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之子2》:一群用態度詮釋音樂,崢崢向上的少年

《明日之子2》:一群用態度詮釋音樂,崢崢向上的少年

來自專欄娛樂硬糖11 人贊了文章

作者|葉春池

編輯|李春暉

「你這是20年前的音樂。」

「我不要freestyle,那是街頭的東西,我要完整的作品。」

「我很好奇他不會樂理怎麼寫歌。」

「你沒有把我心揪起來的那個部分。」

以上「扎心」評論,都來自上周播出的《明日之子》第二季第二期節目。三位星推官李宇春、吳青峰、華晨宇的「毒舌」點評可謂是教科書級別,讓大家久違地開始討論起音樂的「專業、態度和審美」。

而在昨天(7月14日)播出的第三期節目中,則讓觀眾清晰地感知到了選手的獨特、極致和成長。當你足夠獨特,足夠極致,那麼你便不再是追隨者,而是引領者。只有音樂潮流的引領者,才有機會成為「明日之子」。

不失真、不刺眼,平視每個年輕選手的異質特點,《明日之子》第二季所要呈現的始終還是充滿青春正能量的個性主張。不管是什麼樣類型的音樂,它的精神內核一定是向上的,要引領人去感受正能量爆棚的音樂和態度。

競技賽場所帶來的比拼和名次只是一時風光,音樂作品的感染力卻是餘音繞梁。音樂圈的衰落,和流媒體形式的變遷有直接關係。當具有豐富視聽體驗的產品衝擊用戶,音樂逐漸失去了其最佳展示平台。

這兩年流行的音樂幾乎都與視頻相關,影視音樂、短視頻BGM、音樂綜藝,不一而足。各類「快流行」的土味神曲,衝擊著受眾的耳膜,不斷拉低主流人群對音樂的審美與喜好,我們急需有新鮮的、帶領性的音樂來刷新大眾對「流行」的認知。這就需要有更接地氣的模式與表達,實現與更廣泛受眾的對接,《明日之子》、《我是歌手》為代表的音樂綜藝,在帶來更新的音樂類型外,也讓受眾逐步了解到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屬於未來的。

音樂找到自己的舞台

音樂沒有高低之分,只有喜歡與否。更多元的音樂類型需要更大眾的展示舞台,為人們帶來新的音樂理念、或者只是簡單直接的好歌,這一訴求其實始終大於比賽結果本身。

正因如此,在《明日之子》第二季中,不管是節目本身還是三位星推官,都一直在強調兩個字——成長。

音樂人的成長從來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發現「隱藏」閃光點的過程,讓選手擁有了能被更多人自我投射的可能性。而在選手成長的過程中,星推官們也在不斷接受碰撞和反思自我,吳青峰不止一次地表示 ,「參加這個節目或許成長最多的不是選手而是我」。

這次《明日之子》第二季的三位導師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評委,他們更像是音樂前輩,幫助選手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和不足處,讓留在舞台和離開舞台的選手都有收穫。這個發現的過程是遠遠大於比賽名次的。

三位星推官選人的標準看似不同,但其實都有一個共通處:看選手夠不夠獨特和有沒有成長空間。

獨一無二、沒有替代性是打動星推官的第一步。所以不管是哪個賽道,同一個賽道里幾乎沒有風格相似的選手。《明日之子》第二季不囿於一種主流審美標準認知,不局限於選手和音樂的類型,尊重每位選手的個性,不排斥遊離在主流之外的小眾文化和突兀個人。你可以不主流,但你不能不獨特。

上一期節目中,盛世魔音賽道壓軸登場的鄧典清唱一首《mercy》,艷驚四座。不僅被華晨宇稱為盛世魔音賽道「教科書式的演唱」,還獲得了華晨宇「我超喜歡你」的表白。

但即使表演已經如此獨特出色的鄧典,仍然在尋找個人風格上產生了迷茫。在組內競選時,華晨宇一針見血地指出他「沒有投入,沒有感情」。最後,在和華晨宇的討論之下他用敘述的方法重新找回了「鄧典style」,成功晉級。

同樣的態度也在李宇春身上體現。第二季回歸《明日之子》舞台的第一季選手張洢豪,在新手戰中被李宇春質疑其演唱的歌曲《肆無忌憚》有薛之謙的影子。

這期組內競選時他就陷入了選歌糾結,怎麼擺脫別人的風格成了他最大的難題。最終,他冒險選了一首《想你》,成功找回了自己的風格。

此時硬糖君才算深刻體會,什麼叫「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千里馬身上的閃光點,連他們自己可能都還懵懵懂懂,外人更是難以看清。如果沒有已經馳騁千里的前輩一語道破,千里馬很可能就如平常馬一樣泯然眾人了。《明日之子》第二季帶來的最大衝擊,是節目本身在價值觀和思維上對傳統和規則的打破與重建。競技第二,成長才是首位。

