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比我強在哪兒?》:給孩子的哲學書

《康德比我強在哪兒?》:給孩子的哲學書

來自專欄心理學·哲學·批判性思維31 人贊了文章

讀庫的一位編輯告訴我,他們正在做一系列給孩子們的哲學啟蒙讀物。我一聽就有了興趣,編輯也很開心,就送了8本給我。

書到手後,才發現其中有許多是針對3到6歲的小孩,內文大多是插畫加哲理故事,和我想像得不太一樣。但是,有一本叫《康德比我強在哪兒?》的書,適合6歲以上的孩子,不僅內容好,敘事的形式也超有趣,我超喜歡。當然,作者的哲學立場和我十分接近,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我最近想寫一本類似的書。這本書類似劇本,描述「我」和一個10歲左右的好奇寶寶之間的互動。我倆在不同的場景中不斷對話,討論各種關於批判性思維的問題。如此寫出來的書,就不會像我上一本書那樣,有太多讀者反饋說太難了。

這本《康德比我強在哪兒?》的作者曼弗雷德·蓋爾博士,要麼很擅長講故事,要麼就很擅長偷懶。他和出版社的編輯約好2006年4月14日交稿,結果稿子里的內容就是他在回憶自己從2005年10月22日開始,和一位叫托尼的8歲男孩之間就各種奇怪問題的討論。

看目錄就知道了,這些問題包括「你打算寫什麼?」、「『我』在哪裡?」、「一切都只是夢嗎?」、「『大』有多大?」、「如何確定一株植物是植物?」、「為什麼動物不是人?」、「機器會思考嗎?」、「我可以說謊嗎?」、「正義女神失明了嗎?」、「自由意志有多自由?」、「上帝在哪兒?」等等。

目錄還不足以顯示本書有多有趣。本書說是寫給不懂哲學的孩子們看,反而是了解哲學的大人會讀得更開心。就像是看一部深刻的電影時,見多識廣的影評人能解讀出更多的隱喻和深意,而腦袋裡空空如也的普通觀眾也就看個熱鬧而已。

這麼說,很多孩子肯定不服輸。那你可以讓爸爸媽媽幫你買來這本書,然後你仔細讀完後,來找我討論。咱們比賽一下,看誰能解讀出更多的意思。

不開玩笑了。接下來,想和大家簡單聊聊,小孩讀這本《康德比我強在哪兒?》,大概會有什麼樣的收穫。

我8歲時也是個好奇寶寶,那時喜歡看科普書,尤其喜歡彩圖版和拼音版的百科全書。在好朋友眼中,我現在還是個好奇寶寶。以前更多是提出問題,自己答不上來。現在能答得上來的問題越來越多了,可想要提出的問題也越來越多了。生命不息,好奇不止。

每一個愛問「為什麼」的孩子,除了遇到科學問題,還會遇到哲學問題。也許,在科學家眼中,哲學家們只知道說些故弄玄虛的鬼話。不過,還是有少數非常優秀的哲學家,他們不比那些優秀的科學家要差。

許多人對哲學誤解很深,他們一聽說某個問題屬於「哲學問題」,就以為這個問題不值得思考。恰恰相反,哲學問題也很值得思考,如果不對這些關鍵概念加以反思,連頂級的科學家,也很可能被自己頭腦中的哲學思想所誤導。

本書作者曼弗雷德·蓋爾博士站在了許多哲學家的肩膀上,提出了有趣的問題,也給出了自己的見解。而閱讀本書的你,也可以嘗試站在他的肩膀上,為那些困難的哲學問題,給出你自己的獨立思考。

那麼,思考這些困難的哲學問題,對孩子們來說,除了滿足好奇心之外,還有什麼意義呢?對於給孩子買書的家長來說,又有什麼意義呢?

其實,這本書與其說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不如說激發了孩子的好奇心。理性思考是一種習慣,一旦沾染上了這種「惡習」,就會開始不斷學習,不斷思考,不斷提出新問題,並試著回答那些困難的問題。

而對於家長來說,如果你希望孩子養成理性思考的習慣,那這本書挺有趣的。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做個乖乖仔,你說什麼,他就老老實實聽著,永遠都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那最好不要讓他知道這本書。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認真想小助手微信號:Reason-A


推薦閱讀:

海燕|一個人越早接觸哲學越好
一文看懂西方哲學史
《西方哲學史》要點(2)—從自然到精神
西方哲學史讀書筆記—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

TAG:哲學 | 哲學史 | 康德ImmanuelK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