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Burton Richter去世,曾掀起物理學革命
來自專欄 DeepTech深科技21 人贊了文章
物理學諾貝爾獎得主,粒子物理學家 Burton Richter 於 7 月 18 日去世,享年 87 歲。Richter 於 1974 年做出的發現為基本粒子和基本力的標準模型奠定了重要基礎,Richter 後來成為美國政府科學顧問,參與美國能源部的重建工作,為美國的科學政策制定做出巨大貢獻。
紐約城市大學物理學家,Michael Lubell 說:「Richter 是那種從不說『自己做了什麼』,但專心工作的人。」
圖 | Burton Richter
1974 年,Richter 和他的團隊在斯坦福直線加速器中心(現為 SLAC 國家加速器實驗室)將高能電子和正電子結合產生出一種被 Richter 稱為 ψ 的新粒子。ψ粒子由一個名為粲(讀作 càn)夸克和它的反粒子反粲夸克組成。而位於紐約的布魯克黑文國家實驗室的一個團隊,也幾乎在同時發現了該粒子,但他們稱之為 J 粒子。當前的物理學家們,則將兩個名字合了起來,稱之為 J /ψ 介子。
這一發現極大地擴展了科學家對夸克的認知,推動了粒子物理學在接下來幾年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因此也被稱為「十一月革命」。在當時,夸克粒子僅僅在幾年前才被 SLAC 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發現。最初,科學家發現質子和中子由三個夸克構成,這些夸克有上夸克和下夸克兩種。但根據標準模型理論,科學家認為自然界中應該還存在著第三類和第四類夸克,其中的第三類被稱為奇夸克,而 ψ 的發現則證實了第四種夸克的存在。但更為重要的是,ψ 為一種特殊理論(GIM 機制)提供了理論基礎,該理論則解釋了不同類型的夸克會如何通過弱核力(weak nuclear force)而成對出現。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的理論家 Gordon Kane 說:「在 J /ψ被發現以前,關於夸克是什麼以及它們的性質有很多猜想,而 J /ψ 的發現,印證了這些猜想中正確的那一個,這便是 J /ψ 介子的重要性。」
圖 | 1974 年發現 ψ 粒子的文章發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GIM 機制」理論的締造者之一,波士頓大學理論物理學家,Sheldon Glashow 說:「兩個實驗室同時發現 J /ψ 介子對物理學來說是一個革命性時刻,當時聽聞後的每個人都很興奮。」在 J /ψ 被發現後,麻省理工學院的 Richter 和 Samuel Ting 也因此於 1976 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而在幾十年的發展後,現代物理學中的有總共六種夸克,可以像 GIM 機制所描述的那樣相互作用。
除了發現 J /ψ 介子,Richter 還以其在構建粒子加速器方面上的專業知識而聞名。他設計了斯坦福正電子 - 電子加速器環(SPEAR),也就是他的團隊做出發現 J /ψ 介子的那台對撞機。曾在斯坦福大學工作的固態物理學家 Arthur Bienenstock 說:「Richter 對其他領域的想法也非常開放,例如,他認為使用由 SPEAR 產生的 X 射線同時也可用於在固態物理和材料科學中的實驗研究。」而按照 SPEAR 的發展規劃,它最終成為一種名為斯坦福同步輻射光源(SSRL,Stanford Synchrotron Radiation Lightsource)的 X 射線源同步輻射設施,供更廣泛的科學界用戶使用。
圖 | 傍晚的 SSRL
在後來的科研生涯中,Richter 還將興趣擴展到了核電、能源技術和氣候變化上。紐約城市大學物理學家,Michael Lubell 說:「華盛頓的決策者都認真對待他的意見。例如,我還在 APS 時,和 Richter 說服國會和白宮重組能源部,確立能源部的地位,以創立一個單獨的科學副部長職位,而不是由一個副部長掌管整個部門。」
此外,Richter 還於 2008 年幫助當時即將上任的奧巴馬總統敲定了價值 200 億美元的「科學研究項目」,由國會 2009 年通過的美國復甦與再投資法案提供資金支持。
很多人對 Richter 的印象都是比較強硬,但友好而有原則。Bienenstock 回憶說,他和里希特經常就 SLAC 加速器與 SSRL(最初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實驗室)共享的事情上發生矛盾,但當兩個實驗室正式於 1992 年合併時,Richter 完全支持 SSRL 的工作,他和 Richter 也因此成為了好友。
Glashow 對這一印象表示認同。2016 年時,Glashow 曾為十幾名能源問題和氣候變化的新生講課,並決定選用 Richter 於 2010 年出版的「越過謎團,發現真相:21 世紀的氣候變化與能源(Beyond Smoke and Mirrors: 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in the 21st Century)」一書為參考教材。而當 Glashow 將這一決定告訴 Richter 時,Richter 立馬就給 Glashow 送了 12 本書,並親自為每個學生在書上題字。
Burton Richter, Nobel Prize–winning physicist with influence in Washington, D.C., dies
推薦閱讀:
※邁向鈣鈦礦單結太陽能電池的S-Q理論效率極限(背景,上)
※朱清時校長:物理學實證阿賴耶識(二)
※電荷密度和電流密度的變換與介質中的麥克斯韋方程
※控制光的性質?科學家設計出一種可使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