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全人像攝影教程,教你如何拍出最美人像!
來自專欄攝影吧6 人贊了文章
最近有許多朋友問到我一些關於購買數碼相機、鏡頭以及一些拍攝後期方面的事。所以整合了一些關於拍攝以及相機的問題。希望可以給熱愛拍攝的朋友和打算購買相機的朋友一些幫助。
先貼一些自己的作品,希望大家喜歡~
▼
今天的教程包括:
1.單反與微單的對比
2.全畫幅與半畫幅的區別 3.鏡頭與機身的選擇 4.LR和PS的簡單調試色工具 5.日系清新的拍攝思路與後期處理 6.情緒片的拍攝思路與後期處理7.如何引導模特
一、單反與微單的優劣對比
單反的全稱是單鏡頭反光鏡相機(DSLR)是我們平時大多數看到的相機,它與普通數碼相機(DC)不同之處就是可以隨意切換鏡頭,比如定焦,長焦,微距,移軸等等。
單,就是單鏡頭,就是這種相機只能裝一個鏡頭,不同於雙反有兩個鏡頭。
反,就是反光鏡,反光鏡的作用是通過稜鏡的獨到設計使得攝影者可以從取景器中直接觀察到通過鏡頭的影像。
(簡單來說就是為啥我們可以通過取景器看到畫面,就是因為有五稜鏡和機身反光鏡)
微單是索尼在中國註冊的名稱,意思為微型單鏡無反電子取景相機。其它廠商將該類型相機稱為微型單電相機以規避 微單品牌名。但通常該類型相機均被稱為微單。微單和單反的區別是它沒有反光鏡,採用的是電子取景器(EVF)實現了實時取景,對於攝影效果可以做到所見即所得。
為了便於大家觀看,我做了個表格。
▼
以上就是單反與微單優劣的簡述,我的建議是:
如果是錢包厚度不是十分充足,但是又想玩感受較多的鏡頭的,那麼單反是你不二的選擇,因為它的性價比超高啊!
如果是不喜歡單反的大重量,或者是錢包厚度十分充足的,比較爰惜用物的,那就可以選擇微單,其樂無窮~
二、全畫幅與非全畫幅的區別
全畫幅是指感光元件cmos與135膠片尺寸(36x24mm)同樣大的數碼相機,感光元件的尺寸越大,成像的質量就越高。
非全畫幅(APS-C畫幅)是指感光元件的尺寸比全畫幅小的相機(一般為23.6x15.8mm)。
那麼全畫幅就一定比非全畫幅好嗎?也不一定,我們來看看他們各自的優劣。
全畫幅
擁有更廣闊的視野
擁有更加豐富和細膩的色彩過渡
假設一條漸變的色塊,全畫幅的過渡節點有100個,而APS-C畫幅卻只有65個,這樣的話我們在後期調整的全畫幅就能調出更加細膩的顏色。
同時,全畫幅比APS-C畫幅擁有更高的感光度(例如6D感光度是ISO 100-12800,拓展後可達102400,而佳能的APS-C幅旗艦機80D拓展後只有ISO 100-25600。
同等感光度的情況下,全畫幅的畫質是比APS-C畫幅的要好。因為感光元件的尺寸越大,畫質越好。
以佳能為例,APS-C畫幅的鏡頭(卡口為EF-S) 是不能安裝在全畫幅上的。因為全畫幅使用的是EF卡口。但是全畫幅的EF卡口卻可以安裝在APS-C畫幅的機子上使用,只是焦段要乘於1.6 (比如一隻35mm的佳能卡口的鏡頭,在5D4上面是35mm,但是安裝在60D,70D,80D等相機的時候就會變成35x1.6約等於為56mm的鏡頭了。
全畫幅相機和非全幅相機相比,無論在成像質量,還是鏡頭的應用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優勢,全畫幅相機具有良好的成像,出色的降噪,更大的曝光寬容度。
說了那麼多,全都是全畫幅的好,那麼APS-C畫幅在哪個方面是比全畫幅好的呢?
APS-C畫幅在「打鳥」(指拍攝鳥類)方面是比全畫幅要好很多的,為什麼呢?這裡涉及到一個叫等效焦距的原理。比如一支200mm的長焦鏡頭安裝在全畫幅上只是200mm而已,但是如果安裝在APS-C畫幅上卻變成了200x1.6 = 320mm的長焦,簡直就是白送100mm的焦段!
