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揭示日本灰暗而真實的一面
2 人贊了文章
本文刊載於8月13日 環球時報英文版
日本知名導演是枝裕和(Hirokazu Kore-eda)的作品《小偷家族》(Shoplifters)自8月3日在中國內地上映至今,獲得了中國觀眾的廣泛好評。這部影片在今年5月獲得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後,便受到了中國等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媒體的關注。稍加留意可以發現,此前受到國內觀眾期待的日本動畫電影《你的名字。》是在日本公映約4個月後才在中國內地上映(《你》於2016年8月在日本上映,同年12月在中國上映),而此次的《小偷家族》則僅用了2個月的時間(《小》於6月在日本上映),而從3月到現在,幾乎每個月都有一部日本電影在中國內地上映。這恰恰是中日關係不斷改善的象徵。當然了,希望今後在日本也能夠上映更多的中國電影,以此深化兩國民眾間的友好往來,促進彼此的相互了解。
《小偷家族》講述的是一個並非血緣關係組建的臨時家庭,家庭成員通過偷盜物品、騙取養老金等來維持生計,直至最終完全敗露的故事。儘管如此,影片中家人彼此間的羈絆,難以割捨的情緣,著實令無數觀眾感動。然而,作為硬幣的另一面,《小偷家族》也向世人展現了作為發達國家的日本的不堪現實——虐待兒童、貧富差距、老無所依,以及年輕女性為了生計從事情色工作等社會問題。因此,《小偷家族》既有溫情脈脈的一面,也有冰冷殘酷的一面。看完之後不僅讓觀眾感動,同時也讓觀眾有所思考,這可能也是它摘得金棕櫚獎的重要原因之一。
事實上,《小偷家族》所反映的日本社會問題,並非是新問題,但卻在安倍政權的這6年里不斷加劇。根據日本國稅廳在去年9月28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日本約有1132.3萬人的年收入在200萬日元以下,較上一年增加了1.5萬人,且連續四年維持在1100萬人以上;年收入在2500萬日元以上的人群不斷增加,達到12萬人以上。與此同時,正式職工的平均年收入為486萬日元,而非正式職工的平均年收入則為172萬日元。由此可見,貧富差距問題並沒有被擁有穩固執政根基的安倍首相解決,反而還呈現擴大態勢。
除了貧富差距以外,日本的「貧困兒童」問題也日益嚴重。國際兒童支援機構「拯救兒童」在2016年發布的一項報告指出,日本每六個17歲以下兒童中,就有一個處於貧困狀態。根據日本兒童食堂安心安全向上委員會的一項調查顯示,截至2018年4月,全日本共有2286家「兒童食堂」(該食堂為緩解貧困家庭兒童和家長回家晚的孩子們的吃飯問題),而2016年時僅為319家,日本全國範圍內在「兒童食堂」里吃過飯的孩子達100萬人次以上。「兒童食堂」的數量在日本全國增多,一方面反映出「貧困兒童」數量增加,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許多家長為了工作多賺錢而沒有足夠的時間照顧孩子。這樣的問題本不應該出現在作為發達國家的日本。 或許正是因為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揭露了日本的種種「醜陋」,才使得安倍晉三首相在是枝獲得金棕櫚大獎後也沒有表示祝賀。要知道,在今年的平昌冬奧會、俄羅斯世界盃期間,每有日本選手取得成績,安倍首相一定會在第一時間通過推特表達祝賀,而唯獨「忘記」恭喜是枝裕和,則顯得很耐人尋味。當然了,是枝裕和能夠揭露日本社會花團錦簇背後的陰暗不堪,是非常具有勇氣的。在日本國內,一些右翼保守分子謾罵是枝裕和是「反日分子」,將日本的糟糕一面公之於眾、大加渲染,令人感到非常遺憾。事實上,是枝只不過是戳穿「皇帝新裝」的小男孩而已,他通過電影喚起日本國民,甚至國際社會對貧富差距等問題的直視與關注。
長久以來,貧富差距、教育問題、養老問題等都被視為是發展中國家的「專屬品」。但是,通過《小偷家族》則讓世人看到了這些問題同樣也存在於發達國家之中,甚至在有些地方比發展中國家還要嚴重。因此,發達國家在消除貧困、解決養老等問題上的經驗值得學習,但發展中國家的方式方法也值得宣傳推廣。在解決世界共同面臨的問題上,發達國家束手無策並不代表發展中國家就沒有良方,發展中國家的理念與智慧不應缺席。
本文刊載於8月13日 環球時報英文版
歡迎關注公眾號:東京陳洋觀察(ID TokyoReporter)
推薦閱讀:
TAG:小偷家族2018年是枝裕和導演的電影 | 日本文化 | 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