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中的移情與反移情現象
移情(transference)
是指求助者把對父母或對過去生活中某個重要人物的情感、態度和屬性轉移到了諮詢師身上,並相應地對諮詢師做出反應的過程。發生移情時,諮詢師成了求助者某種情緒體驗的替代對象。
移情通常有兩種不同的類型:(1)負移情
求助者把諮詢師視為過去經歷中某個給他帶來挫折、不快、痛苦或壓抑情緒的對象,在諮詢情境中,原有的情緒轉移到了諮詢師身上,從而在行動上表現出不滿、拒絕、敵對、被動、抵抗、不配合等。 (2)正移情 求助者把諮詢師當作以往生活中某個重要的人物,他們逐漸對諮詢師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感情,表現出十分友好、敬仰、愛慕甚至對異性諮詢師表現出性愛的成分,對諮詢師十分依戀、順從。雖然病情有所好轉但來診的次數卻越來越頻繁,特別是生活中的大小事都要諮詢師給他出主意,表現出無限信任,甚至關心諮詢師的衣食住行和家庭生活。移情有直接和間接兩種形式,前者是直截了當地向諮詢師表達自己的體驗:「我與你聊天感到特別愉快和難忘,你使我想起了我的……」。後者則間接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我覺得你的態度真好,我感到很寬鬆。」當然,諮詢師要學會區別是否真是移情。求助者表達自己的情感並非都是移情,只有當求助者把自己以前的情感反應轉移到諮詢師身上,把後者作為過去情感對象的替代,對諮詢師抱有超出諮詢關係的幻想和情感時,才是移情的表現。
諮詢師要學會區別移情與依賴。移情(這裡主要指正移情)與依賴有相似之處,移情中多有依賴,但兩者又有明顯的區別。依賴主要是一種信任,而移情更是一種好感;依賴是尋求現實的幫助,而移情是彌補過去的感情;依賴者多在遇到困難時來尋求幫助,而移情者則時常想見到諮詢師;依賴者尋求心理依靠,而移情者尋求感情依靠;依賴者的對象是現實的目標,而移情者是尋找替代物。相比之下,依賴者對諮詢師的感情色彩淡,而移情者濃。諮詢師要學會辨別兩者,以便區別對待。 移情在精神分析理論中十分重要,認為移情再現了求助者以前尤其是兒童時期生活的某種情感,這種情感長期被壓抑著而無處釋放,甚至成為了心理問題的一個「情結」。求助者把諮詢師當作以往生活環境中和他有重要關係的人,把曾經給予這些人的感情(不管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置換給了諮詢師,借諮詢師宣洩了積壓的心理能量,從而有助於心理平衡。 出現移情是心理諮詢過程中的正常現象,透過移情,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對方,並運用移情來宣洩對方的情緒,引導對方領悟。比如,可以分析求助者為什麼會對自己或自己的言行反感,或者有特殊的好感,「你好像不太喜歡我剛才的……」「你能否告訴我,為什麼你喜歡我?」求助者也許會說,之所以不喜歡是因為諮詢師說話的語氣像他那整天愛嘮叫的母親,諮詢師問話的方式像那位剛剛與自己離婚的丈夫,咄咄逼人,讓人喘不過氣來,或者諮詢師像自己日夜思念的但已離世的愛人、戀人、親人,像自己敬愛的領導和老師,像自己暗戀的對象,等等。求助者有時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但經深入詢問,一般多能明白其中的原因。 如果求助者對異性諮詢師產生正移情,諮詢師不必害怕,應當婉轉地向對方說明這是心理諮詢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現象,但這不是現實中正常的、健康的愛。諮詢師要有策略地(不要傷害求助者的自尊心)、果斷地(讓求助者知道諮詢師明確、堅決的態度)、及早地(要早期發現,早期採取明確態度)進行處理,將其引向正常的諮詢關係上來。如果任其發展,不但會干擾正常治療的進行,還會帶來麻煩。至於有些利用求助者的不健康心態下的感情以圖達到某種目的,是一種嚴重違反心理諮詢職業道德的行為。如果諮詢師覺得自己難以處理移情現象,可以轉介給別的諮詢師。