以上就是全畫幅和非全畫幅的差異,其實還有很多細小的功能沒有說完,比如一些功能只搭載在全畫幅機身上面,比如多重曝光,肩屏(肩屏的話一些旗艦C畫幅也會有)等等功能。
所以很多人問我買什麼機子的時候,我都會勸他們直接一步到位入手全畫幅。因為你買全畫幅,你的鏡頭是可以與APS-C畫幅通用的,但是如果你買APS-C畫幅的話那麼再次升級器材就要花更多的錢了。
三、鏡頭與機身的選擇
上面說了全畫幅與非全畫幅的對比,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應該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機身與鏡頭。因為我沒有用過索尼的微單,因此下面的內容會以佳能的品牌為主。
眾所周知,圍繞咱們周圍的有兩個大品牌,一個是佳能,另一個就是尼康,那麼這兩個品牌有什麼區別呢 ,下面是我的一些小經驗:
色彩對比
佳能與尼康拍的照片,原圖的話其實色彩是沒啥區別的,色彩的區別在於,尼康的照片在相機裡面看的話會偏黃,而佳能的相機屏幕會偏紅潤,會比較符合東方人的審美。
畫質對比
在不調節相機內置參數的情況下,尼康的照片會包 含比較多的細節,拿人像來說,就是比如說一些粉刺,黑頭等細節。而佳能的則不會那麼銳利。這個就是大家說的「人像佳能,尼康風景」的意思了。但是其實這些都是可以在相機內置裡面設置的,當然了,還有我們強大的後期,也是可以調節的,所以同等檔次機子的話,相差並不大。
機身對比
以全畫幅為例子,我個人是比較喜歡尼康的機身的,因為尼康的機身一般都會搭載翻轉屏還有機頂閃光燈(雖然這個閃光燈沒啥用,但是有好過沒有嘛)
尼康機身的線條比較硬朗,相比之下佳能的比較柔和。
決定了品牌之後,我們是時候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機身和鏡頭,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少花點冤枉錢。
數碼產品買新不買舊,所以是越新的越貴,當然新的畫質和功能都會比舊的更好。這一檔是入門機單機身的價位,為什麼不選擇套機呢,因為我覺得套機的性價比不高,關於鏡頭的搭配我會在下面詳細說的。
入門級的話其實差別都不大,頂多是在一些弱光的環境下會有差別。入門級的機子適合想玩攝影的學生黨入手,因為使用這一檔的人群比較多,即使買了以後不想玩了,如果保養得不錯的話,還是可以賣一個不錯的價格。
中端級的機子與入門級的機子區別就是多了一些功能,比如肩屏還有多重曝光等等。除了體型和某些功能外,中端機和入門級差別其實不會太大。大家也發現了連拍速度越高的機子價格就越貴,所以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去購買適合自己的機子。比如喜歡拍小鳥和野生動物的,那麼7D2就非你莫屬啦。
到了全畫幅這個級別,價格拉開的就是各種細節了,比如說對焦點的多少,連拍速度的高低,像素的大小,機身的做工,相機屏幕的大小等等,這些都是拉開價格的參數。總之就是一分錢一分貨。量力而行~
鏡頭的選擇
鏡頭分定焦鏡頭與變焦鏡頭。定焦就是不可改變視角,而變焦的話就是可以通過旋轉伸縮鏡頭改變視角的寬窄。
如果你是喜歡出去旅遊,登山等活動的,那麼我建議可以選擇變焦鏡頭這樣就不會因為不夠遠或者不夠寬廣的視野而束縛了自己。
如果你是喜歡拍人像,喜歡虛化的背景或者拍一些靜物,那麼我建議可以購買定焦鏡頭,一來畫質好,二來光圈大,而且價格也會比較容易接受。
定焦鏡頭
因為我使用得最多的就是35mm和50mm的鏡頭,所以我也是比較推薦購買這兩支鏡頭的,一來不貴,二來即使以後置換鏡頭的話也方便。
▼
使用心得:35mm這支鏡頭的話非常適合拍室內或者一些在室外日常的角度,這個焦段比較接近人眼的視覺,所以用來拍日系或者是清新風格的照片非常適合。不好的地方就是這個焦段用來拍人臉特寫的時候因為焦段太廣導致人臉變形,所以不是必要的話不建議用這支鏡頭來拍特寫。
