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層次開始提升的4個跡象
來自專欄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525 人贊了文章
一個人層次開始提升的4個跡象
作者:柳一一(富書籤約作者)
01
懂得下「笨」功夫
小時候看《射鵰英雄傳》,對郭靖的笨印象特別深刻。
金庸寫郭靖:「這孩子學話甚慢,有點兒獃頭獃腦,直到四歲時才會說話......」
江南七怪第一次見到郭靖,韓小瑩一聲長嘆,眼圈兒不禁紅了,全金髮道:「比武之事,咱們認輸算了。」
朱聰道:「這孩子資質太差,不是學武的胚子。」
郭靖學功夫笨得出奇,六個師父的本事,學了十年,只學了個皮毛。
郭靖初出江湖,各種被虐,但是碰到洪七公,學降龍十八掌,卻一氣呵成,後來學各種上乘武功,都毫無障礙,最終成為一代大師。
有人說,這是因為江南七怪教的太差,其實,郭靖後來學得快,就是因為他前面的基礎紮實,笨人郭靖,十年來風裡雨里不停練,會與不會,他始終堅持。
萬維鋼在《高手》一書里提到,人有兩種成長曲線,一種是對數增長,一種是指數增長。
對數增長,是指初期增長非常快,效果立竿見影。
指數增長,是指開始你根本看不到效果,可能很長很長時間,你感覺自己寸步難進,但是日積月累到某一個臨界點,你豁然貫通,跳到了一個曾經渴望的制高點。
- 肯下笨功夫的人,經歷的就是指數增長。
王陽明說:成大事者,都是「笨人」,因為笨的人,不著急,能守住初心,一步一步,鏗鏘有力。
我小時候有段時間,特別害怕背課文,從來沒有在課上完成當天背誦任務,需要課上課下背幾十次,才能最終背給老師聽,就那樣,也很難像其他聰明的同學一樣流利。
每次沮喪的時候,我都拿郭靖安慰自己,他那麼笨,都學成了一代宗師。
後來我逐漸發現了背得慢的好處,背得慢,忘得也慢,期末考試時,我不需要再去花大量時間複習課文,而那些聰明的同學又得重新開始背。
另外,背誦的東西內化到了腦海里,寫作文時,遣詞造句逐漸甩出同學一大截,作文經常被評選為範文,貼在教室里的牆上。
世界上最不怕的就是笨,笨人的慢功夫,是世間最大的遠見。
- 懂得下笨功夫,這是一個人層次開始提升的第一個跡象。
02
剔除冗餘的物質,關注內在體驗
我曾經以為擁有越多,人就能活得越幸福。
所以,我全方位的追求「多」,衣服要多、家裡用品要多......
每次買東西時,確實有一種淋漓盡致的爽感,尤其是東西剛到手上的那一瞬間,但是這種感覺往往轉瞬即逝,下一次,繼續買更多......
最後發現,家裡東西越來越多,心裡卻有一種膨脹的空虛感。
後來看了《少即是多》,我領悟到物質做加法,並不能換來人內心的豐盛,擺脫物質的束縛,增加體驗,人才能向幸福靠近。
我開始做減法,物質方面不再追求多多益善,衣服越來越少,卻件件合乎心意,家裡的用品,也越來越少添置,只買真正需要的經典款式。
梭羅說:「把一切不屬於生命的內容剔除,簡化成最基本的形式。」
當我把「冗餘」剔除,從「多」中徹底抽身出來,開始懂得關注精神的需求。
我不再像以前有時間就線上線下雙管齊下的買買買,我把更多的時間花在看書上,花在旅行上,花在和至交好友的聊天上。
當我開始向內探尋後,內心越來越豐富了。
人最大的錯覺,可能就是以為擁有越多,人的幸福感越高。
事實上,試圖通過外在來提升內在體驗的做法,都是緣木求魚。
因為人的大腦中有一個獎勵系統,當一個人做有利於生存的事,比如購買更多的東西,大腦會分泌多巴胺,感受到多巴胺,人就會覺得興奮、刺激,接下來,大腦會要求你繼續做這樣的事。
獎勵系統的可怕之處在於,你下次能感受到愉悅,需要比上一次刺激的強度更大。
所以,如果人通過物質刺激自己的愉悅感,就需要不斷加大砝碼,這次買五件衣服,下次就需要買六件、七件......
