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離開學術界算不算失敗?牛津大學博士有話要說
來自專欄機器之心66 人贊了文章
選自Nature,作者:Philipp Kruger,機器之心編譯。
近日,牛津大學的醫學在讀博士 Philipp Kruger 在 Nature 上發表了一篇文章,為大家介紹了讀博過程中,博士生、導師分別應該怎麼做。同時也要告訴大家一個事實——「離開學術界的研究人員並非失敗的學者」。
作為一名即將畢業的博士生,我發現自己正被黯淡的就業前景和學術前途所困。這種缺乏希望的未來可能會增加學生的壓力,導致他們變得焦慮甚至抑鬱(T. M. Evans et al. Nature Biotechnol. *36*, 282–284; 2018)。科學界或許可以通過鼓勵人們改變對於博士的看法來解決這一問題。科學家們需要開始接受並承認一個簡單的事實:離開學術界的研究人員並非失敗的學者。
學生及其導師必須開始將博士課程視為科學思維的訓練過程,它可以為各種職業的寶貴「敲門磚」。如果學術界的每個人都可以改變對於博士角色的刻板印象,我們就可以改變對於成功的錯誤定義,進而從略顯狹隘的文化過渡到更為健康、幸福的科學事業。
我發現想要找到一個完美契合自己個性、技能、特長、雄心與興趣的職業生涯是一件令人煩躁的事——特別是在我周圍大多數人都將學術生涯視為默認路徑的時候。但是作為一名博士生,我們有義務為自己尋找職業未來。當然,我們其中的很多人都被探索的興奮感所驅使,享受在實驗室中探索好奇心的自由。
與此同時,一些人在博士生涯中發現,我們夢寐以求的工作中,真正重要的是利用人際關係和溝通技巧對社會產生直接的影響,獲取經濟回報、工作保障或穩定合理的工作時間。我們面前的道路應該是意識決定的結果,而不是缺乏機會的刻板印象。而且,它應該和對於「失敗」的恐懼毫無關係。
博士生可以做什麼
為了對自己的職業前途做出明智的決定,學生需要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前瞻性。以下是對我有用的東西,以及我認為同學們都可以做的事情。
想清楚自己喜歡什麼。博士生涯為你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從做實驗到演講和指導學生。我發現,把每次任務中的喜怒哀樂都記錄下來非常有效。這使我在四年中學會了確定自己的工作模式並決定了什麼樣的任務會成為我未來的工作。例如,比起在實驗室收集數據,我發現我更喜歡討論和展示它們。
培養一系列技能。在我讀博初期,我就意識到要積極發展可遷移能力,比如團隊合作、管理高年級學生、項目和時間管理、書面溝通和會議報告。你可以在實驗室之外發掘一些獲得這類經驗的活動,如組織活動、教學、公眾交流或撰寫博客。例如,我曾在牛津參與過英國免疫學學會會議的組織工作,也曾在英國牛津大學教授免疫學的本科課程。
走出象牙塔。這並不像它看起來的這麼簡單,但我發現大學的職業生涯服務處可以帶來啟發。職業顧問經常會遇到對自己未來不確定的博士生,他們可以幫助你建立自我評估,並將你的特長和技能與你的角色匹配起來。我還閱讀招聘廣告,了解企業招聘的職位以及該職位的技能要求。另一個有用的資源是科學招聘會,在那裡你可以看到很多招聘單位。即使在網上做了很多調查,我還是在招聘會上看到了我從未聽說的工作。
組織交流會。不要僅僅依靠線上文章和博客來了解某個職位的真實情況。對我來說,最本質的見解是通過與那些真正從事該項工作的人交談得來的。我發現,那些決定走出實驗室從事其他職業的人知道個中難處,而且願意分享自己的這段經歷。這種職業研討會通常由學生髮起,你甚至可以自己組織一個。在我的部門,我們計劃每年進行四次這樣的交流會。在為自己的項目籌集資金時,可以把這篇文章發給你的部門或項目主管。
建立自己的人脈圈。早些時候,我發現我在 LinkedIn 上的個人資料是很有用的,它可以幫助我記錄人際關係並提供我自己的信息。如果你想向各類會議上交談過的人徵求建議或工作經驗,你向他們發送後續信息,他們更有可能記住你。例如,很多參加過職業研討會的人都給我發過求職策略、他們考慮過的公司等詳細信息。
