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50萬,養一個孩子卻這麼難

年薪50萬,養一個孩子卻這麼難

2 人贊了文章

最近一篇名為《我半年工資,養不起一個暑假裡的孩子》的文章刷了屏。

相信很多中國人都對此感同身受。結合此前寧南山所寫的那篇《作為一個中產階級,我對國家有什麼不滿》,可以看到許多中國人身上的憂慮性。

1

年前,我剛剛大學畢業來到深圳,在父母的介紹下認識了一個離開成都老家到深圳打拚多年的長輩。如今這位長輩35歲上下,就是寧南山口中徹頭徹尾的中產,在一家日企工作,家庭年收入五十萬上下。我們姑且叫他A吧。

我到深圳的第一天,A抽空從公司出來見了我,剛見到他的時候,他看上去就像一個典型的商務成功人士,穿著一身筆挺的名牌西裝。我們聊了一會,他接了一個電話,說有事忙,此後我們便添加了微信並長期聯繫。

他的朋友圈一般都很乾凈,很少發東西,偶爾會發一些風景照,不是那種朋友圈的常客。

在一次聊天中,我的父母告訴我,「他的小兒子即將出生,大兒子正在中學,目前正在拚命的賺奶粉錢。」

我當時覺得,像A這樣的年收入超過50萬的中產,如果不是對孩子要求特別高,育兒這種事情對於他們來說可能不會那麼麻煩。

但是我沒想到,那篇網文《我半年工資,養不起一個暑假裡的孩子》卻正好戳中了A的痛處,A轉到朋友圈配了很長很長的一段文字,天啦!這對幾乎不在朋友圈出現的A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奇觀。

這讓我非常驚訝,於是主動跟A聊了起來,也漸漸的開始真正的看到A的生活近況。

A和妻子都是典型的公司白領,在深圳工作,在成都供了一套房,月供接近5千,本來準備買車。現在孩子將比他們預期的早半年出生,讓他們興奮又不知所措。

A的大兒子是在深圳讀的書,他說他記得幼兒園一個學期就是2萬3萬左右,但是那是10年左右的價格,現在同樣一家幼兒園可能已經漲到5萬往上了。加上私立幼兒園開設的各種雜費,比如幾百上千的工具維護費啊,每個學期都會交幾次幾千元的活動費,還有各種節日的時候要代孩子給老師買禮物。

由於只有A夫妻兩個人在深圳,而且都在工作,孩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沒人接。不得不每天都溜出去半個小時接孩子。後來讀中小學,周末興趣班報了兩個,畫畫和小提琴,老師可以上門來接,但是要交500多的交通費,下課卻必須要自己去接,這兩個興趣班的班費差不多都是一個月收3000多。

後來孩子英語跟不上又報了一個一對一的英語補習班,是一個名師,據說資歷很好,400一個小時,每節課兩小時,每周兩節課,一個月下來6400塊,效果可以,於是又每周加了一節課,最後一個月下來接近一萬。

他吐槽說還是因為大兒子爭氣,除了英語其他的學科都還不錯,不然這種一對一的補習班他們還真的供不起。

我問A,你為什麼不報大班,現在大班的學費最多都是3到4千。

他說,「如果孩子實在是基礎不行,報大班肯定跟不上,只能說等孩子稍微基礎好一些的時候,轉到大班。我也轉過,但是孩子不適應於是又只能轉回一對一了。」

而至於那個即將降生的小兒子,他已經在猶豫要不要帶回成都養,讓父母幫忙照顧一下,因為現在夫妻都比較忙,實在照顧不過來。

我很難想像,像A這樣年收入超過五十萬的家庭也會因為育兒問題感到如此困擾,看來這樣的憂慮並非是分層級的,而是整個社會共有的。

2

有些時候,我們不得不面臨的現實是,在國內養育一個孩子的成本實在太高了。

很多教育學者說,高壓沒必要,要給孩子減壓。

但是現在的情況是,你不去多努把力,別人就會。政策說要給孩子減壓放寬,但是實在是減不下來,一個小學學生,平均就要報10幾個培訓班,還有各種各樣的夏令營(拓展活動)。我比較清晰的記得,今年初北京有個教育機構舉辦了一個龍應台寫作夏令營,包台灣機票收費是19500,這裡頭還不包括孩子在台灣的生活費。名額還要搶,一兩天就沒了。

