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安知魚之樂?

安知魚之樂?

17 人贊了文章

今日看到這麼一篇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646734/answer/116352789

@Ruyuan Zhang 的回答講了許多在科研界survive的重要事項,我覺得說的很有道理,很有用。非常感謝Ruyuan Zhang作為已經博士畢業、正在做postdoc的前輩在知乎與我們這些小輩認真、誠懇、耐心地分享科研事業的經驗。

作為學渣後輩,不敢說有什麼經驗,所以不敢去回答那個問題。只是看到了其中的幾個例子,想起了一些自己所認識的其他前輩,有一些體會而已。除了想在科研道路上走下去有很多很現實的問題之外,我所體會的另外一點則在於:不論外界如何評價,都要忠於自己的內心,不能為了容易survive而去做違背自己興趣與長處所在的事情。這並非因為我過於理想主義,而是因為出於現實考量,如果違背自己的本性,往往做不好。

不同人所擅長的思維方式是不同的,不同人的興趣也差異很大。Ruyuan Zhang前輩所提到的一些沒做好他們那個方向的、想要做比較純粹的科學的人,未必是真的不擅長科研,可能是不能與當前的科研體系/圈子所認可的科研方向或是制度兼容吧。比如說一個人很擅長數學,動手能力很差,卻要求TA去做實驗;一個人很喜歡思考概念性很強的問題,卻只讓TA去編程序模擬;有的人(比如張益唐)就想做一些比較大的課題,需要的時間至少以年計,這樣的話就沒可能有足夠找到好位置的publication。別的領域不清楚,但是物理領域是越來越少純粹的基礎理論研究了,總要配合上一些實驗、一些模擬才能發影響因子高一些的文章, 否則即便理論本身很漂亮,也挺困難的。同時,純粹理論的領域越來越縮小,越來越沒有funding了。

但是如果這人就是只適合那些每天經常要提到「歐拉」「希爾伯特」的工作呢?如果做別的事就是會因為提不起勁頭而無法做好呢?這樣的話就不能怪他們自己傻、不願意考慮如何survive了。更合適地,應該說是他們與這個課題錯配了,或者他們與這個科研體系錯配了,或者其中的一部分是與這個追求高效、追求快速,培養了過多的科研人員又不得不去依靠些硬性指標篩選他們的時代錯配了。

誠然,做一些熱門方向,對一部分原本就對這方向有一定興趣、能力又匹配的人而言,路會走得很順,也會很開心,他們比較有希望找到合適的位置,並且以後也容易當上教授。但是同時,我認為其他的一些人不這麼選擇,也未必就是他們不過大腦。一部分人轉行了,也未必就是人生的失敗者。也許讓他們壓抑自己的天性,委曲求全地呆在科研界,勉強也能呆下去,但是這樣的人生,他們一定會滿意么?這樣的人生,就算是實現他們自己心中的科學理想了么?

要說讀博幾年最大的體會,大概就是人各有命吧。

有的人的確喜歡且擅長那些當下容易有好的發展前景的事情,並且有機會遇到比較適合自己的導師和適合自己的課題,我欣賞並支持他們繼續做自己擅長且喜歡的事情。

另外一些人,或許只是恰好所喜歡/擅長做的就是目前條件不允許做的事情。於是他們寧願做個其他工作賴以生存,同時封存起理想;也不願意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強迫自己讓不喜歡做的事佔了人生的很大比重。有人也許會對他們說要先折中,委曲求全,然後以後就有機會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了;可是想想看,對於科研這個行業來說,想在一個領域有一定積累,想拿到教職,往往就耗去人生中精力相對充沛的大半時間了。在此之後再開始考慮實現他們的理想,恐怕已經來不及。

人生只有一次,那些前輩中放棄在科研領域打拚的理想主義者們也許是不願這樣度過吧。所以我能看到他們中的一部分去創業了,一部分去搞金融了,一部分去做一些其他的工作了。我所見的人之中,有在網上結識的會在工作閑暇喜歡寫科幻小說和各種有趣的小文章、喜歡思考理論物理的碼農;也有回國在高校呆了一段時間後,決定去創業,平時十分熱衷討論理論物理、喜愛音樂、常與我相互推薦文學作品的前輩等。在科研界中所見的一些人如我的導師之一,是很享受自己的工作的,同時他還特別喜歡教學,儘管身體不好,還總是花很大精力為本科生備課(大家都知道,大學裡各種評價都與教學水平無關,所以他一定是出於喜愛才這麼做)。不過同時,他與自己的老婆孩子工作地點不一樣,所以長期異國。還有一部分人,TA們的狀態是長期焦灼不安的(只是一部分,不是全部),儘管如此,TA們還是堅持著做理論物理這件事,考慮著「一定要盡量找實驗組合作才能發好文章」、「純理論的事情盡量少做」等等很現實的問題。

我無法評論哪一種人生更幸福、哪一種選擇是正確或是錯誤的,每個人也各有自己的天性與運氣;畢竟,我非魚,安知魚之樂?

推薦閱讀:

《2015年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研精英》報告解讀
在美國的 PhD 們,你們為什麼選擇了自己現在的專業?
【雜感】學術出版中的道德
用翻譯軟體快速閱讀大量英文文獻

TAG:科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