▼
使用心得:50mm這個焦段的視野比35mm窄,非常適合拍半身、大頭、特寫等畫面。一來是比35mm更加虛化,更加突出主體;二來是畸變比較小。不過50這個焦段的不足之處就是如果抓拍的話,得站得比較遠,不能像35mm那麼任性,還有就是在室內的話用50mm拍全身的話,如果場地的空間不夠寬敞的時候,畫面會顯得比較狹隘。
變焦鏡頭
一般套機都會搭載變焦鏡頭,但是我個人不建議大家買套機,因為套機搭配的變焦鏡頭價格比較貴,而且性價比較低。
先說APS-C畫幅的機子吧,一般會搭配這個鏡頭。
而全畫幅的套機一般是搭配這個變焦頭。
從上面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套頭的光圈都是比較小的,而500塊錢的50mm有1.8的大光圈,大光圈可以讓你迅速感受虛化的感覺,所以如果是喜歡拍靜物或者人像的就可以購買單機,然後再單獨買一支定焦鏡頭了。
四、後期修圖的軟體
一般在日常處理照片的時候,我們大多數都是使用LR和PS, 因為這兩個軟體比較通俗易懂,通常是LR用作基本的調色,PS 用來美化人像,比如磨皮、液化、局部調色等。
關於LR(Lightroom)
▼
我們會看到右上角有「圖庫、修改照片、地圖、畫冊」等功能 ,但我們平常會用到的大部分是「圖庫」和「修改照片」。圖庫就是平時導入照片的地方,當我們要修圖的時候可以從內存卡導入照片到LR,然後就會在圖庫找到導入的照片,然後選中照片再點擊「修改照片」,就可以開始修圖啦
▼
色溫
色溫就是用來控制照片的冷和暖,色溫越低,顏色越藍,色溫越高,顏色越暖。
色調
可以使照片偏綠或者偏紫。
曝光度
就是調節照片的明暗。
對比度
用來增強照片亮部與暗部的對比,一般在照片比較灰的時候會適當增加一點。
高光—陰影
用來單獨調節高光和陰影,讓照片更加細膩。
白色-黑色色階
用來單獨調節亮部和暗部的顏色, 使其更加深或者減淡。
清晰度
一般用來降低照片的細節,比如打造柔光效果就會用到這個功能。
鮮艷度-飽和度
一般飽和度用得比較少,因為飽和度是照片所有的顏色一起提高飽和,容易溢出。而鮮艷度是保留比較鮮艷的色彩,再去提高飽和不足的色彩。
曲線
也是用來調節照片的明暗,不過這個可以單獨調節一個地方。比如我們要單獨提亮人臉的時候 ,只要點擊畫了紅色圈圈的小圓形,然後點擊人臉的地方滑鼠上移或者下移,就可以提亮或者變暗需要調節的地方啦~
HSL
就是色相,飽和,明度。
色相
指的可以讓皮膚偏紅或者偏黃。比如紅色,可以調節成紅色或者橙色。
飽和度
就是顏色的深淺。
明度
就是顏色的亮與暗。
那麼這個HSL平時怎麼用呢?
比如我們拍攝的時候,妹子的皮膚不是很白皙,那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通過調節橙色和黃色的明度(提亮膚色)和飽和度(減淡膚色)來讓妹子的皮膚變得白皙一點。
或者我們模仿膠片風的照片的時候可以降低綠色和黃色的明度與飽和度。從而使照片的感覺會與膠片的感覺相接近。
分離色調
這個功能可以單獨的給高光和陰影添加顏色,比如有一些日系的照片是偏藍綠,偏黃紅等等,就可以在這裡輸入適當的數值給照片進行合適的偏色啦。
細節
這個功能是可以讓照片銳利一點,比如我們的鏡頭不是很好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增加一點銳化。
減少雜色
這個功能是用來降低噪點的,我們在環境很暗的時候就需要提高 ISO,那麼提高ISO就會出現更多的噪點,這個時候就會用到減少雜色來減少高ISO所導致的不規律雜波。不過減少雜色會導致照片變得模糊,所以一般會結合「銳化」一起使用。
鏡頭矯正
這個功能可以使廣角鏡頭產生的畸變得到一定的改善,還有可以讓因為鏡頭質量不是很好所產生的紫邊得以消除。還可以讓照片變形,比如上下傾斜,左右傾斜,凸畸變與凹畸變等等。
效果
