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香鼻祖汾酒的坎坷路
08-23
清香鼻祖汾酒的坎坷路
來自專欄阿誣的品酒好朋友6 人贊了文章
汾酒是中國四大名酒之一,也是三家連續蟬聯五屆名酒稱號的白酒企業之一,其是清香型白酒的代表。汾酒歷史悠久,許多白酒工藝都跟汾酒有淵源。早在南北朝時期,此地便有釀酒,不過那時釀的是發酵酒,也就是沒有蒸餾過的酒。
現在的汾酒可追溯到乾隆時期,雖然那一時期政府「禁酒」,但地方官員在執行上面並不徹底,這也使得這一地區能夠釀酒。鴉片戰爭之後,隨著清朝經濟環境惡化,支出變大、稅收變少,政府必須考慮新的方式收稅,也正是因為如此,咸豐三年開始解禁白酒,而這也促進了白酒的發展。清末時期,此地有三家較為著名的釀酒作坊,其分別是德厚成、崇盛泳(前身是興成義)、義泉泳(前身是寶泉益)。1915年,義泉泳經理楊德齡結合前輩及自身釀酒經驗,將汾酒工藝歸納為:「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其甘,曲必得其時,糧必得其實,器必得其潔,缸不得其濕,火必得其緩」七條秘訣,而這使得汾酒質量得到提高。同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汾酒奪得一等金質獎章,從此名揚海外。1948年7月,汾陽解放,地委請人在義泉泳舊址上恢復汾酒生產,並於1949年6月建立了「國營汾陽杏花村汾酒廠」,1951年,汾酒廠進行了第一次擴建,1957年,汾酒廠進行了第二次大規模擴建,而這一次擴建之後,汾酒的質量開始出現下降,因質量問題,有人提出停產汾酒!不過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汾酒並沒有停產。1962年,在周總理的牽頭下,由輕工業部發酵所所長秦含章帶領一批工程師、研究者進駐汾酒廠,進行了具有歷史意義的「汾酒試點」。到1965年,試點結束後,汾酒的質量大大提高,品質的穩定性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使得其在70年代成為當時的酒王。
80年代,隨著市場開放,汾酒的發展到了另一個高峰:名酒的血統,高效的產能,奠定了「汾老大」的行業地位。1994年1月6日,這是白酒行業歷史性的時刻,「山西汾酒」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山西省首家上市公司,也是我國白酒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然後好景不長,沒過多久汾酒的發展開始顯疲態,也是在這一年,五糧液超過汾酒,成為行業老大。1998年震驚全國的「假酒案」給山西白酒產業帶來了極大衝擊,汾酒也未能倖免,經營一度受阻,好在汾酒及時調整,後來慢慢穩住了陣腳。新千年後的汾酒發展平平,沒給我們帶來什麼亮點,一些人認為,汾酒本有機會重回一線,但其不溫不火的經營卻錯過了白酒發展的「黃金十年」,使其失去重回榮耀的機會。相比之下,茅台在這一時期抓住了機會,成了新一代的白酒酒王。對於汾酒當時的發展,也不一定是錯,畢竟汾酒當時的緊要任務就是穩住陣腳。在這十年,汾酒收穫了許多大眾市場,在山西及北方一些地區,汾酒有很穩固的大眾市場,而這也給汾酒帶來了穩定的基礎,使得酒企能順利度過12-15年的行業調整,相比之下,有些只做高端緊隨茅台的酒企,在這一輪調整中受到的衝擊極大,有的甚至走到了破產的邊緣。現在的汾酒重振旗鼓,醞釀重回一線,作為清香白酒的代表,確實有復興清香的責任,在當前白酒國際化、消費者追求個性和品質的時代,汾酒的二次創業是否能重回榮耀,我們拭目以待。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