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生不生二胎?一場理智與情感的較量
很多人問我對生二胎的看法,其實我和很多人一樣,一直在「到底要不要生二胎」這個問題上猶豫不決。
我想,這個問題其實別人並不能給予我們特別有用的建議,我們之所以喜歡去詢問別人的看法,只不過是想聽到自己希望聽到的那個答案,從別人的話中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對的,藉助別人的口來說服自己心底已經存在的選擇。
所以,如果你還在糾結之中,說明你內心是想要二胎的,只是迫於現實環境的不夠理想而在用理性對抗感性。這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
生孩子是人生大事,於父母於孩子而言都是,我同意在這個決定上必須要理智,不能完全感情用事。但是,我又不得不承認,如果最終決定要,那一定是在某個抑制不住的感性原因的驅動下做出的。人就是這麼矛盾!
我就寫寫我自己四年來的糾結歷程吧,雖然我現在已經做出了決定,但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大家效仿我的決定,而是希望分享一下感性和理性這兩方面在我做決定的過程中所起的共同作用,或許對你有所觸動。
當然,寫完自己的經歷後,我會給出一些客觀理性的因素供大家參考。
1.
身為獨生子女的我,曾在悠悠還在我肚子里時,就信誓旦旦地宣布:「
我要生三個孩子!
」 當時的我顯然是受到了我老公一家的影響。我老公有兩個妹妹,我非常羨慕老公一家其樂融融、保持緊密聯繫的氛圍。
雖然他兩個妹妹都不和父母同住在一個城市,但是我公公婆婆經常會開車幾個小時去看望他們的女兒們,有時在大女兒那玩幾天,幫她打理一下院子。有時又去小女兒那探望幾天,陪著那時還是單身的小女兒過節。
在家的時候也不會閑著,一會兒大女兒要回來玩,婆婆要忙著收拾屋子,一會兒小女兒又要帶男朋友回家過復活節。
因為有三個孩子,公公婆婆雖然已經退休,卻總是忙個不停,總有做不完的事。
相比之下,我的父母就慘多了。就我一個孩子的他們,從9年前開始,就成了空巢老人。因為工作和生娃,最長的一次我三年沒回家。
我多次在心裡夢想,如果我有兄弟姐妹多好啊,那我的父母就不至於在心理上如此依賴我了,我心裡的負罪感也能稍稍減輕一些。而我父母在見過了我公公婆婆的生活後,也深有同感。
在武漢長大的我,周圍同學多是獨生子女,大家習以為常,因此小時候這種感覺並不強烈。去了歐洲後才變得強烈,因為周圍大多數歐洲人都有brother或者sister,每每聽到他們談起自己的兄弟姐妹,聊到小時候在家裡一起玩耍親昵的事,我就會心生羨慕,
那是我想擁有卻永遠也無法擁有的緊密關係。
當我的愛爾蘭老闆得知我是獨生女時,她問我的第一句話是:「Do you like being an only child?」
「No, I hate it.」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
「I hate it too.」 她看著我的眼睛說。
2.
然而,故事有了轉折...曾經那個信誓旦旦要生三個娃的我,在生了第一個後就逐漸改變了想法。
因為我被娃打敗了...
養娃真是太累了啊!沒有老人幫忙,還要自己買菜做飯的我們都不知道是怎麼熬過頭兩年的。經常是把娃餵飽了,自己的晚飯連影子都還沒有。有一次我和老公忙到晚上11點才做好晚飯。。。
好不容易熬到娃能自理了,讓我先喘口氣再想二胎吧!
這口氣一喘就喘到悠悠四歲了...喘得越是舒服呢,就越不想再回到那充滿嬰兒啼哭、喂夜奶、半夜抱著娃哄睡的恐怖日子。
同時,我也很擔心,如果生了二寶,我還有沒有精力繼續寫公眾號。回想照顧悠悠的頭一年,我很難想像在沒有老人的幫助下,我可以同時照顧一個新生兒以及悠悠,同時還要每周抽三天時間寫文章。。。
有那麼一段時間,我嘗試說服自己,乾脆就只要一個孩子吧!何必跟自己過不去,把自己搞那麼累呢?好不容易剛剛脫離了苦海。
3.
可是後來沒想到,
悠悠竟然要我生二寶。
她幼兒園裡好多小朋友都迎來了弟弟或妹妹,悠悠表示也很想要個妹妹或弟弟,並且表示她會照顧好小寶,會給寶寶餵奶,還會幫TA換尿布,陪TA玩...
