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口日,評說「尷尬」的上海人
08-22
世界人口日,評說「尷尬」的上海人
推薦閱讀:
來自專欄滬事開講6 人贊了文章
說起來,「上海人」是中國人中很特別的群體,可說是中華文明中的另類。
- 給個差評:像麋鹿,俗稱「四不像」,非驢非馬。
- 給個好評:像龍,鹿角,鷹爪,虎掌,馬首,蛇身,牛耳,兔眼,蜃腹,鯉鱗,說啥有啥。
上海地處的位置居中,北方人稱上海人為「南方人」,然而過去,南方人稱上海為「上海佬」, 「上海佬」即北方人。
- 給個差評:不倫不類。
- 給個好評:南北通吃。
從前,西洋人稱上海為「東方巴黎」,東洋人稱上海為「魔都」。上海人說自己是「浙江人」、「江蘇人」、「廣東人」、「山東人」……就是不說自己是「上海人」。
「上海人」是本地人,鄉下人粗鄙,城裡的「上海人」有點看不起。城裡的「上海人」,都是外地移民和外國移民,不會講純正的上海話,不懂上海風俗,本地人也看不起,不認同這些「偽上海人」。
1927年,國民政府決定撤上海縣,成立上海特別市,遭到上海本地人的激烈反對,國民政府只好改為市、縣分治,將三林、閔行等八個鄉劃歸上海縣管轄。
- 給個差評:醬缸文化,雜交混搭。
- 給個好評:海納百川,雅俗兼容。
上海人講話「洋勿洋、腔勿腔」,多根多源。魯迅講:「我不會說綿軟的蘇白,不會打響亮的京腔,不入調,不入流,實在是南腔北調。」以至於他索性將一本雜文集命名為《南腔北調》集。
正宗的上海話「吳儂軟語」,但是正宗的普通話,卻是1907年在上海,通過「春柳社」最早的話劇《黑奴籲天錄》發祥。
- 給個差評:上海人說話雜糅百搭,像乞丐的「百衲衣」。
- 給個好評:上海話里文化薈萃,像孔雀開屏。
上海人中有最早的報館主筆、大學教授、西醫大夫、郵局職員、銀行經理、學者、詩人、科學家。上海人中也有最早的的冒險家、暴發戶、投機商、流氓、地痞、妓女。
有人說上海人很壞,但壞的有分寸。
有人說不喜歡上海人,但是離不開上海人的時尚。
有人說上海人膽子太小,但失算不多。
有人說上海男人太小、女人太作,但嫁娶過日子有味道。
- 給個差評:難以琢磨,不好打交道。
- 給個好評:只喜歡過日子,不喜歡打交道。
「尷尬」的上海人,因為「尷尬」而大氣謙和、海納百川,低調奢華地走著自己的路,開拓自己的城市精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