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大燜鍋:CPS 中國經驗與政治學研究
來自專欄論文大燜鍋4 人贊了文章
論文鏈接:Bring in China: Insights for Building Comparative Political Theory
這是論文大燜鍋的一篇推送
威權政府者如何獲得公眾支持?又是如何保障所有的官僚皆服從指揮?在何種條件下,普通人會不顧揭竿而起所帶來的風險加入到抗爭中?這些問題正是晚近的比較政治學者所關注的,尤其在探索與理解威權國家制度運行規律與政治行為的發展的時候。而同時,研究中國的學者已經通過中國的例子在理論上與實證上對上述問題有所解釋,而比較政治學領域對此卻鮮有關注。Lily Tsai發表在最新一期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上的Bring in China: Insights for Building Comparative Political Theory即彌補了這方面的缺陷,討論了比較政治學可以從中國研究中得到的經驗。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著重探討了中國經驗對比較政治學理論的貢獻,認為主要集中在兩大領域,一是比較政治的發展(comparative political development),二是政治行為的發展(political behavior of development)。作者的探討主要是基於兩點原因,一是中國研究學者經常發現很難把中國的經驗與中國以外的例子聯繫起來,二是比較政治學者通常也會對把中國的經驗聯繫到一般政治學理論上的嘗試抱有懷疑態度。大家都認為中國太特殊了。然而事實上,在過去十年間,已經有不少學者通過運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揭示了中國國家治理機制與策略,國家與社會之間的互動關係等等。他們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國的例子並不特殊,政府的行為模式等各方面仍然符合威權國家理論。
作者認為,中國經驗對比較政治學科建設的貢獻關鍵點在於儘管中國作為一個整體非常的特殊,但理論的發展可以解釋其內部的差異,並且有助於我們理解其他國家的相關差異。中國在中央層面以下各方面都具有很大差異,比如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經濟發展,央地關係等等,這都為研究相關的問題,進而提高理論認識提供了絕佳的機會。中國之大,各個層級之多,為中國經驗貢獻到一般理論提供了三個重要的條件。一是中國人口之多使得中國的經驗可以與其他類型國家的人口直接做比較;二是中國有足夠多的地方差異,以及不同的分析單位,比如個人,社區,地方政府,政治家等,這樣就有利於學者在檢驗某個變數的影響的時候控制住其它的變數;三是這些國家層級以下的差異與眾多的人口使得學者能夠更好地控制處理效應的異質性。
需要聲明的是,本文中回顧的關於中國的論文,是在過去五到十年之間發表在頂級的政治學雜誌上的文章。但本文並不是去評論整個領域的發展狀況或者是去探討中國政治研究的趨勢,也不是去回顧比較政治學的現有理論或者那些僅僅提高對中國理解的文章,這些研究常常自我標榜「有中國特色」,但卻不是本文的關注點所在。同時,本文亦不關注那些僅僅從實證上證明了現有比較政治學理論的文章。
本文之後的部分回顧了中國研究與比較政治領域的其他重點研究的國家在文獻引用方面的差異。而後回顧了中國研究貢獻到比較政治學領域的兩大方面:威權政體的政治發展,政治行為的發展。最後,作者展望了未來中國研究豐富比較政治學領域的契機。
廣受歡迎的知乎專欄「論文大燜鍋」每日推送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及自然科學期刊最新內容。本帳號由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陳碩教授及其團隊負責。歡迎媒體及學界與我們展開內容合作,聯繫郵箱paperexpress@sina.cn。
推薦閱讀:
※安徽省志-建置沿革志 (32)第29節 北京政府時期a
※88歲老人跪求撤離 佔中者:望政府再退一步(圖)
※日本和朝鮮在華大肆販毒 國民政府公開槍決毒販大規模禁毒-頭條網
※特朗普新政又要黃?只有4天了!美國政府難免被關門!
※[轉載]桂林市政府豪華辦公樓「喬裝」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