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閱讀和創作筆記:角色性與OOC

閱讀和創作筆記:角色性與OOC

來自專欄框框框子的修羅場16 人贊了文章

(頭圖是瞎配的 一點都沒黑米哈游 嗯!)

序言

在當下這個科技發展迅速的信息時代之中,教育的普及以及時代環境——網文對於大眾的衝擊——等一系列要素之下,創作不再是一件需要門檻的事。

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文字不再是少數人的特權,知識可以通過各種媒介被分享,再思考。而在這樣的時代之中,心中有些什麼話想要說,藉由『創作』這一渠道的作者們,如雨後春筍般不停地冒頭了。

而本篇文章的主旨,意在記錄在我所經歷過的創作和閱讀過程之中,對於創作這件事情的些許思考。

一.從主角和書名說起

主角是背負整個故事敘事主軸的對象,是故事的核心。也就是說,主角不僅僅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個職業(《告訴我你是怎麼死的——法醫勘探筆記》朱迪?梅勒涅克),一個地方一個環境(《驚悚樂園》三天兩覺),一個精神的內核(《劍來》烽火戲諸侯)……

在我舉的後兩個例子中,一定會有人要跳起來打我的臉:放屁,驚悚樂園的主角明明是覺哥,劍來的主角明明是陳平安。

好的,你說的沒錯,這位同學,請坐下,且聽我細細道來。

聊到《驚悚樂園》,就不得不提到其作者三天兩覺那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讓人猜不透接下來發展的情節掌握能力以及作品的主角封不覺(瘋不覺)那喪心病狂的性格。而說到封不覺,其作者對《蝙蝠俠》中反派角色小丑的致敬、明著自嗨的段落實在是數不勝數。

而這樣的角色,你可以說他三觀不正,但他的核心性格卻是經過了作者對於這樣的角色的處境的精心思考。他有喪心病狂的一面,也有直男的一面,還有在感情中柔情的一面,而這些面又被他喪心病狂和無比聰明的那一面所蓋住,像是謊言一樣猜不透,又透露出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獨感……

是的,封不覺的角色塑造無疑是成功的。喪心病狂帶來了對他人的私密空間、權威性的侵略,高絕的智商與與之配套的懸疑與跌宕的劇情保證了讀者閱讀下去的渴望並在心中認可了封不覺的智能——而偏偏是這般過人的男人,面對感情卻無從下手,又對朋友的事情無比上心。

於商業小說的實用性,於創作本身的人物的立體感……好了好了,他都有,我也不多吹覺哥了。那麼,回到問題上來,我為什麼要說驚悚樂園的主角是驚悚樂園本身呢?

重點就在『主角』的『主』字上。

驚悚樂園是故事的主要發生舞台,也是整個故事主軸的最主要的承擔對象。於封不覺這樣一個完成度極高的人設來說,這也是最適合他的舞台。

我這樣說的原因是——這樣完成度高的角色,放到哪裡都會出彩,都會發光。

還是那個簡單的道理,如果創作者想要寫一個青春戀愛的故事……你看覺哥,合適嗎?他當然合適,他十分適合拿出來做壞人,做第二或者第三男主角,甚至男配角。這就是一個優秀的人設超高的泛用性所在,但……他不適合拿來做主角。

他極度自負,對世間的一切有自己的看法和一套圓以自洽的邏輯,這樣的人對於青春戀愛之中那些『懵懂』和『試探』都是嗤之以鼻的,他那一套異於常人的思考方式並不會引起觀眾的共鳴,因為那並不是觀眾所經歷過的青春。

封不覺是主角,驚悚樂園也是。

我從一開始就沒有否認這一點,小說有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三者應是相輔相成,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而帶著這樣的思考模式,我們再來看看《劍來》。

這一次就不講得那麼細了,以第一卷為例好了。第一卷籠中鳥表面上的主角是陳平安,但最核心的主角則是齊靜春。

作者講述了一個封閉的環境中,自上而下壓迫剝削的故事,講述了一個人存留善念,反抗這樣他所認為這些不公正的故事,而這樣的善念,傳承至了陳平安這裡,說來也就只有一句話……

「陳平安,記住,以後不管遇到什麼,你都不要對這個這個世界失去希望。」

這樣的話,我曾在其他的地方看過,有位神父對著心懷仇恨的人說道:「等待,並心存希望。」

而劍來,劍來是什麼?

