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數據流通領域最大的一步

近年來,數據流通領域最大的一步

來自專欄區塊鏈廣告7 人贊了文章

還記得近一年來,被高頻提到的用戶數據所有權和數據流通的問題,常被大家感嘆大公司之間的利益和壟斷,導致了形形色色地數據孤島。而近期,GDPR正式生效的幾個月後,事情似乎有了一些轉機。

2018年7月20日,Google在自己的博客中公布了一個叫「數據遷移項目」的計劃,《Introducing Data Transfer Project: an open source platform promoting universal data portability》。微軟也同步進行了響應。據了解,此項目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們能夠在各大平台之間,如Google、微軟、Facebook、Twitter、Flickr、Instafram等,方便的進行數據轉移。"網安尋路人」微信公眾號對此項目和白皮書有深入的解析——《微軟、Facebook、谷歌和Twitter聯合推出數據遷移項目:數據可移植性的開源計劃》。

難道困擾這麼多年的數據孤島和流通問題,終於有了可操作的空間了?如果真的是,之前炒得沸沸揚揚的區塊鏈個人數字資產保護的顛覆性還是否存在?

拋開DTP(Data Transfer Project)最終是否能走向成功的工程性問題不談,國際巨頭似乎已響應了GDPR的感召,將用戶對數據的控制權放開。雖然具體不知是良心發現,或者是一時的衝動,還是發現了數據流通帶來的新利益。

Google用戶經常在Google幾十項的服務中,使用同一賬號登陸。如今在Google account的個人信息與隱私項目中,可下載我在使用Google服務時,所產生的幾乎所有的數據。

做為一個普通用戶,能夠下載幾百兆的個人數據,裡面包含了:

  • 我使用過什麼型號的Android設備
  • 我看過/搜索/訂閱/點贊哪些Youtube視頻
  • 我使用谷歌搜索過什麼話題
  • 谷歌在什麼網站上給我推薦過廣告(ps:廣告主和廣告內容沒披露)
  • 我通過Google Play安裝過什麼應用
  • 我通過Google賬號使用過哪些「非谷歌產品」
  • ......

這些數據以文件夾和JSON(一種利於計算機進行處理的數據格式)的形式可被導出,這意味著用戶終於實現了對自己數據的控制權,儘管我們現在還不清楚到底能幹什麼。

Facebook相關的產品也賦予了用戶數據控制的權力,Facebook能下載的數據幾乎也包含了用戶行為的全部:

  • 我發布的內容
  • 我的朋友關係
  • 我的點贊和評論
  • 我搜索過什麼東西
  • 我通過Facebook賬號關聯登陸過哪些「非Facebook應用」
  • 我的歷史登錄信息(時間、地點、設備)
  • ......

Instagram也做出了相同的回應,可想更多的國外產品會陸續做出相同的舉措。

以前我們暢想大規模協作的互聯雲——數據共享之互聯雲假設,或者更早就有大批學者和從業人士在推動數據共享。現在有了進展,而且遵從用戶授權的原則。用戶可以自行決定,主動或被動地授權允許應用間的數據讀取。只要應用體驗做得好,如DTP項目的順利運轉,體驗就會朝著互聯雲的最終目標靠攏。

有了這樣的口子,基於個體用戶的大規模多場景行為、喜好分析,應該是一大利好。在新的環境下,數據交易平台和區塊鏈數字資產,有了改進升級的機會。

雖然還處於早期階段,國內形勢還不明朗,非人類數據共享也沒進展。但這幾乎是近年來數據流圖領域最有成效的一次。幸福是不是來得太突然,哪些人願意去踩坑?


推薦閱讀:

中國動漫大數據公布:男生比女生更喜歡動漫
大數據行業的浮躁
圖資料庫實戰入門 —— 一個簡單的電影推薦系統實現
從頭學習大數據培訓課程 scala 對象與函數式編程(五)scala 基礎 5 Actor

TAG:大數據 | 數據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