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奇鬥豔、百花齊放的日本大正時代

爭奇鬥豔、百花齊放的日本大正時代

來自專欄青森日語教室

前不久,筆者在蘇州的誠品書屋偶然間看到一本《大正--百花盛放的新思維?奇女子》,是日本作家茂呂美耶所作的。主要描寫了日本大正時代的社會百態,特別是一位位新女性在這個時代爭奇鬥豔,顯示出了百花齊放的社會景象。然而,在進入大正時代之前,整個日本社會正處於明治時代末期,政治、經濟、產業、軍事、文化等方面都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態勢。

繽紛靚麗的明治末期日本社會

當時,表面上看起來日本經濟變得富裕起來,交通、通信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學校制度也齊備,出版業興盛,文化體育和藝術深受西方的影響。日本社會也就是從明治時代開始逐漸除去了平安時代、江戶時代的舊思維和舊的生活方式,市民生活西化速度發展很快。都市裡的男性開始戴紳士帽,身上穿著長披風,手上拿著手杖出門,可以自由自在地去咖啡廳和酒吧享受咖啡和啤酒帶來的樂趣。富裕階層的女性開始使用雪花膏、西洋粉、香水為自己化妝,並會去帝國劇院觀看歌劇,出席各種晚宴,回家後彈鋼琴或拉小提琴,閑暇之餘傾聽留聲機傳來的西洋音樂。

體育運動也普及迅速。棒球在明治四年(1871年)便傳入到了日本,並於明治36年(1903年)舉行了第一次早慶戰(早稻田大學和慶應義塾大學每年舉行的常規對抗賽),公司和學校也各自組成棒球隊。女學生則流行打網球和騎馬。冬天享受滑雪、溜冰。划艇比賽也很興盛,每逢春天,東京的市民會前往隅田川觀看划艇比賽。

然而,在1912年那個炎熱的7月19日,夜半傳來了「天皇垂危」的號外。股價下跌;電車駛至日比谷半藏門前時都是緩慢行駛。有人說:「我是明治中期出生的人,隨著明治時代而成長,始終相信明治時代永遠不會結束,這下,我感覺日本好像也會跟著垮掉。」

大正時代--自由主義春天的到來(1912年7月30日--1926年12月25日)

1912年7月30日,日本明治天皇逝世,大正天皇即位,改年號為大正。「大正」一詞出自《易經》第十九卦中的「臨,剛浸而長。說而順,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也。」大正這一年號過去曾四次被選為候補,在大正天皇即位改元時被採用。按《大正天皇實錄》,同時尚有「天興」、「興化」為候補年號,而天皇采「大正」為用。

大正時代雖然僅有十五年,但整個社會從明治時代的自上至下的強制性變革到大正時代由下至上的民主運動。並在日俄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下,都市和農村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正文化是以都市為中心,從民眾中爆發的大眾文化,同時,也是女性正式跨入社會的時代。

以平冢雷鳥為代表的新時代女性發起的女性解放運動和教育運動蓬勃興盛,出現了「新女性」層。適合女性的職業陸續登上了歷史的舞台,除了傳統行業的事務員、電話接線員、打字員以外,更是出現了公共汽車服務員、百貨公司服務員,以及在海洋和飛機上工作的海洋小姐和空姐。在街上隨處可見美國女影星的海報,「摩登女郎」和「銀逛」(在銀座逛街)成為了流行語。

真正促使日本,特別是東京附近開始大規模基建和發展的一大原因是發生在大正十二年(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1923年9月1日上午11點58分,日本南關東發生了里氏7.9級的大地震,震中位於神奈川縣相模灣的伊豆半島。此次地震共有340萬人受災,其中死者9萬多人,倒塌建築44.7萬餘戶,總計經濟損失45.7億日元,而當時日本國家預算約為15億日元,可見損失甚大。

為了救濟震災後的東京、橫濱地區的經濟,日本政府開始大力扶持地方經濟。既然多地已經毀於一旦,不如推倒重建。於是一項嶄新的現代都市建設躍然紙上。東京地區開始仿效大阪地區的復興發展,百貨公司和電影院、餐飲店陸續進軍副都心。因此,副都心的交通建設發展迅速。復甦前就有的「の」字形路線,增加了一條山手線,此路線於大正十四年(1925年)完成。

私營鐵路線在大正十一年(1922年)左右,以副都心中心為起點,包括西武、東武、目蒲、東橫、小田急等私營鐵路線呈現出建設高峰的態勢。其他都市都增加了公共汽車路線,東京市內也出現一律一元的計程車。隨著震災後的都市功能多樣化,上班場所和住宅區之間出現了電影院、劇場、舞廳、餐館、百貨公司、酒館等場所,吸引了一大批上班族。

由此,上班族逐漸從市中心遷往郊外的住宅區,鐵路和市營電車、公共汽車等交通工具的發達,一下子增加了很多「通勤」上班族。據說,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便開始推出通勤定期車票。

大正時代中旬開始,領固定工資的上班族驟增,集中在都市的人口開始嚮往高質量的郊區生活。又因為關東大地震的影響,很多災民被迫前往郊區,這就讓很多人通過搭乘電車往返於都心。電車的列車時刻表也日益改良。大正十三年(1924年)時,東京至中野的電車時間已經縮短為3分鐘。「交通高峰時間」一詞正是在此時出現的。