就算你想放鬆,競爭壓力這麼大,孩子自己也較勁。

以前大學要面試,現在的情況是,一些好一點的私立初中也要面試。如果你的孩子沒參加過什麼有點名氣的活動,或者沒有參加過什麼名人的夏令營都不會被優先錄取。

可能很多家長並不知道的是孩子其實比我們還要較真,他們特別不樂意輸給別人,在他們的小圈子裡也存在著一種競爭關係。所以即使你想讓他休息休息,別「跑」這麼累,他自己都會「跑」起來,還會要求你給他買「跑鞋」

這樣下去的結果就是,孩子從小到大,父母花費得高,孩子也過得並不開心。尤其是孩子中小學後,不少的父母都發現孩子躲在被窩裡面哭,想給他安慰,但是那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又不願意跟父母聊,只能偷偷的在微信裡面問朋友該怎麼辦,我身邊很多的朋友都這樣,感覺我們曾經與父母的代溝,又出現在了我們與下一代的身上。

想起一個朋友說的,「我們小時候,想的是如果以後我們有兒子女兒了,我們絕對不打他,不罵他。他想去哪兒玩就去哪兒玩。結果他比我還較真,比我還不服輸,感覺現在孩子讀個書也不容易,讀書誰不想拿第一啊,他想學,多花點錢沒什麼,就怕把他累著了。

3

以前看到很多中產或者工薪家庭為了育兒不惜拿出幾萬幾十萬去到海外,當時我覺得非常不解。

你說你一個中產家庭,在國內不好嗎?非要去到海外,國外的教育就這麼好?不見得吧。中國和芬蘭之前不是有一個初中生競賽嗎?中國包括創造力在內的五項全贏。

中國學生是很優秀的,為什麼要迷信海外教育呢?

現在想來,這並不是對海外教育的迷信。

大部分的工薪家庭和中產家庭,並不是奢求要讓孩子受到什麼頂尖的教育。他們也沒有實力讓孩子接受那麼高層次的教育。

對於他們而言只是希望孩子能夠受到至少在平均線上的教育,因為只有在這條線上,才有和同齡人競爭的可能。

但是國內的平均線實在是太高了,不報個10幾個補習班,你敢說你的孩子在教育的平均線?很多老師也會把書本拆成兩部分,一部分課上講一部分課後補習講。

而海外教育顯然是不同的,至少會好一些。

像加拿大這樣的北美國家,子女小時候有牛奶金,長大了有公立教育,而且收費也就2000刀左右。最重要的是孩子的競爭壓力不會那麼大,教育的平均線很低。很多西方國家的公立教育比較輕鬆。除了那些頂尖的富豪家庭,平均的教育水平也就是公立教育的水平。

所以在這些國家至少不會讓孩子非要報考十幾門課外課才能跟上同齡人的進度,自然而然也不會存在那麼多的兒童心理問題,育兒成本也會大大降低。

如今想來,或許外國的政策好就好在,你無論是想生活還是想奮鬥都沒有後顧之憂。大病國家報銷,孩子國家會給補貼。

你可以不必支出太多,不必逼迫自己,就能過著平均線以上的生活。

而這不就是大部分中國中產家庭奢求而不得的嗎?

推薦閱讀:

「素質教育」只是「應試教育」的面具
TED演講:推薦給父親們看的故事
理財不可忽視教育 子女教育金也要提早規劃
學習不斷學!
7月9日:備戰2019年管理類聯考——數學/邏輯(每日一練)

TAG:教育 | 兒童 | 加拿大移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