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樓市必知的11大基本邏輯
來自專欄知鎢5 人贊了文章
來源:阿甘社區
作者:大師兄
股市行情不好,可是很多地方的樓市仍在不斷創出歷史新高,讓股民們心有戚戚。
買房不僅是剛需,也是重要的投資渠道,房價起伏背後的財富邏輯,是投資樓市應該了解的基本常識。
一、買房致富是屬於60、70後的時代機遇
從最近20年的創富路徑上看,買房可能是知識門檻最低、最靠近普通人的暴富之路,買房與否、買房多少,也是同樣起點的普通人財富分化的重要原因。
2000年左右,大師兄剛來北京的時候,中關村、五道口等當今最繁華地區的房價,每平方只有4000塊,而且沒有限購限貸。100平米的房子,售價40萬,每月卻能租到2500塊,相對現在的租售比而言,投資價值堪稱完美。
那個時候,你如果投入60萬,可以入手8套中關村附近100平的房子。按照30年的房貸期來算,考慮到此後房租上漲的因素,租金收益覆蓋月供還大有富裕。
基本上,你不需要投入任何的精力,不需要經營和管理,也不需要每天看著k線圖追漲殺跌。現在,這8套房子價值至少9600萬,租金每個月10萬以上。加上富餘的租金,除掉剩下的欠款,1個億的小目標都實現了。
即使當時只有16萬,只要操作得當,合理運用槓桿,小目標照樣也能實現。
具體方法是:先用16萬買2套,通過槓桿效應,房價漲到10000時,賣掉2套可以換4套,漲到20000時,賣掉4套可以換8套。由於租金也一直在漲,足夠覆蓋不斷增加的房貸支出,你付出的資金成本仍然只有最初的16萬,而且風險完全可控,即使房價下跌,資金鏈也不會斷裂。
一定程度上講,買房致富是屬於60、70後的時代機遇,並不是他們有多高的眼光,不過是踩對了點而已。當他們碰上結婚生子面臨買房剛需時,正趕上房價還在較低的位置。80、90後踏入社會的時候,房價早已高高在上,不僅介入成本大幅上升,收益率也已大打折扣。事實上,隨著中國經濟增速逐漸下降、貨幣超發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城鎮化超高速增長的階段退潮,房價再像過去20年一樣瘋漲的可能性已經不大了。
當然,80、90後有互聯網、比特幣,或許還有不斷成熟的資本市場,一代人有一代的創富機遇。
二、房價收入比衡量一線城市房價不合邏輯。
人們談到一線城市房價泡沫時,經常用到到的一個指標是房價收入比,用全球平均水平與之對比,以證明其中不合理。顯然,這個標準是不合邏輯的。
從市場角度來講,一線城市的房產具有全國性的需求,作為稀缺性產品,其價格自然不是由當地居民平均收入決定,而是由當地乃至全國收入最高的那部分群體的購買力決定。這就好比奢侈品在市場的定價,肯定是由少部分富裕人群的喜好和購買力決定,跟普通大眾沒有多少關係。事實上,和一線城市房價相比,中國藝術品等投資市場的漲幅更為誇張,這隻能說明中國有錢人多了而已。
衡量一線城市房價的未來漲跌,更可靠的指標是宏觀經濟景氣度和富裕階層收入增長情況。如果在十年以內,中國GDP成為世界第一、中國資產過億美金的富豪人數全球第一、中國首富成為世界首富是大概率事件,那麼作為一國最高端資產,一線城市房價成為世界最高也應該是大概率事件。
事實上,北京已經成為全球十億美金頂級富豪人數最多的城市,如果沒有政策因素,北京高端房產的價格或許已是全球最高。
三、租售比泡沫可能通過租金上漲來消化。
過高的租售比泡沫也是一線城市房價被詬病的原因。但是,租售比高不高,要從動態的角度衡量。
租售比類似於股市裡的PE估值。PE合不合理,重要的是看利潤增速,也就是看PEG的指標。騰訊的估值有50多倍,而建設銀行的估值只有6倍,但是並不意味著騰訊的泡沫比建行大,因為它的利潤增速也比建行高了10倍以上。
與之類似,租售比合不合理,重要的是看租金有沒有增長的空間。
租金的增長,顯然和經濟增速和人均經濟增長關係更大。既然中國的經濟增速和人均經濟增長數倍於歐美國家,租金增幅和增長空間自然也遠高於他們。在此基礎上,租售比更高一些,其實也是正常不過的事情。
四、「京滬永遠漲」只是市場臆想,政策調控極其有效