這就是為什麼物質的豐盛,永遠換不來內心的滿足。
錢再多,東西再多,也無法讓一個人保持內在的快樂。
孔子說:「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室,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孔顏樂處,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極簡是最高級的活法。
剔除冗餘的物質,關注內在體驗,這是一個人層次開始提升的第二個跡象。
03
適當為自己留白,體驗安靜的力量
《安靜的力量》一書里,作者皮克講述了一個故事。
他有一次坐飛機從法蘭克福去洛杉磯,身邊一位年輕女士在12個小時里,始終安安靜靜地坐著,真的是坐著,沒有看書,沒有睡覺,沒有玩手機,後來,皮克和她交流,這位女士說她喜歡在飛機上釋放身體內的壓力,飛機落地後,她就可以滿身輕鬆的享受假期,或者投入工作。
我們平時習慣把生活安排的滿滿當當,掛著一身疲憊和滿心焦躁,緊鑼密鼓中不斷向前跑。
其實,靜下來,適當為自己留白,體驗安靜的力量,我們才能洗凈疲憊,煥發更大的能量。
我以前每天時間特別滿,整個人慌張且混沌,有種乏意從骨頭縫裡汩汩往外冒。
後來,我每天空出一段時間,讓自己置身於安靜之中,在這段時間裡,我不做任何事情,讓思想徹底放空,可能類似於佛家的打坐,或者冥想,道家的修行。
一小時之後,身體的疲憊,內心的煩躁,都被帶走了,我能感受到身體里蓬勃的活力,接下來,腦袋一片清明,做什麼都會效率更高,激情更飽滿。
暢銷書《失控》作家凱文·凱利有時會到亞洲的一些村落旅行,一去幾個月,不帶電腦,不用智能手機,他說:「我嘗試保持與各種科技的距離,這樣我才能更容易記住我是誰。」
靜,是人生效能的源頭。
懂得為自己留白,這是一個人層次開始提升的第三個跡象。
04
懂得矛盾是生命的底色
《了不起的蓋茨比》里說:「檢驗一流智力的標準,就是看你能不能在頭腦中同時存在兩種相反的想法,而且還能維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作家王爍寫過一篇文章《第一流的智慧總是自相矛盾》,裡面提到人生有無數的難題,沒有人能夠永遠做出前後一致的選擇,很多問題在不同的人生階段,答案可能都不一樣,你還是你,但並不妨礙前後矛盾,因為一切都在變。
混沌大學創始人李善友在每次演講前,會說一句話:「我所說的一切,可能都是錯的」。
我非常欣賞李善友教授的坦誠,生活這麼複雜,哪來標準答案?今天說的時候,此時彼刻,發自肺腑,也並不代表要終身奉為真理。
羅振宇說:「在說出『我認為』三個字之後,要允許自己改主意、變結論,不要因為害怕有人嘲笑說『打臉打臉』,就停止對任何問題的重新思考。如果我們讓過去的答案,成為前行的枷鎖,那才是真正的打臉。」
我曾經特別崇尚標準答案,也特別喜歡對一件事情或者一個人,下一個終極結論。
比如某個新聞出來,我會說這件事情的發生絕對是由於什麼什麼,關於某個人,我會說這個人壞透了,十足的惡人,之後,始終如一地秉持這樣的論斷,不肯修改,不願更新。
當我用確定的答案,了結不確定的人和事,就簡單粗暴的阻止了自己探索的腳步。
王爍說:「所有人都有內在矛盾,在矛盾中感到不適的那是普通人,而在矛盾中自如轉換的那些人,將其變成了創造力的源泉。」
生活沒有答案,甚至答案本身就相互矛盾,我們要一邊前行,一邊更新。
懂得矛盾是生命的底色,這是一個人層次開始提升的第四個跡象。
作者簡介:柳一一,富書籤約作者,兒子一歲,親子諮詢師,重度閱讀者,年閱讀200本+,給孩子最好的愛,是和孩子一起終身成長,風景從來都在路上,簡書@柳一一。本文首發富書(ID:kolfrc),百萬新中產生活認知學院
推薦閱讀:
※生活猶如行雲流水
※第99期 · 普希金情詩誦:《我曾經愛過你》&《致凱恩》&《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家教大本營:生活大百科(第2集)
※十二時辰養生法!關注健康,享受快樂生活!
※外國人問:生活在中國與生活在發達國家,有什麼不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