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公四年(2)-衛州吁弒其君完

隱公四年(2)-衛州吁弒其君完

來自專欄一起讀《春秋》8 人贊了文章

戊申,衛州吁弒其君完。

直譯: 戊申日(據考證為三月十六日),衛國的州吁殺害了衛國國君「完」。

連環畫《誅石厚》,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州吁弒君」,這是衛國發生的一件大事,而《春秋》中記載的隱公四年發生的所有事情,幾乎都和這件事有關。

按照宮廷大戲的設置,每一樁慘案的背後,都會有複雜錯綜的人物關係、悲慘的往事和扭曲的人性。

根據《左傳》的記載,衛國這樁也不例外。

咱們先來看看《左傳》對「州吁弒君」事件的背景介紹:

衛庄公娶於齊東宮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無子,衛人所為賦《碩人》也。又娶於陳,曰厲媯,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媯,生桓公,庄姜以為己子。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寵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惡之。

庄姜是齊國的公主,是齊國太子得臣的親妹妹,因為嫁給了衛庄公,所以被稱為「庄姜」。初嫁到衛國的時候,衛國民眾為庄姜的美貌和氣質而集體傾倒,創作了一首詩來盛讚庄姜,就是詩經中的名作《碩人》。


我相信,即便沒有讀過《碩人》的人,對於詩中描寫庄姜美貌的句子,也並不陌生: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

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千載之下,多少作家對美女的描寫,好像都沒逃出這幾句詩的意境來。


庄姜雖然美麗,然而一直沒有子嗣。衛庄公後來娶了陳國之女厲媯,再娶了厲媯的妹妹戴媯。戴媯生下一個兒子,名叫「完」,就是後來的衛桓公。這個孩子想必聰穎伶俐,深得庄姜喜愛,被庄姜視如己出。

這時的衛國後宮裡還經常有一個孩子跑來跑去,這個喜歡舞刀弄槍的孩子就是州吁,他的母親在後宮之中雖然級別很低,低到連名字都沒有留下,卻深得衛庄公寵愛。所以州吁在過度的寵溺中一天天長大,他開始想要更多。

終於在隱公四年的三月,州吁弒殺衛桓公,自立為衛君。

其實在「州吁弒君」發生之前,已經有人看到了危機的端倪,向衛庄公提出了警告。

這個人就是衛國的老臣——石碏(què)。

連環畫《誅石厚》,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我們來一起看看《左傳》中記載的石碏的進諫之辭。

石碏諫曰:

「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於邪。

我聽說愛護自己的孩子,要教給他行事應該遵守的規範和道理,避免他走上邪路。

驕、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來,寵祿過也。

自高自大、貪圖享受、放縱無度、不受拘束,是走上邪路的開始。而這四種表現,則是由於受到了過分的寵愛和過多的物質享受造成的。

將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猶未也,階之為禍。

您如果打算立州吁為繼承人,應該現在就確定下來;如果不打算立他,這麼放縱他是要成大禍的。

夫寵而不驕,驕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zhěn)者,鮮矣。

受寵溺卻能夠不驕縱,驕縱慣了能夠適應降低物質享受,降低享受卻並不失望,失望卻能夠自安自重,這些情況能做到的人,是少之又少啊。

(這番話暗含的意思是,州吁長期受到寵溺,驕縱慣了,將來新君主即位,不會繼續這麼寵著他,州吁能夠享受的條件就下降了,自然心生怨恨,而且很難做到恪守本分,必然有所行動)

且夫賤妨貴,少陵長,遠間親,新間舊,小加大,淫破義,所謂六逆也;

卑賤的阻礙尊貴的,年少的凌駕於年長的,血緣關係遠的取代血緣關係近的,新的取代傳統而穩定的,小的凌駕於大的,不義的戰勝道義的,這就是所謂「六種逆行」;

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

君主保持道義(方向正確)、臣子躬行君令(執行準確)、長輩慈愛、晚輩孝敬、年長者重視愛護,年輕人謹慎不懈,這是「六種順行」。

去順效逆,所以速禍也。君人者,將禍是務去,而速之,無乃不可乎?」 弗聽。

不按照順的方式行事,而仿效「六逆」,這是會招來禍患的。作為君主,主要任務就是避免禍患,現在卻按照招禍之道行事,恐怕會不好啊。」

然而 衛庄公並不聽從。

石碏苦口婆心,從正反兩面,歸納、總結、演繹,各種技巧都用上了。無奈昏聵的衛庄公充耳不聞,最終導致悲劇發生。

看來,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有至少一個不著調的家長。


我想從「衛州吁弒其君完」這件事引申出來說幾句。

拋開州吁「嬖人之子」這種出身論不談,他本身是一個被寵壞的孩子。寵壞的孩子給家庭和社會帶來的破壞性,即使在現在也是有目共睹。

網路上有一篇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的演講稿,名為《我不相信教育是快樂的》,其中有段話可能是他的「段子」,但是我讀了之後,一點也樂不出來:

我們現在要讓孩子盡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我們把未來的選擇權放開給他,因為我們對孩子負不起責任。不像我們小時候,生活很困難、社會不發達、經濟也不發達,但是我們的父母還能對我們負責任。我覺得我現在非常羨慕我父母,他們敢罵孩子、揍孩子,但是我們依然愛他們。今天的孩子打不得、罵不得,哪怕是一個眼神,沒準明天就能把長輩殺了。

我講《弟子規》講到「首孝悌」時,叫我的助手搜索一年以內的「不孝、殺父」的反面例子,然後列印出來,以備我選用作反面例子。不一會兒,助手告訴我:列印紙沒有了。我們對孩子沒有一些控制、抑制、約束,一味以愛的名義對他們讓步,這樣的教育是不對的。

如何教育子女,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重大的課題。

我們學習國學,除了得到文學的美的享受外,還應該能從歷史的方面得到啟發。要解決當前面臨的各位問題,「不僅需要運用人類今天發現和發展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運用人類歷史上積累和儲存的智慧和力量。」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難題的重要啟示。」

讀了這段「石碏進諫」的家長,可以觀察孩子,是否已經有了「自大、貪圖享受、自律能力差、不接受批評」(驕奢淫逸)等表現,再反思一下,家長是否對孩子的無理要求不制止、拿物質享受來彌補家長教育缺失(寵祿過)?

我們再來反省自身,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與身份相符?是否是個「有責任感的領導」、「有執行力的員工」、「慈愛的父親」、「孝順的兒子」、「照顧大家的兄長」、「恭敬有禮的弟弟」?

教育,要從自身做起。

因為今天他眼裡的你,就是未來你眼裡的他。


推薦閱讀:

改開歷史人物
Bobath概念歷史與發展—常冬梅老師(三)
十九、歷史上的和親公主
歷史上真實的劉墉是一個怎樣的人?
議事恆久遠,規則永流傳 ——議事規則的起源及在歐美的發展與成型

TAG:文化 | 歷史 | 幼兒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