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戰場上裝死逃命有多大成功率?這事劉備其實有經驗
來自專欄冷兵器研究所46 人贊了文章
編者按:最近這段時間,冷兵器研究所連續發布了《秦軍小兵真能靠砍人頭實現逆襲嗎?說說你不知道的秦國首級軍功制》和《割首級又怕被反殺,古代戰場上的士兵都是如何搶人頭的?》兩篇關於古代搶人頭的文章,受到很多讀者的歡迎。不過也有一些讀者產生了新的疑問:古代戰場真的太危險了,一不小心腦袋就沒了。那麼打起來能不能裝死逃跑呢?今天我們就來具體說下這個問題
2010年,成龍演過一部叫《大兵小將》的電影。在電影里,成龍扮演一個靠裝死活下來的小兵,與敵方倖存的一名受傷將領,因為立場與人生觀的對立,兩個人一路鬥智斗勇,相互傷害,最後卻遇到了共同的敵人,兩個人又相互扶持,一同出逃。其實很多時候,對小兵來說,戰爭的輸贏與自己無關,自己只不過是炮灰一枚。好好活下來,回到故鄉過自己的小日子,才是最高人生理想。
那麼問題來了,在古代戰場上,是不是很多人想過裝死逃跑?如果真的這樣做了,成功率有多高?先說第一個問題,雖然古代不可能有類似的問卷調查,而且就算有也不會有人說實話,但從人性的角度分析,恐怕很多人都動過這個念頭。特別是戰局不利的情況下,士兵明知是必死,想活下來也是人之常情。更何況有時候,從軍的是被強拉來的壯丁,就比如說《石壕吏》里的那種。對他們來說,只要能活下來,裝個死扮個屍體什麼的,幾乎毫無道德壓力。
可話又說回來,你想得到的,別人自然也想得到,而且早就制定了預防性措施。事實上,在戰場上裝死是件很危險的事,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玩死了。如果己方軍隊佔上風,自然沒有裝死的必要,就算是執行高危任務,比如登城、奪旗、斬將、沖陣……既然選中你就別想跑了,後面有人督戰。既然趕上了不如搏一把,畢竟一旦成功賞賜還是很豐厚的。
即便成功避過督戰軍將的眼睛,從戰場上逃出來,接下來也要面臨很多麻煩。如果直接當了逃兵,家人就得受到株連。在漢代,如果軍士逃營,那麼妻女有被沒籍為奴甚至充為營妓的危險,到了曹魏時期乾脆直接處死。就算回到自己大營,如果逾期後果也是很嚴重的。在唐朝是逃一天徒刑一年,超過十五天直接處死。
到了五代時期,後梁太祖朱溫更是在士卒臉上刺字,在所有的要津隘口都設卡盤查。一旦發現士卒出現在不該出現的地方,就直接當成逃兵來處理。這個制度後來又被宋朝沿用,離營滿三天者斬首,到了熙豐變法時又改為七天。如果己方吃了敗仗,隨隨便便裝死也很容易翻車。畢竟勝利一方要打掃戰場,該補刀的補刀,該掩埋的掩埋,很多軍隊還有割耳記戰功的習慣(周軍、蒙古軍),還有一些軍隊有斬首記功的習慣(秦軍,明軍)。與其等著敵人來處置,不如一開始就「隨眾大潰」。
當然了,以上都是理論分析,戰場上瞬息萬變,什麼情況都有可能發生。就算有人督戰也存在看漏的可能。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大軍在衝鋒的時候,假設有個士兵佯裝中箭倒下,周圍的人也顧不上細看,繼續和敵軍惡戰,最後雙方傷亡慘重。在敵軍打掃之前,或者借著夜幕的掩護,這個士兵完好無損的退出了戰場。
以上分析是完全有可能存在的,只不過是幾率大小的問題。當然了逃出去之後會不會被處罰,或者家人會不會被牽連,那是另外一回事了。可至少在戰場上裝死在理論上是存在可能的。總之裝死逃跑是個技術活,至少要具備三個條件:時機的把握、高超的演技以及好運氣。