劍來是俠客心中義,是對於這不公的世界反抗的勇氣,是心存的希望——是俠客們為什麼被稱為俠客。

陳平安是明面上的主角,以少年的視角看著這世間,承受著這世間;齊靜春是暗地裡的主角,是以身證道,為人師表,將薪火傳承於陳平安,背負著第一卷精神核心的主角。在那之後,陳平安便不再僅僅是一個農家小子了,他亦是接過薪火,在這無窮世界上立足前行之人,就像我們一般。

回到重點中來,書名是讀者接觸到作品的最直觀的東西,而這些環境,這些精神,則應該與故事的主人公相輔相成。

二.角色性與OOC

我使用角色性這個詞語是在《路人女主的養成方法》中所看到的,我認為這個翻譯很好,因為角色性不光可以指代角色的性格,也能一定程度的關聯角色在作品中的定位和用途,並非只是單純的個性這一解釋。

那麼,前文說道書名和故事還有主角,並聊到了封不覺不適合作為青春戀愛類的主角使用。那麼,這裡就來細細地討論一下吧。

1.角色性

讀者在認識、了解一個角色,最首當其中的便是他的一言一行之中透露出的表面性格。表面性格是最直觀的內容,是承擔了角色在觀眾面前的第一印象。他/她可以是純真爛漫的,可以是腹黑的,可以是搞笑的,可以是話多的耿直人,也可以是笑裡藏刀的……

當然,雖然前文我有說過封不覺這樣立體的各方面都十分優秀的人設好,但並不是那麼複雜的人設也未必不好。

重點還是相輔相成,你要講怎麼樣的故事,用一個合適的人設來講就好了。

而一個有立體感的角色,總歸是更容易被觀眾接受。立體感就來自於表面性格和深層性格的差異,對壓力的反饋等等,塑造的手法千奇百怪,就不細細講了,也不是本文的重點。

而至此為止,上面的一段全都是對讀者而言的。那麼,對作者而言,角色性又是什麼呢?

我一直在強調,人物、情節、環境應該相輔相成,這些東西都是工作,是為了實現作者的預設目標。

這個目標可以是賺錢,那麼他就會去搞清楚如何把故事寫的有趣,寫得爽,會去研究更多的讀者喜歡什麼類型的角色;這個目標可以是講述作者想要呈現的某一句話,一個精神,那麼他就會去研究以怎麼樣的角色、怎麼樣的方式來達到這個目的。

角色性,便是讀者眼中的人物,人物的性格,人物的一言一行,亦應該是作者手中的工具。

2.OOC(Out of Character)

有時會被稱之為角色崩壞,但並不是那樣的,OOC本身並不是一個貶義詞,Out of的意思是超出,可以向好的地方超,亦可以向壞的超,這是一個中性辭彙,而大部分人則習慣性的認為這是一個貶義詞。

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之中,我們或多或少往往會有一個習慣:將人分類/貼標籤/定義/下結論。這種習慣會被帶到閱讀之中,即會習慣性的給角色預設一個性格、設定,而這種預設會被作者的描述加強。

這個角色是工人,那麼讀者可能會將這個人預設成沒有文化、操著方言滿身土氣;這個角色是一個律師,那麼他應該文質彬彬;這個角色是個傭兵,那麼他應該刀口舔血冷血無情;這個角色是個作家,那他就應該生活是詩與遠方,滿是文藝……

這種慣性是生活的習慣還有固有的觀念所造成的,而這個動作的發起人是讀者。

作者如果寫一個傭兵,寫他在一個不安全的環境中和一個身份未知的人,卻文質彬彬的談笑風生著……那麼作者就要注意了。

此時,這樣的情節使得角色OOC了。而如果在寫了這樣的情節,來著卻和傭兵就這樣前不沾後不搭地走到了一起了,並且在接下來的情節完全視若無物——恭喜你,你的傭兵將會被讀者迅速的貼上『愚蠢』這樣的標籤。

而相反,若是接下來的情節,傭兵趁來者不備,迅速出手殺掉了那個身份未知的人,並對其的身份完全不做解釋……那麼,超出了讀者的預設的同時,傭兵那果敢殺伐的性格也立了起來,並且為接下來的劇情做出了鋪墊。

這只是一個小小的例子,但這樣的例子說明了一件事情:

讀者和作者的視角是分裂的,兩者對於OOC的角度是完全不一樣的。而讀者認為的OOC,是可控制的。

三.結語

若只是說OOC與角色性,僅僅用第二個段落的下半部分就足夠了。但第一個段落,我更想向各位觀看本篇文章的觀眾們體現出讀者和作者的視角的分裂感。

於讀者而言,我們是否應該反思一下自己,不要被生活的慣性所掌控,去解讀自己,才能更好的掌握自己的喜好;而於作者而言,我們應該更加深刻的去理解這些構成的要素,更合理的去使用這樣的工具。


推薦閱讀:

叢文俊談篆書創作(附三惜草堂藏曆年叢文俊篆書精品)_三惜草堂
臨泉之心——淺談張彥的中國畫教學與創作
格律詩詞創作中的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
甲骨文的臨習與創作

TAG:創作 | 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