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選擇,表面看是獲得,背後全是失去。
來自專欄 2046旅店39 人贊了文章
六月底,表妹得知高考分數,來我家商量填志願的事。說實話,我並不喜歡商量這種「人生重大決策」。
從小到大我幾乎所有的志願都是自己填的,填完跟爸媽說一下我的理由。剛開始他們還會跟周邊的人驗證我的說法,後來發現我說的比他們問好幾個人了解到的還周全,就乾脆直接交上去了。
為什麼討厭一群人商量的感覺呢?
因為人生中的大多數決策,其實都是非常個人化的。
表妹志願里的矛盾無非是,她自己和她爸媽都不清楚她喜歡什麼,以後想做什麼。其實這非常常見,客觀來說,大多數高中畢業生,無論本科出國不出國,都很少有人能明白自己真正喜歡什麼,以及到底想以什麼為職業,包括我在內。
高中畢業隱約知道自己喜歡寫東西,文筆比一般人稍流暢些。但說實話,那時候的自己也不明白自己到底想以什麼為生。
從小到大,職業理想變過很多次,從自我奉獻的科學家,到叱吒風雲的商人,到呼風喚雨的金融家,到改變潮水方向的廣告人……數不勝數。而我就在這無數個不同的夢裡,糾結迷茫。
後來我也和大家一樣,被當頭棒喝,教「做人」,才明白:我從來不是改變潮水方向的人,而是那群終將被潮水改變方向的人中的一個。
表妹來商量志願的理由很簡單,因為我是我們整個家族履歷最好看的人,從學歷到工作經歷。自然而然,我爸媽就成為了教育最成功的家長,而我們家就成為了諮詢教育的最好方向。但說實話,我的確沒什麼好分享的。
他們熱火朝天的各種分析後,我只說了一句:
「所有的選擇,不過就是得到和失去之間的取捨。」
說實話,大家所看到的履歷光鮮,不過是我放棄了一些東西,於是得到了這些。
知乎有一種政治正確,叫做大學你就該把所有的時間花在提升自己身上,去努力讀書、去泡圖書館、去做各種實習、去考研,去成為更好的自己。很長時間裡,我也一直是這麼認為的。我努力刷高GPA、每個假期都實習在家裡呆的時間不超過10天、認真準備簡歷申請更好學校的研究生,也的確收穫了很多成果。
當我還沉迷在自己的收穫里時,一個大學同學在聊天時說,「我人生只有這四年是完全屬於自己的。我想放聲歌唱,想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想在青春最好的年紀里做完所有最瘋狂的事情。這,有錯嗎?」
我一時語塞,那一刻才意識到:每個人都是特殊的個體,而選擇也從來沒什麼對錯。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代價就是要放棄別人娛樂的時間,失去的青春也再也不會有機會重來;
跟朋友放聲歌唱,愛想愛的人,做喜歡的事情,想走就走,代價就是沒有眾人眼裡「光鮮」的履歷;
做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偶爾賴床逃課,考前抱佛腳,實習也會偷個小懶,代價就是活的輕鬆自在。
……
不同的選擇帶來不同的人生,可只要不犯法,就沒有哪一種是「對的」,或者哪一種是「錯的」。
記得以前看奇葩說,馬薇薇說什麼是選擇:「兩個都是對的,不用選,傻子都不會錯的吧。但選擇不是,是兩個都是錯的,我們無法拒絕,只能去選擇看一看哪個後果更能夠承受。」
直到現在,每當面臨選擇時,我才真正明白她說的是什麼:生活的常態不過是,得到一些,失去一些,依然昂首向前。
大家心裡其實都門兒清。每個人都口口聲聲希望自己做大事、賺大錢,可做到的寥寥無幾。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該怎麼做嗎?不是的,是因為他們太知道,要付出怎樣的代價了,那太苦了。
他們希望的,是不用花太多的力氣,也能擁有那一切。
不願意付出,又不甘平庸。
表妹最後錄了某大學的傳媒系,我媽暗戳戳問,「你有什麼相關工作,介紹給她哦。」
我笑,「我倒是有,但是花時間多還錢少,她願意嗎?」
我媽想了很久,「也是哦。可你以前怎麼會願意呢?」
我說,「因為雖然當時的我不明白自己到底要做什麼職業,但心裡一直有個很俗的執念:要賺錢。但沒本事誰都不會給你白賺錢,那就慢慢從最卑微的角色做起嘍。想要什麼,就付出多少代價,選擇而已。」
我知道自己有點兒小聰明,但天賦也還不夠,所以我願意在年少時,就多做些別人不屑的事情,慢慢學起來。以一份實習,去換一份更好的,然後再換一份再好一點兒的。
從一個小號的記者,到一個大號的主編;從美國不拿工資的實習,到4A廣告公司的實習,到小廣告公司的創意總監……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些不過是我以別人享受青春的時間,換來的罷了。而我願意這麼做,原因說來也不怕大家笑話,就是愛錢,就是希望愛我的人可以少辛苦一點兒。
這些所謂人生的重大決策,其實不過是心裡自己的投射。
最後,我還是心軟,主動去問表妹願不願意寫稿子賺錢,我會教,但可能需要改很多遍才能過一稿,最後拿到微薄的稿酬。
表妹問我,多少字。
我說,一千字以上吧。
她說,這麼多啊,算了,我還是去玩吧。
所以你看,一個人想要什麼,自己早就做了選擇。
End.
| You May Also like |
- 謀殺審美的三個步驟
- 我的世界,因你而改變。
- 動人的愛情都藏在細節里。
- 我從未喜歡大海,也沒愛過你。
- 我不是葯神:法律與規則之下的倫理困境
- 不活在別人的審美標準里,才能真正自由。
文/ @吉蕾Camille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 2046旅店(id:Hotel2046_) 經作者授權轉載,版權系2046旅店和作者共有。
歡迎光臨,2046旅店。
推薦閱讀:
※自殺的「天才」
※我們為什麼會做夢,夢真的能預兆未來?
※熊玲:思想去哪兒了
※你才是自己最好的解藥
※如何優雅的拒絕別人的借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