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不是永別,忘記才是

死亡不是永別,忘記才是

4 人贊了文章

夜魚的第一個泡泡:

我們避諱死亡,直到有個溫暖的定義可以依仗。

——

「他怎麼了?」「他去哪裡了?」

我們中的很多人,可能在很小的時候就撞見過親人的離去,卻並不理解那是怎麼一回事。就像《尋夢環遊記》里,豬皮哥突然消失時,米格爾很疑惑。

看到這一幕的幾個小孩,在電影院的前後排坐著,幾乎是同時,向自己身旁的媽媽發出了同樣的疑問:「他怎麼了?」

媽媽們各自搜羅著詞語,醞釀著表達,兩秒的安靜過後,開始此起彼伏地拋出回答:「他死了」「他消失了」「他去了天堂」…孩子的追問沒有停,媽媽也應接不暇。「天堂在哪兒?」「在天上,一個很美的地方。」「什麼是消失?」「就是不見了,沒有了。」好在劇情繼續往下,轉移了孩子的注意力,詞窮的媽媽們才暫時鬆了口氣。

我們不知道怎麼跟孩子解釋,人是怎麼離開這個世界的,人又是怎麼來的。

關於出生,以前可以用「路邊撿回來的」「石頭裡蹦出來的」,暫且將孩子的好奇心糊弄過去,但此刻,電影很直觀地展示了死亡:煙消雲散般地消失在眼前。所以,「他睡著了」「他去旅遊了」這類善意的粉飾行不通。

即便是我們自己,長大後經歷了更多生離死別,看過了神學、文學和科學等更多角度的闡述,也不一定能搞清楚死亡這件事。

活著的人不知道那是什麼世界,知道的人回不來告訴我們。

我們可能因為看到一句話、一個新聞,或者去了趟醫院、參加了某人的葬禮,被提醒了一下死亡的存在,而停下來凝神一會,但之後便繼續忙活著的事了。

每個人都繞不開死亡,好像很恐怖,但又似乎很緲遠。

——

關於生死,《尋夢環遊記》給了我們一個墨西哥式的溫暖定義:死亡並不是消失,被生者遺忘才是。

一個人死後,軀體消散於物質世界,但只要在這個世上,還有一個人記掛他,他就能夠在另一個世界裡繼續存在下去。只要把他的遺照供奉起來,在陰陽相通的日子裡祭祀他,他就可以回來探望我們。

我們對死者的記掛,不僅安慰了自己,還繼續「養活」著他們。

而當自己終於也走到塵世的盡頭,想到因為有人記掛並不會真的消失,死亡就變得不那麼可怕,甚至能安詳赴約。同時,與生者的離別也沒那麼悲傷,我們只是先行一步,早晚會在另一端相聚。

死亡只是暫別,多麼安慰啊。

這個解釋讓死亡變得溫暖起來,而且是用輕鬆幽默的方式娓娓道來。即使早早看穿了套路,還是不自覺地沉浸其中,笑中帶淚一起來:

先是在父女深情對唱《Remenber me》時,內心某個地方鬆動了一下,接著在父親因為快被女兒遺忘而幾乎要消失時,心頭開了個口子淚如泉湧,最後被老奶奶的一聲」爸爸「擊中,徹底崩塌。

——

這樣想來,清明節不是假日,而是親人團聚的日子。

在我們家,不一定是清明,國慶或除夕全家人齊了,就會去給爺爺掃墓。

我們到墓地打掃除草,擦拭墓碑,上香點燭,奉上他生前喜歡的瓜果熟食、茶水酒水,以供享用。還有生前可能求而不得的房子、車子等物件,買來紙糊的模型,燒了送去。當然,燒得最多的是巨額冥幣,希望他在那邊不用再為錢受累,可以按自己的意願去生活。

做這一切的時候,我們嘴上或心裡念念有詞,就像日常的問候和拜訪,只是在訴說近況之外,還祈求得到保佑。當煙霧夾著紙灰盤旋上升時,空氣格外安靜,隱隱約約感覺到熟悉的氣息已經來過,我們的消息和心意已經送達。

關於這些,我們找不到科學依據,甚至無法言說,但冥冥之中就是覺得他們還在,在我們心裡,在某個不明的角落,不然怎麼解釋那麼多的巧合和心靈感應:

在噩耗通過電話傳來之前,就夢見了不祥之兆;突然被一陣巨大的難過席捲,生生打碎了手中的東西,莫名的心慌,好像知道了什麼,又不敢詢問。等後面消息傳來,才明白之前那是他隔著萬里向你告別,同時指引我們潛意識裡提前做好自我保護,儲好勇氣去面對。

我們說不清的,《尋夢環遊記》為我們道明了。它將若有若無的冥想落成了具體可感的影像,好比冥界發來的「邀請函」,讓我們在不到兩個小時的「遊覽」過程中,重溫了故人的音容笑貌,在混合了思念和遺憾的潮濕空氣中,隱忍著抽泣,撕心裂肺,不自覺地與身邊的人挨得更緊。

電影散場時,有個小女孩一臉認真地說:「媽媽,我永遠不會忘記你。」


魚後記:

大衛-伊格曼在《生命的清單》里說:

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

第一次死去,是當你的心跳停止,呼吸消逝,你在生物學上被宣告了死亡;

第二次死去,是當你下葬,人們穿著黑衣出席你的葬禮,你在這個社會上不復存在,從人際關係網裡消逝,你悄悄離去;

第三次死去,是這個世界上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把你忘記,你就真正地死去。整個宇宙都將不再和你有關。


原創作者 | 夜魚

本文首發 | 微信公眾號 「遲魚夜奔」

雙魚女,白天潛水,晚上冒泡。一個人狂歡,不如相逢於江湖。

weixin.qq.com/r/iT8DG_n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死亡是最好的老師
試論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問題
解說死亡
悲催的胖子!連車禍也比別人更容易死亡
死亡起源(十九) —— 「自我意識」,究竟是什麼?

TAG:尋夢環遊記動畫電影 | 死亡 | 家庭親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