裝死這種事,早了不行,晚了也不行。雙方還沒接戰,你就一頭載倒在地上,估計也不會有人相信。裝死裝的晚了,沖的太靠近敵人,或者躺在地上不動,一直等到敵軍來割人頭。估計就算髮現你沒死,也會當成死的來辦,畢竟一顆人頭的賞賜也挺高的。
下面再說演技的重要性,就算大家沒中過箭,也見過別人中箭。如果演技不過關,老兵油子看肯定能看出來,到時候就怕比別人都要早走一步了,任何一支軍隊的戰場紀律都不是鬧著玩的。除了上述兩個條件之外,剩下的就看你有沒有運氣了。如果運氣好自然一切順順利利,運氣不好,機關算盡也是枉然。
說到底理論分析總是蒼白的,活生生的例子才有說服力。那歷史上究竟有沒有裝死成功的案例呢?我可以回答說有,雖然不多可也不算罕見。畢竟在生死關頭誰都會想到這招,管不管用先試試再說,運氣好的就活下來了,點背的就成了刀下之鬼。
靠裝死躲過一劫的成功案例,最早的自然是公子小白智退管仲了:「襄公死,糾與小白爭歸齊國為君。管仲將兵遮莒道阻小白,射中其衣帶鉤。小白佯死,得先入為君,是為桓公。(《左傳·僖公二十四年》)」這個故事在中國可以說的家喻戶曉了。公子小白成功的秘訣就在於,在該裝死的時候成功的裝了一次死。不過這也是建立在對方不夠細心的基礎上。萬一遇上專業級殺手,非得過來補上一刀才肯罷休,那就沒有後來的齊桓公了。
另外一個裝死成功經典案例的主角是李廣。李廣的傳奇經歷很多,但被匈奴人俘虜後裝死逃跑,無疑是最兇險的一次:「胡騎得廣,廣時傷病,置廣兩馬間,絡而盛卧廣。行十餘里,廣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兒騎善馬,廣暫騰而上胡兒馬,因推墮兒,取其弓,鞭馬南馳數十里,復得其餘軍,因引而入塞。(《史記·李廣傳》)」
從技術角度分析,李廣的這次裝死逃脫不僅時機選擇恰當,而且是藝高人膽大。如果換成別人,先不說有沒有膽量這麼做,就算是搶走了馬匹,也未必能在敵軍叢中全身而退。所以說在戰場上裝死不一定就是貪生怕死,膽小怯懦,而是被逼到絕處,不得不這麼做,以避免更糟糕的結局。公子小白裝死麻痹敵人提現了超凡才智,李廣裝死逃出更是非大忠大勇者不能為之。裝死對他們來說非但不是恥辱,反而是人生的高光時刻。其實有過類似經歷的古代名人不在少數,其中也包括漢昭烈帝劉備:「平原劉子平知備有武勇,時張純反叛,青州被詔,遣從事將兵討純,過平原,子平薦備於從事,遂與相隨,遇難賊於野,備中創陽(佯)死,賊去後,故人以車載之,得免。後以軍功,為中山安喜尉。(魚豢《典略》)」
此外《三國志》里還有一段記載:「(廖化)思歸先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會先主東征。」原來蜀國後期主力戰將廖化也有詐死逃跑的經驗,只是正史對此語焉不詳,更多的細節無從得知。通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戰場上通過裝死來保全性命並非不可能,只是不到萬不得已沒有人會嘗試罷了。那種一遇上硬仗就裝死的,極有可能會弄巧成拙。至於為什麼成功者都是君主、名將級的大人物,我想可能只是因為即便有小兵裝死逃了出來,史書上也不會記載罷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南冠,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推薦閱讀:
※劉備是個怎樣的人
※劉備枕邊究竟有多少妙齡正妻?
※除了哭,劉備還有一個法寶
※五虎級別猛將,劉備錯過,曹操拉攏,孫策欣賞,臨終的話令人唏噓
※擁有疆域遼闊的西川地區,為何還要請陰險的劉備來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