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札記其三:小議「漢高祖」。

史記札記其三:小議「漢高祖」。

4 人贊了文章

前幾天,我看了 @宋齊梁陳 的這篇文章,

宋齊梁陳:關於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的廟號淺析錄?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感覺挺有意思。

總得來說,我贊同他的基本論斷,「高祖」只是「為單純地尊稱」。

但是,我不贊同他的一些具體推斷以及論證。

比如這條,把「高祖」釋為「高廟之祖」。

那「高廟」為啥叫「高廟」呢? @宋齊梁陳 也沒說清楚,當然,我覺得他如果能說清楚,那「高祖」這個問題也構不成問題了。


言歸正傳,開始吧。

考高祖本紀,劉邦其實被上過兩次尊號。

第一次,

正月,諸侯及將相相與共請尊漢王為皇帝。漢王曰:「吾聞帝賢者有也,空言虛語,非所守也,吾不敢當帝位。」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細,誅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輒裂地而封為王侯。大王不尊號,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漢王三讓,不得已,曰:「諸君必以為便,便國家。」甲午,乃即皇帝位汜水之陽。

上了「皇帝」尊號。

第二次,

丙寅,葬。己巳,立太子,至太上皇廟。群臣皆曰:「高祖起微細,撥亂世反之正,平定天下,為漢太祖,功最高。」上尊號為高皇帝。太子襲號為皇帝,孝惠帝也。令郡國諸侯各立高祖廟,以歲時祠。

上了「高皇帝」尊號。

為什麼要上第二次尊號?

道理很簡單,上了「皇帝」尊號以後,劉邦活著的時候就是「皇帝」;好了,劉邦死了,太子要襲號當「皇帝」;這樣就有兩個「皇帝」,說話做事的時候一不小心搞混豈不尷尬得很。所以,要給劉邦再上一次尊號。

既然如此,第二次上得尊號是與「皇帝」區分的「高」。也就是說,「高皇帝」是「高」+「皇帝」;「皇帝」是第一次上得尊號,「高」是第二次上得尊號。

很明白了。

「高廟」是「高」+「廟」;

「高帝」是「高」+「帝」;

「高皇」是「高」+「皇」;

「高祖」就是「高」+「祖」。

「高祖」不是「尊號」,「尊號」要「群臣皆曰」或者「群臣皆頓首上尊號曰」;是由「尊號」構成的「尊稱」。

那為什麼不直接喊劉邦為「太祖」。

漢書韋賢傳說得很清楚,

玄成等四十四人奏議曰:「禮,王者始受命,諸侯始封之君,皆為太祖。以下,五廟而迭毀,毀廟之主臧乎太祖,五年而再殷祭,言壹禘壹祫也。祫祭者,毀廟與未毀廟之主皆合食於太祖,父為昭,子為穆,孫復為昭,古之正禮也。

考校文例,除皇帝詔書外,或稱之為「帝者太祖」、「漢太祖」、「一國太祖」。極少以「太祖」直呼劉邦,與「高祖」、「高帝」用例相反。


接下來,是幾個小問題,

@宋齊梁陳 認為,

司馬遷在《史記》中這段關於劉邦死後群臣們的論議,很好地展現了當事人的視角,那這就是「群臣皆曰高祖」,說明白一點就是,高祖這個稱呼,可能是在劉邦生前的時候就被群臣用作第三人稱來指代他了。

我以為「高祖」這個尊稱絕不會早於劉邦死後「高」字尊號之前,且劉邦死前漢國只有一個皇帝,沒必要再造作一個「高祖」。

又,

很清楚了,所指得姓的祖先。劉邦被稱作什麼?漢高祖,得的「姓」是什麼?當然就是「漢」了呀;

劉邦姓「劉」。

關於項羽,有一條記載,

漢王引諸侯兵北,示魯父老項羽頭,魯乃降。遂以魯公號葬項羽穀城。

理論上講,西漢的項羽官方稱呼應是「魯公」。


推薦閱讀:

【文化】中國歷史上的十五位聖人,你知道幾個?
一段被掩飾拋棄的歷史《泰景亨策》148
盤點:中國歷史上那些體態臃腫的皇帝
國殤墓園前的哀悼
子夜星·中國歷史帝王年表(二)

TAG:漢朝 | 廟號 | 中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