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商店孩子什麼都想買,到底買還是不買?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逛商店孩子什麼都想買,到底買還是不買?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5 人贊了文章

文/悠悠媽 微信公眾號:德國育兒研究(ID: yoyomadeguo)

本文於2018年8月01日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歡迎關注!

今天寫的這個話題非常常見,經常有媽媽被這個問題困擾。大家困擾的最大原因是擔心拒絕孩子後,孩子的小小心靈會受到傷害,比如:

「經常拒絕孩子會不會讓TA欲求不滿,導致長大後物質慾望膨脹?」

「孩子會不會覺得我不買給TA,就是我不愛TA,我是壞媽媽?而奶奶是每次孩子要什麼就買什麼。」

這樣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像我經常喜歡給悠悠買買買,書玩具衣服都買著家裡堆著,就被老公詬病:

「你這哪是買給悠悠的啊,你是買給自己看自己玩的吧...是不是你小時候玩具繪本太少了,很多都沒玩過看過,所以現在特別想都買回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那你呢?你為什麼沒有買的慾望?」 我尋思著他的話。

好多玩具我小時候都玩過啊,樂高我有幾箱子,繪本媽媽天天給我講,這些在我小時候都得到滿足了,我不覺得有什麼特別的,所以現在也不會像你一樣看到玩具就想買點回去,生怕不買娃就錯過了什麼似的。

哎,雖然我愛買玩具繪本衣服不全是老公說的這個原因,但是我得承認確實也有他說的這個因素在作祟啊!

自己以前沒有得到過的東西,就特別想讓孩子擁有——我想每個家長都很難走出這個「心理循環」。

尤其像我們這樣在匱乏年代長大的人,自己經歷過買什麼都要精打細算的那種匱乏感。當我們在拒絕孩子的請求時,更容易對孩子感同身受,一不小心就聯想到自己小時候想買一件東西卻買不起的失落感了。

每當我們拒絕孩子買東西的請求時,我們內心會感到深深的愧疚。那愧疚可能不只是對孩子,更是對記憶中童年的那個自己。

然後,我們很快就對娃心軟了,心想著:「不能讓娃再像我小時候一樣可憐了,只能眼巴巴看著別人有,自己卻沒有。」

因此,很多家長在娃想玩別人的玩具時,會脫口而出安慰孩子:「那是別人的,別人不給你玩就算了,媽媽給你買/我們自己買去。」

不經思考就說出「媽媽給你買」或者「我們自己買去」的話,大家捫心自問一下,這是不是也是「別人有,所以我也要有」的這種心態在作祟?

而這種心態正來源於童年時期的匱乏經歷。

所以你看,我們的愧疚和擔心,我們對孩子的動不動就滿足,不全是因為孩子,也因為我們自己未曾擁有過。

若父母的童年生活過得比較富裕,該擁有的都有了,那麼他們長大後拒絕起孩子的購買慾來反而能做到更理性,更無顧慮,也不會對孩子有愧疚之情——就像悠悠的爸爸那樣。

其實,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城市裡大部分孩子該有的都有了,吃喝穿玩不愁。還有幾個孩子像我們小時候那麼匱乏呢?如果孩子的基本生活需求都得到了滿足,偶爾的幾次拒絕並不會讓孩子產生匱乏感。大家完全可以放下拒絕時對孩子的愧疚。

如今的家長拒絕買一樣東西,可以說是在幫助生活在物質豐富年代的孩子建立起正確的消費觀,不被消費主義沖昏頭,家長們大可不必擔心合理的拒絕會傷害孩子的心靈。反倒是要什麼買什麼才會傷害孩子的心靈!

」一個人不可能每件東西都擁有」的道理應儘早讓孩子明白,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

如何拒絕?

做好了大家的心理工作,現在你們可以放心大膽地拒絕孩子啦!是不是有點激動?

不過,如何拒絕也是講究技巧的。和大家分享幾招我經常用的。

1.直接拒絕

直接拒絕也叫招數?這也好意思寫出來?這誰不會啊。

不不不,這就是我最常用的一招。我們在對付孩子之前,首先要分析形勢。

孩子走進超市,好像那些商品都是自己家的,想要什麼可以隨便拿。我們必須明白,很多時候孩子想要買一件東西,是心血來潮,看到什麼就想買什麼。

這純粹是享受「擁有」的快感,並不是真的非常想要那件東西。如果買了,孩子很可能玩一天就不玩了。在這種情況下,家長的妥協是不值得的。

有次逛商場,悠悠非要買一雙很大的亮晶晶的鞋子,我說這太大了,你現在根本穿不了。當時我已經挑好了幾件悠悠穿的衣服往收銀台走,悠悠邊走邊抱怨,結果她在去收銀台的路上隨手抓了個毛絨娃娃說:「那你給我買這個。」

真的是隨手抓的啊!我看出來了,她就是想買個東西帶回家,是什麼無所謂。毛絨娃娃我肯定不會買,因為家裡已經有很多了。我在悠悠的哭喊聲和眾目睽睽之下付完了款。

然後我抱了抱她,安慰她如果是她需要的東西一定會給她買,但是毛絨娃娃真的家裡太多了,她已經不需要了。我又把剛剛買的衣服拿出來給她看:「你看,媽媽給你買了好多新衣服,這上面有你最喜歡的Elsa啊,趕緊回家試試吧!爸爸應該也到家了,我們快回家找爸爸去。」

