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精時代生存指南

杠精時代生存指南

來自專欄螞蟻說5 人贊了文章

在今天這個娛樂的、傾軋的、暴躁的、站隊的、輕率的、險惡的中文互聯網世界裡,如果你還試圖從人與人的討論中獲取知識與進步,確實需要一些技巧。在今時今日,我認為「網路」就是「現實」,我們值得用一種更體面的方式去說話。

· 1

不知道你是否還記得十年前的網路環境。

· OICQ被指侵權ICQ,後改名為QQ已過去8年;

· 在論壇流行的「灌水」已無人使用,而「前排」「沙發」「板凳」在貼吧得以繼承;

· 淘米公司的《摩爾莊園》是中國網頁遊戲老大;

· 在千千靜聽上聽著流行歌曲,歌名和歌詞都有一種直白的、莫名的傷感;

· 性早熟的小學生都愛在QQ簽名上哭泣,在QQ日誌里哀傷。

而在各大平台的那些硬核信息生產者,他們不求賺錢、不求名氣,他們是各行各業的精英,在網路上默默地無償分享自己的專業知識、經驗和見解,網路本應有的價值在他們身上有著最大體現。我深入接觸網路交流平台時,已是大論壇時代的尾聲,而百度旗下的貼吧平台正擠入第一梯隊,悄然興起。

那時候,距中關村教育與科研示範網路工程進入Internet已14年多,但網路對於大眾來說,門檻還是相當高。在三線城市的普通家庭里,能有一台電腦上網已經很難得了。那時候,電腦對於孩子們的主要功能是用來打遊戲,或者是被家長鎖起來。

· 2

現在的主流平台是貼吧和微博(其中微博是當今最大的熱點發源地),但兩者相似度並不高。

貼吧是草根文化。它的頂貼機制(回復即可把帖子頂到全吧首位)帶來了人人皆有發言權,比如你是某行業的大佬,你辛苦碼了幾個小時的良心科普,很可能會被別人賣片打廣告的擠下去。

微博是偶像文化。普通人幾乎沒有發言權,而偶像或者營銷號擁有大量粉絲關注,即使發諸如吃飯、睡覺、男人不給你買口紅就是不愛你之類,也會獲得千萬閱讀量及瘋狂的點贊轉發。

所以這直接帶來了兩個網路熱詞——「屌絲」和「直男」的差異。

屌絲來源於貼吧廣大普通男性群體對自身的自嘲;而直男來源於微博營銷號中女性對男性的蔑稱。

但還是有共同的特點,從「聖母婊、玻璃心、小粉紅」到「杠精、直男癌」,這些詞最初只用來形容比較極端特殊的某一類人群,由於這類詞本來就帶有些許群體偏見,再加上營銷號推波助瀾,進而被人們瘋狂濫用,變成了萬能貶義詞。

只要別人與自己的意見不合,不需要就事論事討論,直接一個臟帽子扣過去便是。

包括本文標題里的「杠精」也早已淪陷。

· 3

這種標籤類網路熱詞是如此的易用而又易逝,以至於本文標題中的「杠精」一詞現在看來早已過氣,竟有了錯位的年代感。

就「杠精」原本的含義而言,我認為是一個人對某觀點無端的、刻意的反駁。杠精的邏輯鏈條往往是這樣:把別人的觀點斷章取義地抽取一段→把這部分給極端化→攻擊自己塑造的這個靶子。

我的觀點:我們要承認並接受失敗,之後再思考該如何生存解脫。對個人而言,失敗和成功是你的主觀感受;你可以覺得自己很失敗,但不妨礙別人覺得你成功;或者你可以覺得自己很成功,但不能阻止別人揭穿你的失敗。

加上杠精濾鏡:我們要承認並接受失敗,之後再思考該如何生存解脫。對個人而言,失敗和成功是你的主觀感受;可以覺得自己很失敗,但不妨礙別人覺得你成功;或者你可以覺得自己很成功,但不能阻止別人揭穿你的失敗

杠精邏輯鏈條:(這個社會都追求成功而你說要失敗?→你宣揚負能量→你在自暴自棄→你好裝逼→你反社會極端人格→你別解釋了我不聽我不聽→你是傻逼)