2000年以來,北京房價實際上漲了將近30倍,但是期間經歷的階段性調整同樣讓人驚心動魄。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動蕩,世界經濟遭遇重大影響,隨之而來的是全球資產價格暴跌。我們大多還記得2008年A股暴跌的慘狀,但是卻忽視了那一年的全國房價包括北京在內,也曾出現過腰斬的極端走勢。
除此之外,2010年以來,一線城市經歷過3輪調控,分別是2012年、2014年和2017年。雖然政策有一定的滯後效應,但是對抑制房價始終是極其有效的。一般在政策出台半年後,房價即開始逆轉下跌,每次的跌幅都在20%以上,持續時間超過一年。
五、民眾對房價調整感受不深,使市場風險意識極度欠缺
民眾之所以對房價的調整感受不深,一方面是因為市場上沒有真實反映房價漲跌的統計數據。官方統計數據,從來只能僅供參考。特別是在房價這種帶有一定社會敏感性的商品上,官方數據往往會帶來錯誤的研判。事實上,在房價上漲周期,實際漲幅一定是遠高於官方數據,但是在下跌周期,實際跌幅也會遠高於官方數據。
另一方面,是因為較差的流動性使大多數房產投資者都被動成為長線投資客,從而使他們避免了在市場下跌時陷入爭相殺跌的泥潭。與此同時,房價很快以更大的漲幅超過前期新高,最終保證了幾乎所有人都賺到了錢。
一定程度上,流動性差異是造成房地產和股市收益迥異的重要原因。同樣是曲折向上的市場,股市過高的流動性使大多數股民陷入了追漲殺跌的陷阱,最終造成了股市上一賺二平七虧的狀況。
但是,正因為虧損的人極少,投資者極度缺乏風險教育,也成為房地產市場未來發展的重大隱患。
六、任志強的「尿壺論」十分精闢,房地產調控有鮮明周期
2012年的時候,任志強曾經給中國房地產開發商下過一個「精準」的定義:房地產是中國經濟的尿壺:撒尿的時候就把夜壺拎出來,撒完尿接著把夜壺踢到床底下去了……需要拉動的時候,我們就拉動,不需要拉動的時候我們就靠邊站。
房地產抑制性調控措施什麼終止,一個重要的判斷依據是宏觀經濟數據的走勢。如果固定投資或者GDP增速下降,或者新興產業表現不盡人意,政策放鬆的時點或許就臨近了。
從過往調控周期來看,抑制性調控政策的持續時間基本不超過2年,這也是市場普遍預期本輪調控在2019年結束的重要依據。
當然,刺激性調控政策的方式有很多,一些城市近一年來的搶人大戰,一定程度上意味著政策變相刺激的開端。
七、中國遭遇日本式崩盤是危言聳聽
日本房價在戰後的上漲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51年-1973年,當時日本經濟高速發展,城鎮化迅速提升,這段時間,日本房價上漲了將近40倍;第二階段是1973年-1991年,日本經濟增速和城鎮化進入中速發展階段,這段時間,日本房價仍然增長了3倍左右。
直到日本房地產泡沫在1991年破裂時,日本房價已經上漲超過40年,漲幅超過100倍,東京房價最高時達到了紐約的3倍有餘。日本房價崩盤之時,GDP增速已經降低到2%左右,城鎮化率已經達到80%以上。
與之相比,中國房地產上漲只有20年,全國整體房價漲幅不超過10倍,即使一線城市漲幅也不過40倍,離紐約房價也有距離。更何況中國目前 GDP增速仍有7%左右,城鎮化剛剛超過50%,這個階段出現房地產崩盤,無疑是極小概率的事件。
如果再考慮到政府對經濟和房價的巨大管控能力,房價崩盤的可能性就更是微乎其微了。
客觀來講,目前中國的房價趨勢可能更接近日本1973年,黃金時代已過,但是白銀時代或許還能持續數十年。
八、土地制度導致的高地價是催生高房價的重要原因
一是土地國有制度,由於供應本身是非市場化的,而需求是市場化的,供需之間的失衡導致了高地價。
二是香港來的土地拍賣制度,拍賣是陽光作業,可以避免腐敗,但是沒有封頂制度,也推高地價;
三是土地本身供不應求,目前農地總量是20億畝,為了保證糧食安全,18億畝是底線,每年能夠轉化的市場用地不到800萬畝。15年770萬,16年700萬,17年600萬,城市用地將來越來越不夠用。
此外,每年建設用地有35%是農村裡的建設用地,水利交通等等。真正城裡可以用的只有三分之二,這其中有公共基礎設施佔比50%以上,工業用地佔比30%多,住宅只有10%,這個比例是不平衡的。所以高地價是制度性的,跟人沒關係。
九、利益分析法是判斷房價的重要工具
把房地產當成普通商品,僅僅從一般性供求理論上進行分析,不考慮中國的特殊國情和房地產背後涉及的利益關係,是很多專家對房地產判斷失誤的重要原因。
