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避免腦癱孩子的肢體畸形?

如何避免腦癱孩子的肢體畸形?

  為什麼腦癱患者後期會出現肢體畸形,我們又該如何預防?下面我們就以痙攣性腦癱為例,詳細講解下痙攣型腦癱產生肢體畸形的原因是什麼。痙攣型腦癱患兒多呈現兩足下垂、內翻、足尖著地、足底不能踩平、走路時呈剪刀樣步態等癥狀。另外,痙攣型腦癱患兒走路時步幅小,只能用足尖行走,無法奔跑。換言之,痙攣型腦癱患兒會存在各種形式的肢體障礙,這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如何切實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是當務之急。

  要尋找一個科學合理地解決途徑,首先要分析一下痙攣型腦癱患兒為什麼會出現肢體障礙,這將為治療方式的選擇提供依據。我們知道,肌肉生長發生在肌肉肌腱移行部位,作為對反覆牽張應力刺激的反應,不斷增加肌小節實現肌肉生長。

  腦癱患兒特別是受累程度嚴重的患兒,與同齡健康兒童相比肢體活動明顯減少,因此承受的牽張應力刺激減少,肌肉生長受限,導致肌肉-肌腱短縮(肌靜態性攣縮)。肌靜態性攣縮可以改變作用於骨骼的肌肉力量,引起骨骼生長受限、出現成角和旋轉畸形。

  也就是說,痙攣是錐體系上運動神經元(大腦皮層運動區、腦室周圍白質、中腦或腦橋、以及皮質脊髓束)損傷的結果,當脊髓失去上級運動中樞的抑制後牽張反射興奮性增強,這樣痙攣便限制了患兒肢體功能活動,不利於日常生活和護理,還可以引起繼發性骨骼肌肉畸形。

  在腦癱的康復治療中,康復訓練是最重要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無論患兒是否需要手術,康復訓練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在治療痙攣型腦癱患兒肢體障礙的過程中,除了康復訓練之外,外科手術也要適當配合。因為痙攣型腦癱患兒由於肌張力高、肢體活動不便,不能控制關節活動,很難很好的配合康復訓練。

  因此單純的康復訓練雖然很重要,但是卻不能解除肌肉痙攣的問題,因此需與解除痙攣的手術等治療措施結合。所以,我們應該在患兒2周歲半至6周歲期間安排外科手術(FSPR手術),為之後的康復訓練打下基礎。

推薦閱讀:

母愛寫奇蹟 腦癱女活過25歲
常崇旺教授:若治療得當則七成腦癱兒可正常行走
這4種情況要懷疑腦癱!第1種最常見!
【課件分享】腦癱患兒康復訓練中常見問題及處理策略PPT
[0-1歲]-警惕三大原因引發小兒腦癱

TAG:腦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