我的觀點:戀愛、結婚只是一個人的人生支線任務,可做可不做。西方的個人主義思潮已在中國的年輕群體中深入人心,現在的新一代更重視自身的價值,而不是把自己綁定在某種強加的關係之內。男權社會把女性當生育工具的時代早應被掃入歷史的垃圾堆,某些傳統群體和現代商業群體為了謀利,而把這種關係需求塑造成一個人的剛需。我認為人們應該在快節奏的商業社會中停下來反思,找到自己內心的真正需求。

加上杠精濾鏡:戀愛、結婚只是一個人的人生支線任務,可做可不做。西方的個人主義思潮已在中國的年輕群體中深入人心,現在的新一代更重視自身的價值,而不是把自己綁定在某種強加的關係之內。男權社會把女性當生育工具的時代早應被掃入歷史的垃圾堆,某些傳統群體和現代商業群體為了謀利,而把這種關係需求塑造成一個人的剛需。我認為人們應該在快節奏的商業社會中停下來反思,找到自己內心的真正需

杠精邏輯鏈條:(你不談戀愛?→你不喜歡女的?→你是GAY?真噁心→你不結婚?是不是那方面有問題?→你好裝逼→你反社會極端人格→你別解釋了我不聽我不聽→你是傻逼)

· 4

討論交流的目的是雙方共同尋找「什麼是對的」,而非單方證明「自己是對的」。這個原則本應該隨著廣大人民素質的提高而逐漸深入人心,但卻隨著網路門檻的不斷降低反而背道而馳。

大部分人失去了對於信息最基本的判斷能力,以至於現在網路上充斥著流水線一般的、刻意煽動情緒的營銷文。

如果,你能堅持就事論事,堅持良性討論,避免思維誤區與人身攻擊,你會收穫許多知識與友情。

列舉幾個常見的誤區:

動機揣測:

-「你想紅想瘋了吧?」

-「你怎麼寫這種文章?你收了別人多少錢?」

-「你就是想蹭熱度藉機炒作」

-「這個女的居然找黑人男友,圖謀不軌,肯定是個騷貨」

資格論:

-「你懂個屁!」

-「你不會唱歌,憑啥說我家愛豆沒有唱功?」

混淆概念:

-「他們假唱怎麼了?畢竟他們還未成年」

-「你反對婚姻制度?那你是怎麼被生出來的?」

-「你說學校垃圾,為什麼不趕緊退學趕緊滾?」

-「你說這個孩子好可憐,有點心疼,你為什麼不去心疼你的父母?」

這些誤區就是抬杠的導火索。

另外,在討論的過程中,儘可能少的使用「反問句+呵呵」等一些陰陽怪氣的句式,考慮到該句式已經成為當今網路世界最大爭吵源之一,且它暗含使用者「我根本不打算進行任何有效的討論,我就是單純想要鄙視你」的立場,我們應當像不隨地吐痰一樣,不使用該句式。

當自己的觀點、論據、邏輯遭受對方質疑時,相信對方是「對事不對人」的,因為你對對方也是如此;倘若發現對方不是如此,則寧可直接且優雅的快速推出討論,也不使自己陷入同等「對人不對事」的可悲境遇。

如果能在討論的過程中,向對方表達感謝,這有助於維持一段良性討論的氛圍;在討論結束之後向對方表達感謝,有助於開啟或增溫一段友情。

一個奇怪的現象是,人們在網路世界裡往往不習慣向他人表達感謝之情,可能是網路看起來虛擬,給人一種距離感,覺得別人不可能會順著網線來找你。而當今,「網路」就是「現實」, 如果你能夠勇於致謝,相信你與被致謝方都能收穫額外的愉悅。

最後,如果能誠懇承認自己的錯誤,並始終為自己的錯誤言論及其引發的後果負責。這是最重要的。


參考資料:

《好好說話2.0》梁歡

《獅山老實人的自我審查》小螞蟻擺攤


推薦閱讀:

如何規範和篩選網路語言
天啦嚕,你還沒過淋語8級惹
在瀏覽器中輸入網址到頁面顯示出來,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2018上半年網路流行語:確認過眼神,是點贊的人
這些高逼格的話你都不會說,你就OUT了

TAG:網路語言 | 社交網路 | 社會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