房地產背後的利益各方,除了地產商之外,主要是有房者和無房者以及政府和銀行。
有房者希望漲、無房者希望跌,但是他們顯然是被動的價格接受者,真正影響價格的,很大程度上是政府和銀行的態度。
銀行對房地產的依賴很大。一百多萬億的貸款餘額,有27%以上與房地產有關,新增貸款46%是房地產,主要銀行提供給地產的貸款佔比高達百分之七八十。房價持續大幅下降,銀行是難以承受的。
地方政府對房地產依賴更大。全國稅收中35%來自房地產,但是中央沒有房地產收入,全在地方。地方稅十萬億,有四萬億跟房地產關聯,再加上土地出讓金和土地基金3.7萬億,地方稅有7.7萬億是房地產,地方政府沒有房地產就要斷糧。從這個角度上看,地方政府是樂見房價穩步上漲的。
中央政府對房地產的態度是比較複雜的。一方面,從保障民生和調整經濟結構的角度出發,中央對房地產佔用過多社會資源自然是不滿意的,所以才會有房住不炒的定調;另一方面,在貨幣超發、房地產債務高企、國民經濟對房地產依賴較大的情況下,從平抑通貨膨脹、防止金融風險、穩定宏觀經濟的角度,中央對房價和房地產的打壓是有所顧慮的,這也是過往房地產調控淪為周期性政策的無奈選擇。
這種情況下,中國經濟能否順利轉型、地方稅源能否持續擴大、民間投資渠道能否更加多元、政府和銀行能否和房地產利益鏈切割,或許才是防止房價暴漲的重要前提。
十、當前三、四線城市房價的上漲,不具備持續性
最近一年,一線城市房價在嚴格的政策調控下出現大幅下跌,而三、四線城市在棚戶區改造政策刺激下逆勢大漲,但是,這種狀況顯然是不可以持續的。
中國房地產調控從來只是權宜之計,棚戶區改造在2020年會結束,一線城市的調控放鬆也是早晚的事情,長遠來看,決定一個城市房價走勢的,還是一個城市的實際購買能力。不論從金融機構彙集的資金總量、產業結構以及就業資源、人口流入。
總體來講,中國房地產供求矛盾是結構性的,從總量上講,中國並不缺房子,甚至有供過於求的趨勢。這就意味著,只有少數熱點城市的房價會持續上漲,實際需求比較小的三、四線城市並不具備持續上漲的動力。
事實上,雖然當前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和一線城市差距較大,但是從國際經驗上看,一國不同地區房價差距達到百倍以上都是很正常的現象。
十一、被隱藏的秘密:股市收益不亞於樓市
20年來,炒房的大都賺得盆滿缽滿,成為人生贏家,炒股的卻慘淡經營,淪為他人笑柄。社會上一個普遍認知是,炒房是靠譜的,炒股是不靠譜的。
然而,民眾看到的,往往並不是真相。
事實上,A股成立28年來,上證指數漲了30倍以上,即使堅持定投指數型基金,長期收益已經不亞於投資樓市。如果考慮到上證指數主要反映的是權重股的增長,實際上大多數個股漲幅還要更高一些。
根據權威機構的統計,以最簡單的方法買入A股,即每年等額或者等量買入A股里所有股票,28年來的年化收益超過15%,總收益超過50倍,收益率其實遠遠超過投資樓市。
如果把房價和房地產股價的漲幅進行比較,也能認清樓市和股市的投資真相。
我們可以看到,伴隨房價的大幅上漲,房地產公司的業績和股價也獲得了爆發性增長,其中的一些龍頭類上市公司比如萬科、保利、華夏幸福等,最近10年股價都獲得了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長。 換句話說,如果把房地產龍頭股和房價相比,那它在過去十幾年的收益是遠大於國內任何一個城市的房價漲幅的。
相對於樓市來講,A股難以賺錢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相對於成熟市場的穩定增長來講,A股牛短熊長,波動性大,增加了操作難度;二個是A股市場以散戶為主,在高流動性的市場,陷入了追漲殺跌的流動性陷阱,最終兩頭打臉,不斷虧損。
原文鏈接:
https://www.aganjinrong.com/post/868
---End---
作者:大師兄,資深財經媒體人、資深投資者。原文發佈於阿甘社區。
推薦閱讀:
※曾蔭權樓市新政或收效不大
※馮國亮:「新北京」才是樓市的新風口
※21句話,看懂當前樓市!今日樓市!
※日本樓市崩盤對中國的啟示
※從瞧不起到買不上 看北三縣樓市的成功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