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心理學:陰影

疾病心理學:陰影

5 人贊了文章

所有創造存在於你裡面,每件存在於你裡面的事也都存在於創造之內。並沒有界限存在於你和每一件身邊的物體之間,就好像在你和每一件遙遠的事物之間並沒有距離。所有事物,最小的和最大的,最低的和最高的,都同樣在你裡面呈現。單一的原子包含所有世上的元素。靈魂的個別活動包含所有生命的規律。在一滴水中可以發現無窮海洋的秘密。你自已的個別表現包含了所有生命的表現。——紀伯倫

陰影的產生

每當說「我」這個字時,我們真正指的是一種複雜的身份認同:「我是個男人,一個英國人,一個家庭中的父親,一個老師。我是個主動、有活力、有耐性、有能力的人,喜愛動物,和平主義者,愛喝茶的人,廚藝不精的人」等等。根據這些身份認同,我們會在不同時間決定在兩種可能中做出選擇,決定把一極整合到身份認同中,而排除另一極,於是「我是主動而有能力的人」這樣的身份認同就排除了「我是被動而懶惰的人」。在大部分情形下,每一種身份認同也暗示一種價值判斷:「人必須主動而有能力,被動而懶惰是不好的。」不論人如何以各種說法和理論來支持這種看法,都只是從主觀的觀點來判斷,並不具有任何實際的說服力。

換句話說,從客觀的觀點來看,這只是看待事物的一種方式,而且是非常武斷的。如果紅玫瑰大聲宣稱:「只有紅色的花瓣才是正確而美麗的,藍色花瓣是錯誤而危險的。」那我們會怎麼想呢?排斥任何既有的表現都是不認同的徵兆。(所以紫羅蘭並不排斥藍色的花瓣!)

每個根據決定而有的身份認同,都會遺漏掉一極。可是我們並不想擁有的所有事物、希望自己身上沒有的事物、不想活出來的情形、不願意納入自己身份認同的情形,都會形成我們的「陰影」。因為排斥所有可能性的一半,並不會使它們消失,只是把它們趕出意識中關於「我」的認同罷了。

無可否認的,說「不」或可將某一極趕到視線之外,卻無法真的擺脫它。之後,被排斥的一極會住在我們意識的陰影中,就好像小孩想像把眼睛閉起來就能使自己不被看見一樣,成人也想像能藉此擺脫自己一半的內在實相,於是一極(例如,有能力)被允許佔據意識的注意,而相反的一極(懶惰)卻必須留在黑暗中,無人能見。「看不見」很快就發展成「沒有」,並相信一極可以沒有另一極而存在。

我們所謂的「陰影」(這個詞最早是由榮格所提出的),就是所有這些被排斥的實相的總和,是人不能或不願看到,卻又存在於自己裡面的部分,於是它們成了無意識。陰影是我們最巨大的威脅,即使我們不知道或是不承認,陰影一直都在那裡,正是陰影使我們注意到所有努力和意圖最終都會轉向其相反面。我們把所有從陰影中冒出來的內容都投射為某種來自「外界」、來源不明的「邪惡」,因為我們害怕發現自己是所有邪惡的真正來源。每一件我們不想要或不認同的事都來自自己的陰影,陰影是所有我們不想要之事物的總和。可是,拒絕處理這部分的實相,不肯面對真實的情形,反而使我們永遠無法達到自己的期望。越是排斥真實的部分,反而越迫使我們更強烈地投注於這些部分,這個過程是經由投射而發生的,一旦我們排斥並壓抑自己裡面既有的法則,就會在面對「外在」世界的相同法則時,再度在我們裡面不斷產生恐懼和排斥。

陰影的影響

為了了解上述各種關聯,我們必須再次提醒自己,所謂「法則」是指能以各式各樣具體形式來表現的存在原型。每一種具體的表現都是重要內在法則在形式上的表現。我們以乘法的法則為例,這個抽象的法則可以用許多不同形式來表達(3x4、8x7、49x348等等),可是每一種外在不同的形式表達都是同一種乘法法則的代表。進一步來說,我們需要想清楚,外在世界完全是根據內在世界相同的原型法則,共振律說我們只能接觸到與我們共振的東西,由此得到必然的結論:外在世界和內在世界是相同的。在鍊金術哲學中關於「小宇宙=大宇宙」的說法,就是表達這種內在與外在世界(人與宇宙)的相等。(本書第二部分會從另一個觀點來探討,再度處理這個範疇的問題。)

