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道文化|漆器:漆魂韻味, 觴酌刻鏤
門道提示:農曆七月初四
我國現發現的最早的漆器。在大約在七千多年以前的河姆渡文化時期,那時我們的祖先就已經能製造漆器了。但現代漆器製品的粗製濫造和化學漆合成漆的使用,使真正的漆器被埋沒。我想,漆器是時候回歸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了。
世界上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葉子一樣,就像每一件漆器,都是獨一無二的。製作漆器時,能感受到自己在造物。用漆塗在各種器物的表面上所製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藝品、美術品等,一般稱為「 漆器」。
生漆是從漆樹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樹膠質及水分構成。用它作塗料,有耐潮、耐高溫、耐腐蝕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製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中國,從新石器時代起就認識了漆的性能並用以制器。歷經商周直至明清,中國的漆器工藝不斷發展,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中國的熗金、描金等工藝品,對日本等地都有深遠影響。漆器是中國古代在化學工藝及工藝美術方面的重要發明。
中國古代漆器的工藝,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夏代的木胎漆器不僅用於日常生活,也用於祭祀,並常用朱、黑二色來髹塗。殷商時代已有「石器雕琢, 觴酌刻鏤」的漆藝。
用漆塗飾器物的工藝。中國古代所用漆,是 漆樹分泌的一種汁液,經日晒脫水後,即成為可作塗料的熟漆。同時常在漆中加入桐油一類乾性植物油。作漆器時,以木、竹蔑、麻布等為胎骨,然後以漆塗其外表,乾燥後即可使用。也可在漆中調色,以便塗飾花紋,繪製圖案。塗漆既可保護器物,經久耐用,又可使其美觀。中國製造漆器的歷史悠久。
許多製作精美的古代漆器,即使長期埋藏在潮濕的地下或乾燥的沙漠中,也能保持光艷如新,但出土後會因環境濕度變化大而出現變形、變色等現象。這是因為空氣過於乾燥,漆器容易發生斷裂,濕度過大,則易出現變形和脫漆。
收藏時應特別注意,不要把漆器放得離地太近,也不要把其放在鋪設海綿的地上,因為地上濕氣大,海綿的吸水力又比較強,久置於地易使器物發霉脫漆。 在移動漆器時應輕拿輕放,注意不要與堅硬、銳利的物體碰撞或摩擦,避免劇烈的震動。因為有的漆器在地下埋藏千年,胎質易變得疏鬆,稍不注意,就會損壞。
有句話說,人總是對沒效率的東西特別著迷。即使機器再發達,人生而為人,終究有人性里的慢——我們體會悲喜需要神經的傳遞,我們感受愛恨需要激素的分泌,我們要深入理解一件事,要投入地體會一份感覺,總需要一點時間。也因此,時間與我們人類,是美的一種。將一件經過時間雕琢的,有故事的器物握在手裡的時候,你會感受到那漫長的故事與情緒一起湧來。
推薦閱讀:
※歷史上的10大「流氓」
※赫梯人的飲食(二) 千神千麵包
※歷史上真實的霍元甲 打贏日本人名揚天下 美國大力士嚇的不敢應戰
※十三姨說歷史
※中國歷史上第三次民族文化大融合和中原漢人漢文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