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意
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一直是一個存在爭議的話題,但是我認為人性本善的論點還是佔主流地位的,但是這個社會上仍然存在著一部分人,他們心存惡意,他們損人利己,他們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甚至置人於死地。讀了東野圭吾的《惡意》之後,更是覺得一個人要是純粹的發自內心的去害人,那麼他帶來的惡性的影響更是廣泛的,他會讓社會的小範圍人群感覺不到愛的溫暖,慢慢的他們會變得冷漠、自私,這種效應是會傳染的,那麼下面通過對《惡意》這本書的剖析,希望我們能夠找到消除人們心中惡意的方法。
讀完惡意這本書,我意識到了,嫉妒心是一個多麼可怕的東西,野野口從初中開始就已經對日高心存成見了。不僅僅是受母親那點可憐的優越感的影響。日高陽光,對朋友非常的友好,而且面對校園暴力,積極抵抗,絲毫不畏懼。所有人都很喜歡日高,野野口羨慕而嫉妒。長大後,野野口跟日高同樣學的是文學,都想走作家這條路,可是野野口卻成為了一名中學教師,平平凡凡。但偏偏日高成為了知名的作家,這讓野野口更加覺的不公平,嫉妒感更強了,於是他開始重新接觸日高,併當得知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之後,開始了喪心病狂的復仇計劃,不僅殺害了日高,還讓他在死後身敗名裂,讓自己成為各種名譽擁有者。可見嫉妒心是很可怕的,它足以讓一個人內心變得扭曲,充滿惡意。
惡意這本書,還說明了,犯罪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高智商犯罪,他將犯罪做的完美無缺,讓警察找不到破綻點。野野口就是一個高智商的犯罪者,他為了謀劃這個局,用半年甚至一年的時間抄寫日高的作品,夜以繼日,以至於手上都被筆磨出了老繭;他利用自己的作家身份,寫獨白給警察,從心理暗示方面錯誤引導警察的破案方向;他殺貓、錄錄像帶,用這些上不了檯面的事件來讓人們認為日高是一個心理變態,讓大家接收自己是日高的影子作家這個事實;他甚至誣陷日高已去世的妻子初美,出軌自己,來作為整個陰謀的證據……,喪心病狂到令人毛孔悚然。所幸,加賀是一個敏感且執著的警察,根據一步步的證據和敏銳的洞察力解開了案件的真相。
自私自利的人,也會累積心中的惡意。面對校園暴力,膽小自私的野野口,並不敢反抗惡霸藤尾,反而為了自己的安全去搖尾迎合藤尾,甚至幫助他去開展暴力活動,強姦女學生。他是自私的,他知道這種行為是錯誤的,是可恥的,但是為了自己不被惡霸欺負,他只能去做惡霸的狗腿子。可是他是心甘情願的嗎?當然不是,他會把這一切歸罪給別人,他不敢歸罪給比自己強大的、欺負他的人,於是就把這一切不公平和心中的不滿扣到了日高的頭上。日高對他好啊,而且日高是他所嫉妒的人,他嫉妒為什麼日高就有本事反抗惡霸的欺負,為什麼日高天生就有一種優越和驕傲感。他心中因此充滿了惡意,惡意使他更加的內向,更加的不合群,而且最終引發了悲劇的發生。
那麼我們如何去培養積極向上的心態?如何讓我們心中充滿善意呢?我覺得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從個人角度看,作為人我們都是有情緒的,不管是什麼樣的情緒,我們都應該正確的去看待它。人是有喜怒哀樂的,所以有的時候,有暴躁的情緒,甚至嫉妒的情緒,都是正常的。不要覺得有了這些負面情緒,自己就是不正常的,就開始自暴自棄,那麼你可能離「成魔」就不遠了;有了負面的情緒,也可以多與親朋好友溝通,他們會給予我們一些建議。同時,我們把心裡話說出來了,沒有那麼鬱悶了,負面情緒自然就會消去大半,那麼我們的「真善美」就又會成為我們的主流思想;多讀些書籍,多出去走走,開闊我們的眼界和胸懷,使我們在處理一些事情時,多一些包容,少一些狹隘,長久以往,嫉妒的情緒就會離我們遠去。
從社會角度看,學校教育,要更加註重學生品德的培養,要在內容和形式上雙重豐富品德課程,而不是一味的搞應試教育,應試教育下培養出來的高智商犯罪分子對社會的危害力度更大,破壞力更廣;社區活動要定期開展「真善美」的評比活動,將具有「真善美」行為的公民當眾表彰並給予一定獎勵,肯定這種思想,並將它傳播到大眾中去;重視心理疏導,學校、社區都要設置心理諮詢室,目前學校和社區都設置了相關的科室,但是卻是存在「虛掛」的嫌疑,我們既然配置了這一資源,就要充分的將它利用起來。老師們了解到學生的心理狀態有問題時,要及時安排心理疏導。社區工作人員在走訪時,發現有心理問題或生活矛盾的居民,要及時介入並安排心理疏導,防止居民心理狀態惡化,做出損人不利己的事情。
推薦閱讀:
※18世紀啟蒙文學概論
※最新資訊清代少見的《同治通寶背天下太平》宮錢展賞
※墳冢文化 和埃及金字塔!
※古典的光輝(上)——偉大的文藝復興(3)《繁榮時期》
※不可不知的2000個人文常識
TAG: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