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所發展史=人類文明發展史?

廁所發展史=人類文明發展史?

文明並非從文字開始,而是從第一個廁所建立開始。

——《廁神:廁所的文明史》

早期歐洲人直接把夜壺倒向窗外;倫敦橋最初是公共廁所,污物直接落入下面的泰晤士河;路易十四有坐在馬桶上接待客人的癖好;啟蒙時代的歐洲城市還是污穢連天…… 那麼,從第一個廁所產生到如今的遍及家家戶戶,廁所發展究竟經歷了什麼呢?

我國最早的如廁記載在西周,說的是古人愛好掘地為廁。

在遠古時代,「請勿隨地大小便」這樣的說法是不存在的,因為它等同於你說「請勿大小便」。那時候,「隨地」就是廁所了,人類可以為大自然的任何一處播撒肥料:野戰時代,瀟洒自如。

後來隨著文明的進步,人們開始關注到了「怎樣方便衛生的上廁所」這一問題。於是「露天坑」這樣的形式開始預示著人類在大自然中有了較為固定的方便場所。

後來漸漸出現了原始的坐便器,中國最早使用的是石制坐便器,建於公元前2世紀,也就是漢梁王柿園陵墓內的廁所啦。還有一種由漢朝宮廷用玉製成的叫做「虎子」的東西,一般是讓皇帝的侍從拿著,以備皇上隨時方便,只可惜缺少了排水系統。

河南永城芒碭山漢梁孝王后陵墓內雕刻精美的石質坐便器

再後來馬桶的另一個替身「木桶」出現了。古時候的馬桶一般被設計成木桶狀,會通過塗漆進行防水處理,與之配套的蓋子用於防止臭氣外散。北宋時期,歐陽修就曾在《歸田錄二》中提到過「木馬子」,起初做成馬的形狀,後來為了方便改為圓桶狀,所以俗稱「馬桶」。

到了清朝,便器的構造是越來越獨特,也越來越人性化。橢圓形的口,軟綿綿的坐墊,除了不能沖水,完全就是一現代馬桶了。而此時它也有一個更文藝范的名字:官房。

史料記載慈禧太后出恭,會有28個奴婢去準備,有專門掌管官房的,有拿手紙的,有拿鋪墊的,最後還有負責沖洗的,熏香的,等等。而慈禧太后的「宮房」也是各種奢華,它是由上等的檀香木所做,型似一隻壁虎,又根據壁虎的身體特徵設計成了把手,盆屜等。出恭也有禮節講究,比如送宮房的太監必須要先請安,進門時宮房要舉過頭頂等等。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終於來到了智能時代,馬桶也開始融入越來越多的科技元素。

據統計,每人每天大概花費15分鐘在「方便」上,人的一生中,大概有兩年的時間是在廁所中度過的。這兩年時間中,有34%的人在發簡訊,33%的人在打電話,8%的人在堆積木,12%的人在刷牙,甚至有26%的人在睡覺。於是,與手機有關的兩項活動,使全球有5000部手機掉進馬桶……

在過去的200年中,現代公共衛生設施使人類的平均壽命延長了20年,廁所由此成為延長人類壽命的最重要因素。在公共衛生設施方面每投入6元,在節省醫療費用和提高生產力方面平均能得到42元的回報,回報率為1:7。

推薦閱讀:

【金鴻評論】人類文明發展之我見(11)西式思維
人類文明發展的周期性
人類文明發展中的幾個重要事件

TAG:人類發展 | 文明發展 | 人類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