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理論課堂|英語啟蒙,聽力先行
文/樂樂媽 公眾號/樂玩英語
聽是說、讀、寫的基石
萬丈高樓平地起,聽力就相當於地基,地基打不好,說、讀、寫的大樓就會搖搖欲墜。
我們一直提倡兒童英語啟蒙應該從「聽」開始,因為語言習得的正確順序是聽-說-讀-寫。回想一下,我們學習母語的頭兩年,也都是在聽,兩歲後就開始說完整的句子了,我們會說母語並不是家長刻意教育的結果。英語的學習也是一樣,必定要經歷聽的階段,有了量的積累,才會說。
就學習負荷而言,讓孩子集中於「聽」一件事,遠比「聽說讀寫」四步一起抓進步神速。所以在英語啟蒙期,聽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
語言的本質是聲音
語言的本質是聲音,而不是文字。
人類因為生活需要,最先通過「說話」進行交流,但是純交流的語言不能進行保存與傳播,而且很容易說過就忘,然後文字才會被創造出來,用以記錄說話的內容。
因此要習得一門語言,首先應該學會識別的是聲音,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聽音,通過在對應的場景中辨別各式各樣的聲音,從而達到能靈活運用交流的水平。
語言發源於聲音,母語的習得也是通過聲音開始,
而英語作為另一種語言,習得的順序更應該是這樣,如果把一個零基礎的兒童看做是還未學會說英語的寶寶,從聲音開始,從聽入門就顯得理所當然了。
可理解性地聽
先從「聽」開始,這裡說的聽,是可理解性地聽,比如說我隨便播放一段印度舞曲,也是聲音,但我不懂印度語,也從沒接觸過這首曲子,這樣的聽並沒有任何意義。
能讓孩子真正實現有效輸入的聽力,應該是融入了語言的聲音,像兒歌、故事,而且孩子能理解絕大部分內容。因為可理解是實現聽力中有效輸入的前提。
為什麼呢?
很多父母能認同啟蒙要趁早,播放各式各樣的英文素材為孩子營造個英語浸潤環境,孩子聽到「全英文」這個背景音,但卻不知道其中的含義,聽了也白聽,也就是我們常講的無效輸入,
因此就會出現一種「父母和孩子好像都很努力卻收效甚微」的現象。
聽力是英語啟蒙中十分關鍵的一個環節,同時我們不能對此一知半解,不知所以然地聽。
總的來說,可理解性輸入就是要求只有當孩子聽到的內容是可以理解的,才會實現有效輸入;如果是無法理解的,那麼就像「左耳進,右耳出」那樣,做的是無用功。
理解了這些點再進行聽力能力的訓練,方向和目標就會明晰很多。
推薦閱讀:
※09年四六級聽力四個方法備考
※張艷原創 | 托福結構聽力法之四步練習法,忠於學術,潛心教學
※嬰幼兒聽力下降發現治療要及時
※聽力教程>英語90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