安排實習。利用你(或你導師)的關係網,或者給有關部門發送郵件,尋求一個實習或工作見習機會。今年二月,我花了一個星期在自然免疫學會議上(我在之前的一次會議上與一名編輯見過面),這足以讓我對日常工作有一個很好的了解。我參與了文章提交的討論,寫了一篇評論並為一篇論文找到了合適的審稿人。此外,我與公司其他的人交談,了解了他們的職責所在。比如我發現了初級期刊編輯和評論期刊編輯間的不同。
導師可以做什麼
導師要鼓勵學生對不同的職業進行自由和開放的探索,並且積極幫助他們找到相關的信息。然而,大部分導師可能對非學術類職業了解甚少,也可能沒有多大熱情為學生提供這樣的信息。在 Nature 2017 年的畢業生調查中,只有 1/3 的調查者能從導師那裡獲得有關非學術類職業的建議。
2016 年,我曾在牛津大學組織面向博士生的醫療科學職業日活動(Medical Sciences Careers Day),有些人建議學術演講者提供更均衡的職業信息。因為博士生在學術圈有很多的榜樣,有關學術類的職業也有固定信息來源。而這種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為學生提供他們接觸不到的信息,來糾正現有的不平衡。
博士生自己可能難以改變學術界的文化。我認為博士項目和導師有責任幫助學生指明道路,而且我也知道有很多導師把這當成其職責之一。作為項目負責人(principal investigator,PI),你可以採取多種方法來支持學生。
支持學生的專業發展。為學生提供教學、管理、主持會議、管理合作、撰寫論文或申請助學金的機會。就我的經驗來看,這種做法已經被廣泛實踐了,但是有些項目負責人還沒有意識到這些培訓機會對學生的重要性。當我必須鍛煉某種技能時,我可以收穫很多。比如準備一場大型演講,並獲得反饋。你可以把它形式化成一個例會,討論學生喜歡什麼,他們在哪方面需要多加練習。
建立靈活的工作環境。我遇到的那些一畢業就有了明確職業計劃的博士生,通常來自那種工作靈活、壓力小的研究團隊。鼓勵學生去參加那些課程之外會使他們受益匪淺的活動。我非常幸運,曾有機會嘗試過各種不同的東西。但我知道有些人天天待在實驗室里,壓力非常大。
鼓勵學生參加工作。有些正式的博士課程包含一門校外實習的選修課,有的甚至是必修。我覺得這種做法很好。我有個朋友曾在世界衛生組織實習了三個月,參與起草各類文件;還有個朋友為 BBC 拍攝科學紀錄片。就我所知,那些參加過實習的朋友都非常重視這一經歷。我覺得導師也可以支持學生去實習——並讓學生知道他們曾經也走過這條路。
讓學生知道你支持他們。可以說,導師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公開支持自己的學生,哪怕他們某天可能會離開學術界。例如,你可以在實驗室頁面上說,支持實驗室成員的專業發展對你來說很重要。你可以用最新的實驗室校友名單來補充這份聲明,以表明你為他們的成就感到自豪。即將申請博士和博士後的人將會非常感謝你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
博士的價值
關於博士失敗論的最後一個問題是:人們普遍誤認為博士只是一個針對學術研究的訓練。或者換言之,如果離開學術界,你媽會認為你白白讀了個博。甚至你自己都會有所質疑。這個問題影響了很多博士以及博士後。
我們知道,大部分博士畢業生最終都轉向了其他職業,但這意味著他們浪費時間了嗎?當然不是。你在博士期間掌握的技能都是學界外的企業們極為追求的。讀完博士說明你非常有韌性、努力、有積極性;說明你可以基於證據做決策,可以解析數據、解釋複雜概念;還說明你做事高效,善於安排任務。而且,你有一張能證明一切的學位證。
你有各種理由對未來職業前景保持樂觀。
就個人而言,無論我未來的職業是什麼,我都不後悔讀完博士。
原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8-05838-y
推薦閱讀:
※訓練集(train)驗證集(validation)測試集(test)與交叉驗證法(Cross Validation)
※當我們在談機器人和人工智慧時,我們到底在談論什麼?
※[001] 我們應該為人工智慧的發展而擔憂嗎?
※計算機論文精選文章索引
※人工智慧最有前景公司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