轉移了悠悠的注意力,她很快就停止了哭泣,不再去想那個她並不真正在乎的毛絨娃娃了。

對於太貴、不健康的東西,我也會直接告訴悠悠「這個太貴了,這個吃了不健康,對身體不好,我們買點別的」。只要平時孩子的慾望大部分得到了滿足,他們的物質慾望並不是很強,是很容易被說服的。

2. 「過生日的時候送給你」

以前我在《延遲滿足能力是成功的基礎,三個小妙招在家輕鬆培養起來!》寫過,德國人不會三天兩頭就送孩子新玩具,而是將驚喜留到過節和過生日的時候。

當悠悠看中的東西是比較貴的大件,或者她當時看中的東西我覺得不夠滿意時,如她看中的項鏈手鏈裙子等,我會採用緩兵之計,說:「好,你過生日的時候送給你」 或者「那你向聖誕老人許願吧,說不定聖誕節能收到呢。」

這麼做既能讓孩子有所期待,學會延遲滿足,又能讓我有時間去挑選質量更好、顏值更高的同類產品送給她,一舉多得。

3. 提前說好買什麼,給孩子購買權

不用悠悠開口,我就先賦予她購買權。逛超市前也會列一張購物清單,講好今天要買什麼。

「今天我們要去超市採購,家裡快沒吃的了。你可以買你喜歡吃的小熊糖、巧克力和冰淇淋。」 悠悠聽到這激動不已,在超市裡不斷提醒我「媽媽,別忘了拿我的冰淇淋」。

因為已經被允許買她最喜歡吃的東西,這時孩子再吵著要買其它零食的幾率將大大降低。

如果她還吵著要買更多零食,我就會提醒她:「你已經買了XXX,已經夠吃一個星期了。如果你還想買其它的,那就把XXX放回去,你自己決定。

4. 和孩子一起欣賞喜歡的東西

看著商店琳琅滿目的商品,我的眼睛都會像被吸鐵石吸住了一樣,何況孩子呢?

當悠悠對著那些漂亮的物品發出「wow」的驚嘆時,我會和她一起駐足欣賞。

「哇,這個小豬佩奇的盒子好可愛哦!」 看到漂亮的玩具,有時我會比悠悠還激動。

「媽媽,你覺得這些項鏈美不美?」 「美!」

我發現,孩子有時並不真想把所有東西都買回家,他們只是短暫地被那些物品吸引了眼球。當我們認可孩子當時的感受,和他們分享欣賞美物的心情,他們的擁有欲也不那麼強烈了,看過摸過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之後就能放下。

「盒子家裡已經有很多了,小豬佩奇的玩具也已經一大堆了,項鏈你上個月過生日的時候也收到了幾條,我們今天就不買了,走吧。」 悠悠配合地點點頭。

5. 適時破例,給孩子驚喜

對於孩子的合理要求我會盡量滿足。我以前在《延遲滿足能力是成功的基礎,三個小妙招在家輕鬆培養起來!》寫過,讓孩子的基本需求得到滿足,反而更有利於延遲滿足能力的培養。

所謂合理,是指不超出我的購買力,不對健康有害,又確實用得上的東西。

有次和悠悠一起去逛超市,我站在十幾種創可貼貨架前研究著給悠悠買哪一種最好。突然,悠悠遞給我一個冰雪奇緣的盒子說:「媽媽,我想買這個。」

這盒子是哪來的?我蹲下來才發現,原來超市把這些動畫主題的創可貼都掛在最下面一層,正好是孩子可以拿到的高度,而大人一般根本看不到它們。

我仔細端詳了一下Elsa創可貼,價格是普通的3倍。悠悠說她帶著Elsa創可貼去幼兒園,小朋友們會覺得她很酷。我知道孩子們都很喜歡貼創可貼,所以決定給她買下了。

有趣的是,這個Elsa創可貼後來引起了悠悠皮膚過敏,只用了兩天就沒用了。以後再帶她去買創可貼,她不再堅持己見,我只需提醒她「這些動畫主題的質量不好,還記得上次你用了後皮膚髮紅了嗎?還是媽媽幫你選吧」,她就會心服口服地把選擇權交給我。我這也算是以退為進了吧;)

買,還是不買,沒有絕對答案,重點是讓孩子分清「需要」和「想要」的區別,學會克制自己的慾望。

哪怕父母什麼都買得起,也要明白過度滿足會讓孩子缺乏對「來之不易」的生活體驗,不利於自控力的形成。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富豪家庭會嚴格控制孩子的零花錢,甚至要求孩子自己出去打工賺錢。

買不起也無需感到過分愧疚,世界上總有我們買不起的東西。人之所以不快樂,是因為慾望超出了自己的購買力。懂得降低物質慾望,從精神生活中獲得快樂,也不失為提升幸福感的一種途徑。

原創不易,如果喜歡請轉發朋友圈!

作者:李茜(悠悠媽),坐標德國,曾經的學霸,留過學,做過外企經理。有了女兒後,愛混德國親子圈和幼兒園,深度鑽研德國早教與教育。公眾號「德國育兒研究」(ID: yoyomadeguo)分享在德國學到的育兒知識、先進教育理念和女兒在德國的真實成長經歷。新書《跟著德國媽媽學育兒》熱賣中。

推薦閱讀:

女兒生日聚會後,我明白為什麼德國幼兒園老師那麼「懶」了
如何正確地引導孩子玩?買的玩具孩子不愛玩怎麼辦?
德國教育是如何「保護」孩子的?
德國人家中常備的小兒用藥,你知道多少?
令人震驚的德國教育:就是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TAG:早教 | 育兒 | 德國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