大規模的建設勢必帶動經濟的飛速發展。經濟充滿活力,也帶來了大量的生產和消費需求。隨著上班族的興起,「專業家庭主婦」也隨之出現。官僚、律師、辦公人員等新知識分子和在工廠工作的工人不斷增多。他們陸陸續續在都市裡組建了家庭,生活方式和數百年來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逐漸開始盛行丈夫負責在外面賺錢養家,妻子在家做家務照顧孩子。

整個社會的生活質量也有了很大提高。中堅的上班族過著相當充實的生活。男性們穿西裝,用萬寶龍和百利金的外國鋼筆,拿著懷錶和柯達相機;女性們「今天帝劇,明天三越」,把看劇場表演和逛三越百貨當成了時代前沿的新鮮事。

據書上記載,大正末期的上班族初次任職薪水是大學畢業五十到一百日元,當時的木匠日新約三元五十錢,女性打字員的平均月薪是四十元,電話接線員是三十五日元,事務員是三十日元。物價方面,米一升為二十五錢,啤酒一瓶三十五錢,計程車則僅限市內一律一元。

另外,隨著女性的嶄露頭角,先後出現了東京女子醫科大學創始人吉岡彌生、日本第一號女優川上貞奴、為愛而活的戀情女詩人與謝野晶子、日本魔術女王松旭齋天勝、日本第一位近代女優松井須磨子、新女性的旗手平冢雷鳥、與其畫中的女人竹久夢二等人,為大正時代日本社會的民主主義添上了不少光彩,也書寫了一部部蕩氣迴腸的歷史畫卷。

結 語

在本書的結尾處,作者列出了日本明治後期與大正時代生活史年表(1898年-1925年),其中的很多事件都能夠引發我們對日本發展的深深思考。筆者抽出一些事件和讀者進行分享。

1898 明治三十一年

4月 日本銀行開始錄用定期工作的女子職員。起初稱為「女工」。並設置有女性衛生間。

12月 日本東京上野公園帶狗的西鄉隆盛銅像完成。

日本國內自行車保有台數3.5982台;長崎、長野、鹿兒島各市第一次點亮電燈;美國紐約市誕生。

1899 明治三十二年

1月 東京開始全市供應自來水

日本國產電風扇上市 ;中國人陳平順在長崎開張「四海樓」,拿手料理是什錦湯麵,也就是現在的長崎雜燴面 。

1900 明治三十三年

1月 高島屋第一次錄用女店員

2月 三越吳服店(三越百貨公司)錄用3名女店員

3月 制定小學生體檢規則

5月 美國舊金山日本僑民會為了慶祝皇太子婚禮,奉獻美國制電式四輪汽車。在三宅坡試駕時,誤轉動方向盤,落到皇居護城河。標誌著交通事故的開始。

6月 因人口、車輛增多,警視廳制定交通規則,正式採用「左側通行」。自古以來,日本武士在左側佩刀,如果走右側,刀鞘會互相碰撞,引起爭執,而且左邊冷不防遭受攻擊的話很不利,自然而然形成「左側通行」。警視廳沿襲這項舊習。

12月 吉岡彌生與丈夫一起創立「東京女醫學校」。日本最初的女醫師專門學校,東京女子醫科大學的前身。

個人消費支出平均每人一年123元56錢,每月10月30錢。

1901 明治三十四年

4月 警視廳廢止人力車,採用自行車。日本全國警察開始練習騎自行車

1902年 明治三十五年

1月 陸軍步兵第五聯隊的官兵210人在青森縣暴風雪的八甲田山遇難,199人凍死。日本山嶽遇難史上最大事件

法國1歲孩子接種疫苗義務化。

1903年 明治三十六年

7月 三井吳服點招募女子職員,應聘者蜂擁而至,錄用20人

秋季,中國從日本聘請3名保姆,在湖北省武昌設立幼兒園。標誌著中國幼兒園的開始

1911年 明治四十四年

3月 日本丸之內「帝國劇場」開幕。鋼架鋼筋、座位全部是椅子的西式劇場。入場費為特等座位5元,一等座位2元50錢,三等座位80錢

12月 小學入學率98%,上學率90%,義務教育制度大體落實

1912年 明治四十五年/大正元年

7月 明治天皇駕,61歲。嘉仁皇太子即位,「明治」改元「大正」。直至9月17日,各大報紙頁面均用黑框

8月 手動式吸塵器上市,1台60元

12月 中華民國首批留學生抵達東京

1914年 大正三年

1月 建築明治神宮。在代代木建設神殿,在青山建設拜殿,總額300-400萬日元

1922年 大正十一年

7月 作家森鷗外去世,61歲

11月 資生堂銷售眼影,發動女性化妝革命

1925年 大正十四年

1月 東京出現家庭生活全部電氣化的新式文化住宅

3月 東京廣播局(NHK)開始試驗收音機廣播,7月正式廣播。

6月 東京廣播劇首次錄用女性廣播員,負責家庭講座。

推薦閱讀:

「七七事變」80周年祭:勿忘歷史 警鐘長鳴
那些歷史書上看不到的照片 官兵簽名誓抗敵(組圖)
中世紀精選 重點推薦藏品「大清銅幣」
歷史上唯一一位「菩薩皇帝」,40年不近女色,死因淪為千年笑柄

TAG:歷史 | 日本文化 | 日本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