投射可以使我們把各式各樣法則的半數當成「外在」,只因為我們不願意接受它們是「在我裡面」的。我們一開始就說,「我」負責把整個存在分裂開來,「我」形成了外在的「你"。如果陰影包含所有「我」拒絕整合進來的法則,那就只好把陰影和「外在」合為一體,將兩者視為相同的。我們總是把自己的陰影體驗成「外在」的,原因很簡單,如果我們承認它在我們裡面,就不再是我們的陰影了。當我們開始拒絕這些從「外在」衝擊我們的法則時,就表示我們從前在內在層面也同樣激烈地拒絕過這些法則。我們積極地想把這些負面的經驗從世界連根拔除,可是,既然這是做不到的(從對立律就可以清楚得知),這種企圖就會轉成一種長期的投射,保證從今以後我們將用最強烈的方式關心那些已被我們拒絕的現實部分。

這個有點弔詭的規律是沒有人能逃避的:我們最關心的是那些我們不想要的事。在這過程中,由於我們與所排斥的東西過於親近,終將在血肉之軀中活出這些東西!請務必牢牢記住上述這--段話。任何人如果排斥任何法則,就必然會活出這個法則。正因為這個規律,小孩後來的行為正是自己最痛恨、父母表現出的行為,和平主義者最終成為激進分子,道德家消失,對健康狂熱的人患上重病。

沒有人可以忽視這個事實,就算是排斥和拒絕,最後反而會導致獻身與投入。同樣地,完全逃避現實的任何一面,其實都表示這個人有那一面的問題。對我們最有趣、最重要的經驗,正是我們當前排斥和逃避的,因為這些事是我們的意識所失去的,並使我們成為「不完整」。「外在」那些能困擾我們的法則,正是我們「內在」無法整合的部分。

看見陰影

至此,我們應該已經了解,並沒有什麼「外在」世界的現實對我們銘刻、鑄印,影響我們或使我們生病,事實是「外在」世界的行動就像一面鏡子,我們所看到的都是我們自己,特別是我們的陰影,也就是原本無法向內看見的部分。就好比我們看自己的身體時,只能看見一小部分,需要鏡子反映出許多原本看不見的部分(比如眼睛的顏色、臉、背部等等),同樣的,我們也無法完全看見自己的心靈,只有通過假想中的環境或「外在」世界的投射和反映,才能認出原本看不見的部分(陰影)。簡單地說,要有對立才能認識。

可是,只有在知道鏡中人是自己時,反映才會有用,否則就只是錯覺。如果你看到鏡中漂亮的黑眼珠,卻不知道那是自己的眼睛,你得到的只是錯覺而已,並不是認識。不能了解每一件自己感知、體驗到的事情其實都是自己的人,就會捲入欺騙和錯覺的羅網中。就算錯覺看起來是多麼真實(有些人還會說是顯而易見的),但別忘記,當我們做夢時,夢境看起來也是非常真實的。如果要發現夢其實是夢,必須先清醒過來,我們每天生活的大夢也是如此,如果想看透這只是錯覺,我們必須先清醒過來。

陰影使我們充滿恐懼,這也難怪,陰影包含所有我們想丟棄的真實部分,我們根本不想活出陰影,甚至不願意發現陰影存在於自己的內心。陰影是我們認為最需要從世界排除的東西,如此世界才會變得美好而完整。可是,事實正好相反,陰影擁有拯救並療愈世界所需要的每一件事。陰影使我們生病(不舒服),因為它正是健康所需要的東西。

在聖杯傳奇中,討論的正是這件事。安福塔斯王生病了,被黑魔法師克林莎的矛所傷,或說是被異教的敵人,甚至是看不見的對手所傷。所有這些人物都是安福塔斯陰影的象徵——他看不見的對手。他的陰影使他受傷,靠他自己無法疫愈(變得完整),因為他不依靠自己來詢問受傷的真正原因。他如果處理的話,就會發現這個重要的問題就是邪惡的本質。因為他沒有準備好付出這種努力,所以傷無法痊癒。他等待某個勇敢的拯救者詢問療愈的問題,帕西法爾能勝任這項任務,因為他「深入其中」,深入善惡對立的中心,贏得詢問拯救和療愈問題的權利:「哪裡出了差錯?」對安福塔斯或是每一個病人,答案都是相同的:「你的陰影!」在我們自己個人的故事中,也只有在詢問邪惡的問題、探究自己的黑暗面時,才有療愈的力量。在流浪的過程中,帕西法爾勇敢地對付自己的陰影,並陷落到靈魂最黑暗的深處,甚至到咒罵神的地步。凡是不怕走入黑暗的人,最後都會成為帶來療愈的人,成為救星,故此,每一個想得到療愈並成為療愈者的神話英雄,都必須面對恐懼、惡龍、魔鬼甚至地獄。

