產,就像《第二十三條軍規》里那兩瓶臭名昭著的輸尿管一樣。我的比喻也許不太禮貌。但我想表達的是這是一種深層歷史,它的氣味源遠流長。
上面那段玩笑開得有點過了,失禮。武士道並不是日本文化的根本。日本文化的根底是一種服從(盲從)的精神。而這個時候需要找個他者背鍋,這個背鍋的人就是想保護的人。我做了很過分的事,但是不是為了我自己,而是為了xxx;我知道我自己錯了,但這是為了xxx。每個在日本的凍鰻、電視劇、電影里被洗白的反面角色都符合這個規律。這個xxx,我們都知道,在二戰的時候他的名字就叫天皇。
肯定有人會問我:你難道沒有想保護的人嗎?有啊,但我不會說出來。發話行為和發話內容中間那條過於龐大的裂縫,我無意也無力彌補。這裡有再次修改弗洛伊德笑話的必要:如果你真的想保護我的話,那為什麼要把這個事實說出來呢?
深層歷史裡,日本帝國從來就沒有滅亡,正是由於它表面的死去,才能讓它以最危險的形式繼續存活下去。不是說現在的日本有多危險,是忘了日本危險可能的國家們,包括它自己,有多危險。
《菊與刀》這本書算不上特別好,但多讀幾遍,也沒什麼壞處。
推薦閱讀:
※日本人明治之前不吃肉,但是為什麼在大河劇中總能看到養雞?
※日本的貓島,彷彿一群黑社會!惹不起惹不起
※文化 |《日本名所解剖書》
※這家供奉著「學神」的神社你不想了解一下嗎?
※餓了嗎,《日清》新品「領帶吃杯麵」了解一下...
TAG:日本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