這個功能可以添加暗角或者添加膠片顆粒。我們平時模仿膠片色調的話就會用到這個功能啦。
相機校準
這個功能也是整體調色的作用。比如紅原色的飽和度可以增加紅色和黃色的飽和,綠原色可以增加綠色和橙色的飽和。藍原色可以讓照片的飽和增加但是不溢出。
▼
LR 部分的話就講到這裡一相信看完這一章大家都會知道這些功能是幹啥的,也算入了個門,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審美,色感來對照片進行自己喜歡的調節啦~
五、日系清新風格的人像拍攝思路與後期
我拍的照片一般都是清新和情緒兩個風格,所以今天就挑這兩個例子來給大家講解一下拍攝的思路與後期修圖。
▼
什麼是清新
清新的風格有很多種,一般以色彩、通透的光影為基調。但大體上都是以明亮、乾淨的畫面,給人一種光明、溫暖的感覺。這個就是清新啦~
▼
拍這一組的時候,我想要的是一個比較少女的感覺,所以我挑選了一件毛衣+短褲+堆堆襪這一套搭配,寬鬆的毛衣和裸露的小腿,會讓人感覺有居家少女的感覺。
▼
這組拍攝的時候是四月份,廣州陰雨連綿的季節,所以室內的光線不太好,從數據圖可以看出我已經把ISO調得很高了。
▼
所以第一步就是先提亮畫面,然後因為是想要溫暖一點的感覺,所以我選擇了加色溫。原片提亮後太綠,所以我在色調那裡加了一點紫。
至於高光和色階這些就是看個人喜好啦。因為加色溫後畫面的色彩還是不夠結實,所以加了點鮮艷度。不增加飽和度,是因為不想畫面的顏色溢出。
▼
我習慣先加了分離色調,再進行微調。
因為上一步做完還是覺得黃色不夠厚重,所以在陰影里也添加了黃色,然後在高光添加一點藍紫平衡一下畫面,降低黃色的飽和度是想畫面的顏色乾淨通透一點,不然的話就太黃了。
啟用文件校正的話是減少鏡頭的畸變,讓畫面更加的平衡,減少扭曲的地方。
最後再微調一下色調,減一點紅色是減少黃,加綠原色的飽和是為了增強膚色,加藍原色的飽和是為了讓照片整體色彩更加飽滿一點。
▼
六、情緒人像的拍攝思路與後期
情緒片,就是用顏色與畫面去堆砌你想要的感覺,一般來說都會以一些比較低落,深沉、抑鬱、迷離等感覺為主。 就是清新風格的另外一個位面。
▼
拍這組的時候我想像的是一個有抑鬱症的女生,所以我採用了極度冰冷的色調和大量的特寫,去描述主角沒有生趣的精神世界。
▼
後期方面我減少了色溫,使畫面更加的冰冷,然後再用大量的綠,讓照片偏青。因為當時拍攝的陽光比較好,所以光影方面基本沒啥調節。降低鮮艷度是因為畫面的藍色已經溢出了,所以降低一下。
▼
然後這邊是調節了一下顏色,讓畫面更加靠近我心裏面的感覺。
▼
這個相機校準要說一下。加了紅、綠原色是想增強一下膚色,減少藍原色,是想讓畫面的色彩輕一點,像夢境一樣的不真實。
這個就是我拍情緒片的思路了。一般情緒片的要點就是要把握好你要表達的點,這樣你就可以往你的畫面里填充你想要的元素了。
拍情緒最重要的地方,是你要對自己想要的東西有具體的把握,具體到細節、眼神、光線等東西,有了畫面之後就是用模特和道具去畫出你想要的畫面了。
七、如何引導模特
很多人都說拍照不知道怎麼擺動作,那麼今天我就分享一下我拍照的一些小經驗吧
01
安靜的站著
比較適合豐富的場景。比如帶花的樹叢,多彩繽紛和光影斑駁的牆壁等等。
02
蹲著或者坐著
03
特寫
捕捉你覺得妹子好看的那一瞬間。
04
利用身邊一些小道具
05
也可以趴一下
最後,如果都拍完了,那可以發掘一下妹子好看的地方。比如眉眼、鼻子、嘴唇、側臉等等。
其實擺拍只是把生活中的習慣融入拍攝里,上面說的只是一些基礎,更多的還是需要自己用細心的眼光去捕捉~
可以多看一些寫真集,留意一下大師們的作品~
推薦閱讀:
※這些實用的修圖技巧,你都掌握了么?(人像篇)
※PS合成教程:影視創意的瞬間人像幻影效果
※美女、長紗、大海----人像攝影佳作
※【攝影課堂】人像攝影的五種手部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