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也瘋狂!精神病人做的麵包你敢吃嗎?
8 人贊了文章
在北京有一家特殊的麵包店受到許多在本地以及外國人的歡迎,這家麵包店的種類很少,連一個簡單的櫃檯都沒有,基本上就靠員工自己拿著籃子售賣。
但是,很多小夥伴對於麵包的口味卻是高度讚揚,外國小夥伴都表示很有家鄉的味道。
說這個麵包店特殊是因為做出這些麵包的人不一般,他們是一群精神病患者,他們的麵包就叫做瘋狂的麵包。
北京朝陽區蘇家屯,在一道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紅色大門,但是門裡卻是一個不尋常的世界——北京精神病託管中心。
儘管社會對殘疾人的接受度越來越高,但對精神病人的抵觸心理,卻沒有消解。甚至有些人路過這裡,會遠遠的躲開生怕沾染了「邪氣」,也中了邪。
但無論外面的人如何,這裡每天下午都會傳出麵包的香氣,就像病人們鼓起勇氣伸出的橄欖枝,傳遞著他們對這個世界的善意和渴望。
託管中心開設麵包房的想法是來自國外的兩個志願者:瑞士的心理醫生伊萬和德國的娜塔莎。
看到空曠荒涼的院子和把自己封閉起來的病人,在考慮幾天之後,她們找到了託管中心的負責人,提出要在這裡為病人開一間麵包房。
可病人們的反應卻直接給她們潑了一盆冷水:「給瘋子開麵包房,你們比瘋子還瘋!」「我們不會做麵包,也不想做麵包。」
娜塔莎和伊萬還是堅持了自己的想法,她們籌集了幾千美金,購買了烘焙所需要的機器設備。
她們為麵包房起名叫Crazy Bake,希望人們一聽到這個名字,就知道做麵包的人是誰,而且Crazy在英文中更多表達的是瘋狂的熱情的意思,同時還設計了瘋狂麵包的logo。
看到初具規模的麵包房,漸漸有一些患者願意嘗試,但更大的麻煩卻才剛剛開始。
患者們對於烘焙一竅不通,基本的和面手法都不會。烤出來的麵包,要麼黑的像木炭,要麼硬的像石頭,自己吃都難以下咽,更不要說賣給客人。
因為學習能力受病症的影響下降,他們進步很慢,但是為了把麵包做好,患者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一個簡單的麻花辮狀,都會反覆練習多次,直到做出漂亮的麻花辮。
最終,完美的麵包出爐了,患者們也有了一個新的身份——麵包師。
他們和世界上的任何一個麵包師一樣,把自己精心製作的麵包反覆檢查、挑選,把最好的麵包放進精緻的包裝,等待為客人送去一份美好。
但事情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辛苦做出來的麵包卻賣不出去,成了麵包房最頭疼的問題。人們拒絕去嘗試一群精神病人做出的麵包。
外界的異樣眼光,患者們也知道,在一次義賣活動中志願者買麵包送給自己的員工,而在活動結束之後,他的員工們卻轉身就走,一下也沒有碰麵包。這件事過去很久後,患者們依舊記得但他們知道,人們怕他們並不是怕他們本身,而是怕這個陌生且被妖魔化的群體,更多的人,在給予他們支持和溫暖。
好吃的麵包,逐漸打消了人們的疑慮,在最初充滿善意嘗試的訂單之後,慕名而來的客人越來越多,德國駐華使館學校甚至同意他們在學校售賣。
隨著麵包房的生意踏上正軌,患者們也出現了康復的跡象,有的患者開始嘗試減少藥量,甚至有的患者因為狀況良好,獲准回家。
在一次媒體採訪中一位患者對著鏡頭說:別人是一根蠟燭,我們是半根,但半根蠟燭,我們也要為了光明燃燒。
精神病患者,一直活在沒有光的角落,有時,是他們和家人的主動隱藏,有時是外界刻意的忽視遺忘,在瘋狂麵包的香氣中,他們慢慢找回了自己的角色
將自己的角落點亮。
麵包從未主動選擇過,挑剔過誰,從來是我們在選擇它。每個人都可以在麵包里選擇自己的那個角色,麵包店主、麵包師、麵包愛好者、麵包控等等。把自己的全部精神灌注到它裡面去,那麼幸福本身就會找到你。選擇做麵包,選擇烘焙,亦是如此。
推薦閱讀:
※得了心理疾病能堅持活多久呢?
※注意:北京崇文門教堂有個精神分裂姊妹離家出走
※罹患精神分裂症後服藥後學習能力記憶力下降如何拯救?
※兒童精神分裂症—影響兒童發育的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