面對陰影,邁向健康

陰影使我們生病,可是面對陰影能使我們健康。這是了解疾病與療愈的關鍵。每一種癥狀都是陰影的一部分在肉體上的顯現,癥狀表示我們不讓它表現出來,癥狀活出了我們不願在意識層面接受的部分。通過身體的媒介,癥狀使我們再度完整。互補律保證完整性最終都會得到保存,如果我們拒絕活出意識內的法則,那個法則就會陷入身體里,而成為癥狀,我們因此被迫活出並表現自己拒絕的法則,這就是癥狀使我們完整的方法:以身體來取代靈魂的匱乏。

至此,我們可以從全新的認識來探討「哪裡出了差錯?」、「我有這個或那個癥狀」的問答遊戲。癥狀顯示完全的實相,就是病人到底缺乏什麼。因為癥狀就是遺漏的法則,以可見的形式呈現在物質身體中。難怪我們這麼不喜歡自己的癥狀,因為它迫使我們表達自己刻意不想活出的那些法則,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會努力對抗癥狀,以至於完全忽略癥狀是我們療愈的機會。畢竟,正是通過我們的癥狀,才能認識自己,並注意那些原本永遠無法發現存在於自身裡面的心靈面向,也就是在陰影里的部分。我們的身體是靈魂的鏡子。事實上,身體所顯示的靈魂,是靈魂自己永遠無法發現的部分。但如果我們不知道看到的是自己,就算是最好的鏡子,又有什麼用呢?本書的目的就是教導人人都需要的觀察方式,以通過癥狀的媒介來發現真正的自我。

陰影會使我們不誠實,我們總是想像自己就是自己所認同的情形,或說是我們看自己的情形,這種自我評價的方式就是這裡所談的「不誠實」,這裡的意思是指對自己不誠實(並不是對別人說謊或欺騙)。和人強加於自己一生的不誠實比起來,所有世上的欺騙都是比較無害的。對自己誠實是我們所能面對的最艱難挑戰,這就是為什麼認識自己是自古以來探索真理時最重要也最困難的任務。認識自己並不是發現「我」,而是發現「自我」(self),因為自我是無所不包的,而「我」卻通過分裂與界定,不斷阻止我們認識自我的完整。另一方面,對於準備好對自己更誠實的人,疾病就會變成人生路途中的非凡助力,因為疾病能使我們誠實!在疾病的癥狀中,我們清楚地看到每一件遠遠逃避、不願看見的事情。

大部分人對自己內心最深處的問題,會覺得很難自由開放地與人談論(假設他們知道問題是什麼),卻能把自己的癥狀巨細靡遺地告訴別人,而這正是最清楚、最準確的方法,可以讓別人了解自己。疾病使我們誠實,無情地揭露隱藏在深處許久的心靈。這種非自願的誠實可能也是人對病患感到同情和奉獻的基礎。誠實使人寬容,因為在疾病中,我們變得真實。疾病可以彌補我們所有的不平衡,把我們帶回中心點,在這一點上,許多過度膨脹的自我遊戲和權力活動霎時煙消雲散,各種錯覺一股腦兒被消除,而既有的生活常規突然受到質疑。我們可以在生病的人身上看見,誠實是美麗的。

在此做個總結。我們人類是小宇宙,反映出整個大宇宙、包含了所有存在意識中的法則。走在對立世界的路上,使我們不得不表現出潛藏在我們裡面的法則,藉此逐漸認識自己。可是,認識需要對立,對立又迫使我們不斷做出決定,每一個決定會把對立性分裂成被接受和被拒絕的兩極。被接受的部分會整合到意識之中,並以行為表現出來。而被拒絕的部分會被丟棄到陰影中,然後從「外在」強迫我們注意。疾病是這個通則具體而常見的表現,據此來看,陰影的各部分會以身體的形式表現,也就是被身體轉化為癥狀。通過身體的媒介,每一種癥狀會迫使我們表現出某種我們刻意選擇不要活出來的法則(儘管我們盡最大的努力往相反的方向走,也是一樣),而把我們帶回平衡。癥狀是我們意識缺乏之物的身體表現,癥狀使我們誠實面對原本被壓抑的部分。


推薦閱讀:

遇到偏執症者,該怎麼辦?
一個抑鬱症患者最終自殺的文化建構過程
我的閨蜜在自殘,怎麼辦?
癲癇發作與心理疾病有關係嗎?

TAG:心理健康 | 日常心理分析 | 心理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