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Q遊戲的啟示

AKQ遊戲的啟示

來自專欄德州撲克訓練營8 人贊了文章

(本文首發於撲克人社區)

考慮這樣一個牌局。河牌圈,公共牌是22223,兩人對決,其中一人的手牌是Ah5h,或者Kh5h,或者Qh5h。另一人的手牌是Ah4h,或者Kh4h,或者Qh4h。雙方都清楚對方的range。

顯然,這裡對勝負起作用的只有AKQ這三張牌。並且當其中一人持有A時,另一人就不可能持有A了(注意花色)。這樣的牌局叫AKQ遊戲,是對德州撲克打法的一種簡單模擬。

我這篇文章談談AKQ遊戲能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在PioSOVER(或者別的GTO軟體)上可以很容易地模擬這個牌局,我們考慮雙方的GTO策略應該是怎樣的。

假設底池為100,雙方有效籌碼為100。下注額為一個底池。甲是沒有位置的一方。甲會用哪些牌下注呢?

在軟體給出的GTO策略中,甲不會下注,甲會用他的整個range過牌。輪到乙了,乙會用哪些牌下注?

首先,乙如果持有K,不會下注。因為K下注後只會被A跟注。所以乙只會用A或者Q下注,A是為了拿價值,Q是為了詐唬。那麼,A和Q的下注頻率各自應是多少呢?

回憶我在《德州撲克進階(6):下注公式和棄牌公式》中講到的下注公式,下注時強牌和弱牌之比應為(P+B)/B,這裡P=100,B=100。所以A和Q在下注中所佔的比例應為2:1。即,乙如果持有A,會100%下注;如果持有Q,會以50%的概率下注。

這就是軟體給出的乙的GTO策略。現在輪到甲了,甲會用哪些牌跟注?根據《德州撲克進階(6):下注公式和棄牌公式》中的棄牌公式,為了防止Q通過詐唬獲利,甲面對Q下注的棄牌率應為B/(P+B),在這裡即為50%.

因為當乙持有Q時,甲持有A或者K的幾率各佔一半,所以甲用A跟注,K棄牌,此時棄牌率即為50%。

總結一下雙方的GTO策略:首先,甲會用所有的牌過牌;然後,乙會用100%的A,50%的Q下注;最後,甲會用A跟注,K和Q棄牌。

GTO策略是指,當雙方採用既定策略時,任何一方主動改變策略,都不會佔到便宜。讀者可以思考一下,這裡是否還存在更佔便宜的打法。

我想是沒有的。

因為GTO策略和下注額息息相關,我們現在改變一下下注額,看看GTO策略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現在底池仍為100,雙方的有效籌碼為50,下注額也為50.

如果用軟體對這個牌局進行運算,現在甲會用一定比例的A和Q下注,但下注和check的EV差距很小,也就是說,對甲而言,下注和過牌這兩種打法的差別不大。為了陳述簡單,我們假定甲仍用整個range過牌。

這時乙會用什麼牌下注呢?乙仍然不會用K下注。根據下注公式,(P+B)/B=(100+50)/50=3:1,所以乙會用100%的A,33%的Q下注。

現在甲該用哪些牌跟注?要讓Q下注的EV為0,甲的棄牌率應該為B/(P+B)=33%,當甲用100%的A跟注,33%的K跟注時,滿足此棄牌率。

以上就是底池為100,下注額為50時的GTO策略。

看到這裡,我想很多讀者會雲里霧裡的——GTO並不是那麼容易被透徹理解的。比如,有人可能會想,為什麼不增加K的跟注頻率,好讓對方Q下注的EV為負?但是,一旦增加K的跟住頻率,在降低Q下注EV的同時,也增加了對方A下注的EV。總體來看你並不會佔便宜。

你也可以換個角度思考,跟注的底池賠率為3:1,當對方用100%的A,33%的Q下注時,你用K跟注的贏率為25%,所以,你用K跟注的EV始終為0。不管K以怎樣的頻率跟注,你的EV都不會有變化。那麼,為什麼剛好要以33%的頻率跟注?因為這時你的策略是不可被剝削的。一旦你增加K跟注的頻率,對方可以降低Q下注的頻率來剝削你;一旦你減少K跟注的頻率,對方又可以相應增加Q下注的頻率。所以只有K的跟注頻率為33%時,達到雙方的一個平衡點。