移情是治療過程中的過渡癥狀,諮詢師應鼓勵求助者繼續宣洩自己壓抑的情緒,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內心活動。求助者在充分宣洩情緒後,會感到放鬆,再經諮詢師的分析,得以領悟後,心理癥狀會逐漸化解。------------------------------------------------------------
反移情:是與移情類似的一種情感或情緒反應,只不過它發生在諮詢師而不是來訪者身上,因此可以理解為諮詢師對來訪者的移情,又叫反向移情。反移情通常來源於諮詢師意識之外的無意識衝突、態度和動機,它是諮詢師對來訪者產生無意識期待和某些神經質需求的外在表現形式。狹義的反移情被界定為「治療者對來訪者的移情」,這是弗洛伊德的定義。廣義的反移情可以理解為「由於治療者的需要而非治療關係或來訪者的需要而產生的治療者任何形式的無意識情緒或行為反應」。
治療者做出的有意識的非特異性的情緒反應不屬於反移情範疇,治療者由於共情和來訪者移情所產生的心理角色反應,屬於「情感捲入」,也不屬於反移情的範疇。譬如,來訪者可能由於移情而把治療師看成心理意義上的「父親」,你的「父親」角色僅僅表明你正捲入到某種關係中,對此,作為治療師是有清醒意識的。這不是反移情。我個人認為,那些試圖達到諮詢師個人目的,並與諮詢和治療無關的有意識行為,因嚴重違背諮詢原則的行為而應加以禁止。而另一些治療過程所需要的有意識情感捲入行為,可以理解為「運用了角色扮演技術」,屬於正常的諮詢策略。
需要強調的是,反移情始終是諮詢師指向來訪者並以滿足自身心理需要為動機的無意識情感。與移情相同,反移情也可以分為正性反移情和負性反移情。
諮詢面談中出現反移情的具體形式多種多樣,由於它是無意識的,諮詢師往往難以察覺,但它幾乎無一例外來源於諮詢師深層的無意識動機,來源於諮詢師自身被喚起未處理的「情結」,同時也與諮詢師對來訪者的移情缺乏了解或者被來訪者移情所操縱有關。
諮詢面談中常見的反移情有許多表現:
.對來訪者表現出拒絕、討厭、同情、漠視等不良情緒;
.在來訪者面前出現明顯不協調的、特異性的情緒或行為;
.擁抱來訪者甚至與其發生性關係或保持身體的親密接觸;
.與來訪者保持諮詢室以外的非治療性交往;
.用「昵稱」稱呼來訪者或用「昵稱」進行自我介紹;
.諮詢師富於誘惑的著裝和扮相;
.非應急情況下主動或應來訪者要求將自己家庭的電話號碼告訴來訪者;
.過多地使用自我暴露或者詢問與診斷和治療無關的來訪者的私人信息;
.接受或迎合來訪者操縱表現出非自主行為;
.迴避或逃避來訪者的移情反應並急於結束諮詢面談或咨訪關係;
.在非諮詢時間對來訪者的生活狀態產生過度關注和焦慮;
.諮詢面談經常嚴重超時遲遲不能結束諮詢或治療;
.忽視諮詢欠費情況或允許有支付能力的來訪者試圖不付費或試圖降低收費標準;
……
反移情如果不進行分析處理,必然成為治療中的障礙而不具備正面意義。某些極端的反移情,最終可能演化為嚴重跨越咨訪關係界限的行為,甚至會對來訪者生活、諮詢師的職業聲譽、以及諮詢機構的公眾形象造成嚴重損害。
推薦閱讀:
※從心理學記憶的原理和過程出發,闡述如何提高記憶力
※真的你是你原來的樣子
※自殺者的獨白|祭奠我離去一年的同事
※性格剖析:如何用心理學認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