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半米燭光
來自專欄一個簡潔、整合的心理學基本理論4 人贊了文章
你好像在知乎失蹤了,願你安好!
很抱歉這麼久才回復,不知道這段時間你又有怎樣的改變,所以,再談談「回歸本源」吧。
我們痛苦的根源是什麼呢?
佛家認為是「我執」。
痛苦,一定是「我」的痛苦,是「我」感受到痛苦。
「自我」是最極端的手段目標化。
本來是沒有「自我」的,是生命為了應對環境慢慢進化來的,從一個有機分子的隨波逐流開始,到分子團集的方向性結構,到簡單的神經反射,到本能反應,到自我意識反作主人凌駕於生命之上。
然而,本質上,「自我」只是生命體應對環境的一項功能,並非主人。
在人類還沒有進入文明的時候,痛苦主要是因為生命體與自然環境的衝突,然後反映到自我意識,去進行處理。這是生存層面的。
而現在的痛苦主要是生活層面的。並非這整個生命體與環境的衝突導致,往往心念一轉就煩惱叢生。這是「自我」慾望與生命體自然需要之間的衝突,是「自我」內部載入的不同應用軟體之間的衝突。
為什麼說這些呢?似乎與你的問題沒關係,其實不然。
這是提供一個「跳出問題之外看問題」的思路,跳出「自我」之外看自我(的痛苦)。
比如說,那些「是我不是我」的糾結,重要嗎?都只不過是這個生命體的一項功能的細項衝突而已。
從「自我」的角度去改變自我,很多時候真的是妄圖,某程度上,那相當於要「我」殺掉「我」。
不能力敵,須智取。智慧何來?——無我。
關於自我情緒評估,我稱為「內敏度」,與「耐受力」是一體兩面的問題。
耐受力不夠,負面情緒總是被壓抑到深層意識中,無法以其本來面目在(自我)意識層面呈現,而是在深層意識糾結重構,而後重返意識層面,或者爆發、或者扭曲。
為什麼耐受力會低下呢?本質上還是「自我」的設置過於狹隘。
但有一點你說得沒錯,這些狹隘的設置是「對」的。
「自我結構」在不同的成長環境的形成,形成一個有「利」於這個「自我」存在的結構,但它往往是不利於這個「生命體」的,所以說這是「狹隘」,是「我執」,有時會陷入惡性循環。
推薦閱讀:
※【北京晚報】焦慮是個什麼鬼?害怕坐飛機又是個什麼鬼?|原標題:氣流之後
※【3分鐘從業問答】如何調和不同流派人性觀的差異? | 關鍵詞:人性觀、流派
※心理諮詢師成為督導師,就差這1能力!|督導勝任力框架
※關於自我實現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