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諸葛亮口中「厚顏無恥」的王朗,歷史上是個怎麼的人?
作者|我方團隊子繇
《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簽約群媒體
字數:994字,閱讀時間:約2分鐘
歷史提問
《三國演義》諸葛亮口中「厚顏無恥」的王朗,歷史上是個怎麼的人?
答:
歷史上的王朗本就是三國時期的名士,但我們現在對他的了解卻大多來自《三國演義》中的經典片段——「武鄉侯罵死王朗 」。
經過藝術加工後的人物形象畢竟與史有別,但放在王朗身上就不僅僅是「有別」那麼簡單了。
首先,王朗絕非「厚顏無恥」之人,而是德高望重的經學名士。其次,王朗也不是被孔明罵死的,而是病死的,其死後還因功得以配享曹操廟庭。
一、半生肝膽
王朗,字景興,東海郡郯縣(今山東郯城北)人,從小便通曉經籍,屬於少年有成。靈帝時因通經被舉為郎中,初任菑丘縣長。但沒過多久,因為老師楊賜去世,王朗便去官服喪。後來應陶謙察舉茂才,為治中從事。漢獻帝時,又任會稽太守,
他在任期間使會稽郡得到了很好的治理,並獲得了當地百姓的愛戴。
建安元年,孫策渡江而來準備攻打會稽郡。戰前,功曹虞翻勸王朗逃走,王朗卻說:「朗自以身為漢吏,宜保城邑。」此時的王朗絕非諸葛亮口中的「諂諛之人」。但一番拚死抵抗後,王朗所守的會稽郡還是毫無懸念地被孫策攻了下來。
會稽失守後,王朗投降了。
無論當時王朗出於什麼樣的原因投降,會稽失守無疑成為王朗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二、轉投曹氏
自從會稽失守後,明哲保身就成了王朗的處世立場。但當時的王朗並非氣節全無之人,面對孫策的徵召王朗還是拒不肯從。隨後政治形勢發生了重大轉變,漢室逐漸失勢,曹氏父子掌權。
王朗的政治立場發生了變化,他開始積極投入到漢魏禪代的權術鬥爭之中,並曾上書勸曹操稱魏公
。此後也並沒有和楊彪、孔融、荀彧等人一起反抗曹魏政權,而是與華歆等人一起勸說曹操接受魏王的稱號,並建立魏國。隨著曹氏父子的器重與尊崇,王朗更加忠於曹魏政權並開始一心一意地輔佐曹魏三公。他在任期間多有建樹,還屢次上書勸諫帝王要勤於政事、減輕刑獄。
三、名士大儒
王朗轉而支持曹氏政權或許是為了明哲保身,或許只是政權思想觀念的轉換,但他畢竟曾經拋棄了他所忠於的漢室政權。可無論是在學術造詣上還是在政事治理上,王朗都有其獨特的功績,故而後世對他的評價也多以崇揚為多。
拋開政治立場的問題,王朗確實是一個學識淵博且有真才實幹的名士。王朗博學多識,從小便熟讀經籍,由他所作的《周易傳》在曹魏時被官方拿來作為習《易》學的人必須考核的內容。
後世人還把他註解中的思想稱為「王學」。
王沈評價王朗:「朗高才博雅,而性嚴整慷慨,多威儀,恭儉節約。」《三國志》的作者陳壽稱王朗:「文博富贍,誠皆一時之俊偉也。魏氏初祚,肇登三司,盛矣夫!」
參考資料:《三國志》、《淺析王朗政治立場的轉變》、《王朗與建安儒士》、《論王朗》
好物推薦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我們愛歷史》商城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