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路:聊聊念佛
來自專欄王路的粽子鋪54 人贊了文章
有人問:為什麼善導大師自己修習十六觀,卻勸眾生執持名號?
有人在地里撒下西瓜種子,過了一年,成熟了,挑了最大最好的那個,削去皮,放在你面前,你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恐怕你要懷疑西瓜皮更好吃,這就是凡夫的習氣呀。
阿彌陀佛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舍。有人就問:不念佛的眾生,就不在佛光的遍照攝取之中嗎?
以佛的慈悲,怎麼可能捨棄一個眾生呢。光明的遍照,是及於一切的。無論是念佛,還是不念佛,都在佛光的遍照中,都在佛的慈悲攝取下。
那麼,為什麼只說「念佛眾生,攝取不舍」呢?這是因為,不念佛的眾生,並不知道自己也在佛的攝取中。這是煩惱障、業障、報障深重的緣故。
假如他知道一切眾生都在佛的攝取之下,就必然明白自己也在佛的攝取之下,這就已經是明明白白的念佛了。還有什麼別的念佛呢。說他不念佛,不是說佛不念他,只是說他不知道佛在念他。
既然不念佛的眾生也在佛的攝取之內,不念佛的眾生能往生凈土嗎?
這是不能的。
佛是無分別的,眾生是有分別的。佛沒有攝取與不攝取的分別,無論念不念佛都一同攝取了。眾生卻有往生不往生的分別。佛對眾生是一例的,眾生看自己卻是有差別的,乃至看佛也是有差別的。
假如一個人可以通過努力達成心愿,他能不為自己的力量感到歡喜,感到安全嗎?
這就是眾生的習氣呀。那個時候,他離佛就遠了。佛並沒有遠離他,但他已經看不見佛了。
當一個人通過種種努力,都無法達成心愿,甚至無法前進一寸時;或者是在驀然回首的時刻,發覺先前以為的許多前進都是錯覺,自己原來並沒有力量的時候,就心甘情願放下自己,把一切交給佛了。因為一切仰賴於佛,他就離佛近了。
無論眾生什麼時候回頭,都能發現佛從來沒有遠離。只是眾生有回頭與不回頭的區別。
不是苦難中蘊藏著慈悲,苦難本身就是慈悲。業障深重的眾生,因為苦難的存在而終於肯回頭,肯通身放下,由此發現自己與佛近在咫尺。
這種發現未必令人欣喜,卻令人安心。令人欣喜的往往是不牢靠的。常常湧起的「法喜充滿」,多半是披著一張狡獪外衣的傲慢罷了。假如我們能認得,我們就不是業障深重的凡夫了。
菩薩的慈悲是不得已,因為菩薩沒有辦法不慈悲。眾生的苦難也是不得已,因為眾生沒有辦法不經受苦難。眾生的苦難有多廣大,菩薩的慈悲就有多深重。
如果能從苦難中見到慈悲,就知道一切慈悲都來自佛菩薩,沒有一點屬於自己。這就是念佛的意義,是下愚人的般若,是度一切苦厄的津筏。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