用態度打破傳統

音樂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於不同類型的碰撞,不斷產生出新的內容和能量,這也是《明日之子》第二季精彩的地方。

觀眾從裡面接收到了太多新鮮的內容,就像李宇春說的,「這裡面有些音樂可能不符合我個人的喜好,但不能否認它存在的可能性」。包容性也成為整個節目的基調。

但這種包容,又是建立在對音樂絕對專業的態度上。無論是風格多麼獨特的音樂,好音樂的共通性是要有自己的態度,這也是音樂人的責任。

大眾流行音樂看似是用戶掌握著決定權,但其實在音樂的感知上,聽眾非常被動。大多數情況下,音樂人提供什麼音樂,主流渠道播放什麼音樂,我們就得聽什麼音樂。華晨宇常常提及音樂的審美,音樂人有責任為大眾提供優質和新鮮的音樂。

《明日之子》第二季對音樂性的堅持也為音樂產業打了一劑強心針。節目熱度一定程度上能夠推動音樂文化的發展和普及,從節目走出的優質音樂人才作為新鮮血液,可以激活華語樂壇創作活力。

所以,「挑不出毛病」的民謠大神曉月老闆的歌,被華晨宇質疑是「20年前的音樂」,也被吳青峰婉拒。

另一位古風圈「大神」也被三位星推官質疑專業性。「作為一個創作者,樂理知識很重要,不然你不知道自己寫的是什麼,這是很浮躁的,會影響到觀眾。觀眾會以為這樣的東西就是標準的。但不是,我們應該拿出一個專業的東西。」華晨宇說。

較之第一季,可以看出《明日之子》第二季在賽制的構建方面加重了關乎「態度」的考量。選手和觀眾普遍年齡偏低,節目組有責任重塑大家對音樂的三觀。

對選手來說,要擺正他們對音樂的態度,幫他們找到正確的方向和風格,這樣會讓選手在音樂的路上走得更紮實,更有影響力;對觀眾來說,了解了更多音樂類型,也提升了音樂審美,也更會表達自己的審美訴求;對整個音樂市場來說,只有音樂人和觀眾的審美共同進步,才能產生正向循環,讓音樂市場重新蓬勃,讓華語音樂成為網文、劇集一樣的強勢文化輸出品。

未來性才是「明日之子」

作為互聯網時代的音樂偶像節目,《明日之子》從一開始就致力於打造未來偶像,第二季《明日之子》尤為關注對「未來」的引領作用。就像華晨宇說的:「我要的是『魔鬼』,不是模仿『魔鬼』的人。」

「明日」的定義是什麼,就是未來性。一聽就能知道他要玩兒什麼音樂,是已知的,並不是新鮮的。所以,曉月老闆、徐夢圓、畢冉這樣「大神」級別的選手,即使擁有成熟的作品,但在舞台表演上沒有充分發揮出自己的獨特優勢,才會被遺憾淘汰。不是歌曲不好,而是這樣的唱作並不適合「明日之子」這樣一個需要更加極致、個性、代表未來的舞台。

而這種獨特和新鮮感,絕不是體現在外型的奇裝異服,而是音樂傳遞出的態度夠不夠獨特。

就像盛世獨秀賽道的選手蔡維澤,在升級戰里,讓楊冪放棄自己親手選出來的選手而讓他率先晉級。楊冪的評價是「他太獨特了」。李宇春也表示蔡維澤對於音樂的態度很特別,作為地下樂團的主唱,他既沒有反對主流也沒有迎合主流,而是試圖找到一個平衡點。他在引領這些年輕音樂人的想法,這樣的態度讓他很容易就在人群中脫穎而出。

這種引領能力,也是具有未來性的關鍵。

這兩年音樂圈都對華晨宇稱讚有加,重點並不是他的歌做得有多膾炙人口和高傳唱度。而是他用一己之力把內地的獨立音樂推到了更大眾的平台,他在試圖用未來性的音樂改寫大眾的音樂審美,並且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未來性還代表著未知,充滿著驚喜和不確定性。

從來沒有人能真正預測流行,《明日之子》第二季也沒有給流行下任何定義。把不同類型的音樂擺在舞台上,把一些顛覆大眾審美和所謂日常認知的選手帶到舞台上,誰是流行,誰是爆款,由觀眾來決定。而節目要做的,就是在流行的反觀和再現時,營造更多種可能性。

一年一度的歌單更新時間,硬糖君已經迫不及待。


推薦閱讀:

TAG:音樂 | 明日之子第二季綜藝 | 華晨宇歌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