讀者可以多思考一下AKQ遊戲這個簡單的模型,來加深對GTO原理的理解。下面我談談AKQ遊戲對我們的啟示,這個也許更加明白易懂一點。

首先我們要注意到,在AKQ遊戲中,K是不會主動下注的,因為K下注只會讓更好的牌跟注,讓更差的牌棄牌。所以下注沒有意義。

K對應著我們實際牌局中的中等牌,由此得出一條簡單卻容易被忽視的道理:中等牌應傾向於過牌和跟注,而不是下注和加註

道理雖然簡單,實踐起來卻並不容易,因為牌力是隨著公共牌和雙方range而不斷變化的。很多玩家一不注意,就會把中等牌當強牌打(英文術語叫overplay)。比如下面這個牌例:

BB用AQ3bet後,翻牌圈時,AQ是一手強牌,連續下注沒問題;但是下注被加註後,這時的AQ變成了一手中等牌。因為AQ面對的range不一樣了。BTN的加註range大概如下:{AK,A4,44,一些詐唬},如果BTN是AJ,AT之類的牌,一般會選擇跟注而不是加註。

所以,被加註後,AQ應該當成一手中等牌玩,傾向於過牌和跟注。但BB卻在轉牌圈主動下注,然後被加註,最後打空。

BB在轉牌圈與河牌圈都應選擇check-call,這樣打的好處有二:一是顯得自己的牌力很弱,BTN的強牌也不好下重注,最後不至於打到all in,可以輸少一點;二是讓對方的詐唬牌留在了bet range裡面,一直check-call有可能抓一個詐唬,主動下注卻會把對方的詐唬牌打跑。

這個情形正如同AKQ遊戲中,K不能主動下注。所以BB在轉牌圈的下注是一個很大的錯誤。

以上是反面例子,下面我們看一個正面例子:

翻牌圈,UTG中了頂對,但踢腳很小,所以他把A4當成中等牌打,選擇了check-call。轉牌牌力無變化,依然check-call。河牌成了三條,有些玩家可能會頭腦發熱,主動下注。但只要仔細一思考,就會發現A4的相對牌力依然無變化,如果原本是落後的,成了三條後仍是落後的。所以河牌圈A4依然是中等牌,應該check-call。最後抓了個詐唬。

UTG的這手A4玩得很好。

AKQ遊戲給我們的第二個啟示是:詐唬是必須的,但要適度。

AKQ遊戲里,玩家會用K跟注的唯一原因是,對方可能會用Q詐唬。假如Q不詐唬了,K也就不再跟注,相應的,A也拿不到價值。所以,詐唬是整體策略的一個必要部分。

但詐唬應保持在一個適當的比例,滿池下注時,Q的詐唬頻率應為50%;半池下注時,Q的詐唬頻率應為33%。詐唬頻率過高或者過低都是可能被利用的。事實上,讓詐唬保持在一個適當的分寸是德州撲克中最難的技術之一。很多玩家要麼完全不詐唬,要麼就詐唬得太多,所以,如果實際牌局中抓到了某人一次詐唬,那他的整體詐唬頻率往往是偏高的;如果從來沒看到過某人詐唬,那他的詐唬頻率一般都過低。

最後,AKQ遊戲教了我們一個在兩人底池且沒有位置時的「傻瓜打法」,那就是:用整個range過牌(特別是在上一條街為跟注者的情況下)

有些玩家沒有位置時就不會玩牌,總頭疼該用哪些牌下注,哪些牌過牌。一個簡單的處理方式就是,你所有的牌都選擇過牌。有些玩家會覺得,強牌這樣打沒有拿夠價值。是的,這樣打確實削弱了進攻,但它同時也加強了防禦。

最不可取的就是用強牌下注,用中等牌和弱牌過牌。這樣會導致你check range太弱,bet range太強,非常容易被利用。

我們看電視上的撲克牌局,有時會看到牌手進行一種叫「check in the dark」的操作,他們之所以敢進行這樣的操作,也是因為沒有位置時用整個range過牌,這種打法本身具備一種合理性。

以上就是AKQ遊戲的介紹、它背後的GTO原理以及它帶來的三點啟示。

推薦閱讀:

看牌以後需要做什麼?
嚴肅玩家和非嚴肅玩家
Phil Ivey和Tom Dwan的短牌撲克建議
德州撲克水上秘籍第二章—如何選擇起手牌入池(二)
德州撲克:AK 打法攻略

TAG:德州撲克 | 德州撲克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