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

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

來自專欄騫騫卻說天下事7 人贊了文章

前兩天偶然重溫王維《老將行》,總有一句話在腦中打轉,就是題目這句話。關於命運,本人是相信的。但是本篇文章,不打算討論玄學問題,更不是要談古論今,死扣歷史的細節。

本文是希望探討一個社會性問題,如果我們是李廣,如何取得善終的局面?在本人看來,只有一個途徑,那就是在劉徹先生登基之後,忘記封侯拜相這碼事,告老還鄉,或可免去晚年之災。

01 衛青為什麼能夠成功?

「大將軍衛青者,平陽人也。其父鄭季,為吏,給事平陽侯家,與侯妾衛媼通,生青。青同母兄衛長子,而姊衛子夫自平陽公主家得幸天子,故冒姓為衛氏。」

以上文字來自《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太史公以毫不客氣的文字指出了,大將軍衛青是私生子,後面又攀上了主子平陽公主,他姐姐攀上了劉徹先生,他外甥霍去病進了建章營,也是私生子。

衛霍之所以成功,首要原因在於其攀上了皇家的親戚,作為奴僕的衛青先生,沒有裙帶的關係,絕對不可能在歷史中嶄露頭角的。當然,這一點也成為衛霍被一些人詬病的原因,包括太史公在內。

在本人看來,衛青的成功,還有另外兩方面原因。一個是衛青更懂得政治,雖然身為皇家奴僕,但是多年的耳濡目染,也是能夠學到一些在政治圈和名利場安身立命的本事。從其相對低調處世的風格,可以看出其政治手段也是不一般。

另一個方面,就是漢武帝對衛霍在軍事方面的傾力投資。劉徹先生對匈作戰是籌劃多年的行為,是憋足了一口悶氣一定要打的,而衛霍又是嫡系中的嫡系,那必然兵士是素質最高的,裝備是最好的,後勤補給是最足的,畢竟是「中央軍」嘛。所以衛霍在軍事上相比其他將領具有更多的優勢。

但是話又說回來,戰場這東西,沒有一定能贏的,況且還是屢戰屢勝。只能說衛霍確實具備軍事上的天賦,劉徹先生賭對了人,不得不說,這是上天賜予的幸運。所以王維先生那句,「衛青不敗由天幸」可以說是直言要害。

02 李廣為何難封?

可以武斷的說,李廣就沒有封侯的可能。不光李廣,就算關羽、岳飛,戚繼光等人處在李廣先生的情況下,也只能灰溜溜的在歷史中打個照面而已。首要原因就是,這是武帝的時代,景帝時代過去了。

看看韓安國同志,程不識先生的結局,也就可見一般。這兩人比李廣能力並不遜色,且為人比廣更謹慎持重,也不過在武帝時代匆匆而過。劉徹先生的地盤,當然要用自己人,臨時用景帝時期的幾位爺實在是無奈之舉,打打雜,看看地盤還行,封侯拜相之類的,你們腦子瓦特了吧!

其次,李廣先生性格不拘一格,在政治圈,這是最大忌諱。換句不好聽的話,就是自由散漫,藐視權威,不懂政治。這從他帶兵打仗就能看出來,「及出擊胡,而廣行無部伍行陳,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擊刀斗以自衛,莫府省約文書籍事,然亦遠斥候,未嘗遇害。」所以就李廣先生這樣的性格,改行噹噹軍事顧問,吹吹牛,罵罵人還可以,當軍事主官,封侯拜相,「哥記,你諗多咗?!」

再次,李廣的軍隊實力不足。劉徹先生雖然富得流油,但是打仗這種事情還是很燒錢的,特別是汗血寶馬,精鋼戰刀,鐵質鎧甲之類,那都是高科技產品,銀子大大滴!而且還需要精壯勇武之士。所以這類緊俏資源,肯定先供應衛霍的「中央軍」,輪到李廣先生的時候,就只能「顧全大局」了。想不通就繼續想,直到想通為止。

而且據說李廣先生還為官清廉,沒有計劃外收入,朝廷上也沒有過硬的後台,甚至不會對衛大將軍溜須拍馬,這就麻煩大了。給你的自然是老弱病殘,老式裝備,糧草不足,然後一定給你臟活累活,前鋒將軍這種肥差自然要我衛大將軍的好兄弟公孫敖來做,李將軍你還是「顧全大局」吧。

03 李廣的正確做法是什麼?

李廣從開始就沒有明白,封侯拜相,青史留名這種好事,當然是人家「趙家人」優先,武帝的親屬裙帶們還沒沾上,怎麼可能先輪到你?

像李廣先生這種,名頭太大,自由散漫,不會溜須,還為官清廉的「死硬派」,猶如茅坑的石頭,絕對是當權者打壓的不二目標,還想封侯?耍你這個猴兒吧!就算是人生開掛,李廣能夠真正封侯拜相,恐怕岳王爺的慘劇提前一千多年就要上演。

所以最正確的做法就是,看著形勢不對,韓安國,程不識那邊不得重用,果斷棄療,上書武帝,說自己「老賣年糕」,最好臨走前演一出哭訴多年征戰,少了個手指頭之類的把戲,要點賞錢養家之類的,趕緊捲鋪蓋滾蛋,可得晚年之安樂也。

關於李廣數奇的問題,更可以類比「莫須有」這種說辭。是劉徹先生實在無法解釋,為什麼李廣這樣的將領,不打前鋒,不能封侯。總不能讓皇帝說,因為要重用小舅子以及裙帶,是我厚此薄彼了,我就故意打壓李廣吧?那武帝多掉價兒啊!

誰想到人李廣雖然「死硬」,但是交好史詩級官方媒體大V啊,太史公一筆下去,劉徹先生連帶衛霍險些留下了千載罵名。實在是出來混,早晚要還啊!

推薦閱讀:

法治是社會文明 程度的核心標誌
淺談由葯神引發的想法
銀行過度信貸導致社會貧富懸殊
社會讓你hold不住了,來看看這些社交暗語吧!教你學會做人
網路傳播的社會張力

TAG:歷史 | 社會 | 職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