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媽媽胡可的小魚兒崩潰大哭,孩子缺乏安全感,後果很嚴重
6 人贊了文章
《不可思議的媽媽》第二季中有一個環節是測試寶貝們的安全意識,小魚兒因為找不到媽媽胡可而崩潰大哭,讓眾多姨母粉又心疼又想笑。但理性想來,小魚兒在發現媽媽不在的當下就表現出了極度的不安與慌張,也是這一年齡段孩子普遍缺乏安全感的代表體現。
一般來說,兒童只有在覺得安全的時候,才敢健康地邁向成長,因為安全感對情緒的認知影響和對情緒的自我調控影響是巨大的。
例如,童年時期體會到安全感的人在成年以後更能察覺到自己的情緒狀態,也能準確把握他人的情緒變化,具有更高的情緒自我調節能力和更強的應對壓力和消極情緒的能力,他們不僅從自身內部,也從外部成就中獲得平衡的自我意識。
而從小沒有體會到安全感的人僅僅從外部成就獲得自我意識,也很難有主動有效調節自己消極情緒的能力。
簡單來說,童年時期有安全感的孩子應對壓力的能力和情緒調節的能力比安全感缺失的孩子更強。
安全感看不見也摸不著,卻比任何物質上的滿足更為重要。
對孩子而言,安全感意味著一種穩定而可控的感覺,固定的物理環境,固定的照料撫養人,當孩子有需要時,父母能夠予以及時的反饋和滿足。做父母的是否稱職,就看父母是不是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孩子在出生以後,必然會與父母(尤其是母親)經歷一個共生階段。
在這個共生階段,孩子會向父母發出許多信號,提出許多需要,並伴隨著本能的、積極的預期。如果預期得以實現,孩子就能獲得最原始的、最真實的穩定和可控的感覺。
此時,孩子與父母也會存在一種叫做「安全依戀」的情感。
在共生階段,父母與孩子有足夠的安全依戀的互動,對孩子來說,也能夠為未來建立安全感奠定良好的基礎。
1.給孩子提供高質量的陪伴
高質量的陪伴並非孩子在一邊玩,自己在一邊玩手機,是用心陪伴並在陪伴中讓孩子有真實的被愛的感覺和愉快的生活經驗。
2.嬰兒時期,及時回應孩子的需求
在孩子與父母的共生時期,父母要善於識別孩子發出的各種需求信號,及時回應和滿足孩子的身心需要,抱抱他們,與他們談話,這種互動能夠讓孩子順利有效地與外界溝通,也能幫助孩子把對母親的信任感推及到他人。
3.穩定環境和照顧人員
孩子的安全感指的是穩定而可控的感覺,物理環境的穩定,照顧人員的穩定都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4.建立安全感繪本推薦
在孩子能夠認識一些文字的時候,可以給孩子買一些繪本,幫助孩子在學習娛樂中,建立安全感。
一條視頻,全面掌握如何應對孩子缺乏安全感
孩子這些表現暗示缺乏安全感,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_有養100s_騰訊視頻想要了解更多父母教育內容,升級育兒價值觀,請關注有養微信(微信搜索:youyangtv)
推薦閱讀:
※窮養兒,富養女?純屬扯淡!
※你的行為,正在慢慢毀掉你的孩子!
※好媽媽 or 壞媽媽
※你的孩子其實並不是你的孩子
※總是被父母大吼大叫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TAG:安全感 | 親子關係 | 不可思議的媽媽第二季綜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