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代辭源探秘:企鵝之來源

近現代辭源探秘:企鵝之來源

來自專欄古典學精舍4 人贊了文章

近現代大量外來事物湧入中國,它們的名字有的是按外文發音翻譯的,有的是根據意思,有的乾脆新取的名字。探究其中的緣起也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今天我們就牛刀小試,從一種大鳥說起。企鵝是南極洲最有代表的水鳥,憨態可掬的樣子深受人們的喜愛。中國以前是沒有企鵝的,人們也沒見過企鵝,那麼但企鵝的名字是從何而來的呢?

1833年8月1日,普魯士傳教士郭士立在廣州創辦了《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該報的本質是宗教刊物,但其內容卻包羅萬象,旨在向中國讀者介紹西洋文化,後來魏源在寫《海國圖志》時引用了該報28次,被譽為「中國境內第一份近代化中文報刊」。在這份報紙中,提到了一種「大風鳥」,這是企鵝第一次出現在中國視野。而「企鵝」一詞的第一個使用者是誰目前尚待考證,但至少在19世紀中期,「企鵝」的說法就已經出現了。

《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書影

二十年後,英國傳教士麥都思創辦《遐邇貫珍》,性質與《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相似。在1854年12月第十二號中介紹各種水鳥,提到「野鶩、企鵝之類,皆屬第一家,其翼不甚長;海鶴、鷗鳥、海燕之類,皆屬第二家,翼長而健。」野鶩就是野鴨子,海鶴指的是盔犀鳥,一種體型巨大,羽毛花色華美的大鳥。

《遐邇貫珍》書影

1856年,英國傳教士理雅各為英華書院編教材,將一部介紹西文事物的小書《The circle of knowledge》以英漢對照的形式翻譯為《智環啟蒙塾課初步》。其中第六十四課中寫道:

the penguin has small wings,it walks badly,but swims well.企鵝翼小難行,而善於游水。

《智環啟蒙塾課初步》書影

1923年,《動物學大辭典》出版,主編杜亞泉。該書由5人合作,自1917年開始編撰,歷時6年,全書共250餘萬字,可謂空前之作。這位杜先生一生致力於科學普及和知識傳播,創學館、辦報紙、編詞典,學貫中西。然而1933年,日本轟炸上海,他的寓所和東方圖書館的46萬冊藏書一同化為灰燼。不久便貧病交加,因無錢醫治而過世。不能不讓人慨嘆萬分。這部《動物學大辭典》解釋了企鵝名字的由來,「企鵝,群棲於無人島及海濱等處,常直立其體,如坐而企望,故名。」企鵝站在冰原之上,似乎在瞭望遠方,冥冥之中不知道在期盼和等待著什麼,因此被稱為企鵝。

「企」字的字源是一個人踮起腳尖,有所企望。這麼一說,古文字的形態還真的有點像小企鵝!

《辭源》企字條

參考文獻:

近現代辭源-黃河清-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0-06

推薦閱讀:

宿州這個土堆,竟有八千年歷史,安徽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
【讀書】李笑來老師的讀書、選書經驗
春秋霸主闔閭的離奇死法,被斬斷腳趾而死,腳趾?

TAG:人文 | 歷史 | 動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