當別的小朋友說起自己的媽媽肚子里有寶寶時,悠悠說我媽媽也是!搞得幼兒園的老師和家長都以為我要生二胎了...其實並沒有。
她還經常在角色扮演遊戲中對著假想的sister自言自語。
我說:「如果生了二寶,媽媽陪你的時間會變少,因為我要分一部分時間照顧二寶啊。」
「沒關係,爸爸可以陪我玩。」 她輕鬆地回答。
聽到這回答,我撲哧地笑了:「如果爸爸也沒時間陪你玩呢?」
「那我找奶奶玩。」
「如果奶奶也沒時間陪你玩呢?你可以一個人玩嗎?」
「可以。」
為了讓悠悠意識到二寶將帶來的變化,我不斷地試探她:
「你知道嗎?如果生了小寶寶,她可能會跟你搶玩具哦。你願意把你的玩具給TA玩嗎?」
「願意!那些小寶寶玩具我已經不需要了,我長大了,我有大孩子的玩具玩。」
「那小寶寶會睡你小時候睡過的搖籃和嬰兒床,你會讓TA睡嗎?你會不會也嫉妒得擠到嬰兒床上來,說那是你的床,你也要睡?」
「不會,把我的小床給小寶寶,你就可以給我買高低床啦。我喜歡睡高低床。」
「那你的衣服也要給小寶寶穿哦,你會不會不樂意啊?」
「不會,那些衣服太小了,我已經穿不下了,我不需要它們了。媽媽,你什麼時候生寶寶?」
看著悠悠滿懷期待的眼神,我覺得我不生二寶都對不起她了...
對,就是悠悠想要個弟弟或妹妹的強烈意願促使我重新萌生了要二胎的念頭。
現在的悠悠不就是在表達與當年的我相同的願望嗎?居然有那麼一段時間,我忘記了曾經的自己多麼痛恨獨生子女的身份,多麼渴望擁有一段兄弟姐妹情!
4.
網上有人批判,不應該以「生個二寶給大寶作伴」為由而生二胎。為什麼不能?我認為這種想法非常合理,人之常情。
很多生了二胎的家庭都表示二胎出生的頭兩年會很累,但是熬過去就會收穫幸福的果實:兩個孩子可以一起玩,需要家長陪玩的時間反而少了。家庭旅行時,兩個孩子互相作伴肯定比一個孩子玩得開心啊。
當然,父母的「讓孩子有個伴」的美麗願景能否成為現實,是有前提條件的。
首先,年齡相差不能太大,否則小時候玩不到一塊去,長大後也很難保持十分緊密的聯繫和共同語言。
然後是家長能否做到一碗水端平?這一點極其重要!如果做不到,那麼對孩子的心理發展將產生深遠的負面影響,還不如不要二寶。
父母的偏心或不斷將兩個孩子拿來比較,用一個孩子取得的成績刺激另一個的這種行為(看,哥哥得了第一,你也要爭取得第一哦!),是將孩子們置於競爭關係。長期的競爭關係會使孩子的心理變得扭曲,所謂的「讓孩子有個伴」的願景也淪為父母的一廂情願。
做二孩家庭的父母更需要平衡術和覺察力,要時時反思我有沒有偏心,時時控制自己不要拿孩子做比較,最起碼不要當面比較。
5.
每個家庭想要二寶的原因不盡相同,我覺得沒什麼最美不最美的答案,畢竟每個人在家庭中的需求是不同的。
我相信只要父母能端平一碗水,處理好大寶與二寶的關係,在二孩家庭成長的孩子一定比獨生子女經歷更多歡樂,長大後也能保持互愛互助的關係。這也是我願意生二胎的原因——我希望我的孩子快樂。
但凡百般糾結之後,做出「要」的決定的,那一定是感性戰勝了理性;做出「不要」決定的,那肯定是理性戰勝了感性。
我自己在這個問題上,可以說也是感性打敗了理性吧,我是真的很享受被兩個孩子圍繞的感覺。雖然我並不指望他們以後為我養老。
至於我自己的發展,我想總會有辦法的。當時生悠悠的時候我也感覺還沒有準備好,匆匆忙忙從愛爾蘭辭了職來到德國。沒想到母親的身份轉換卻偶然讓我發現了我對育兒和寫作的熱情。也許下一次,上帝又會為我打開另一扇窗呢?我也在心中默默祈禱著。
理性因素主要是經濟能力、對母親職業發展的影響、照顧孩子需投入的大量時間和精力、丈夫是否參與育兒分擔媽媽的工作量、有沒有人幫忙照顧孩子。
不得不說,這些是必須考慮的,在做選擇的時候不妨追問自己幾個問題:
我是否非常想要孩子?
自己明確想要才要,旁人的施壓或勸說都不應成為女人生孩子的理由。
我想要孩子的願望有沒有強烈到願意接受撫養孩子中需要做出的付出?
這裡的付出包括時間、精力、金錢、對職業發展的影響以及可能出現的生活質量的下降。
我有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兩個孩子?足夠的經濟能力為孩子們提供必要的教育?
最終的答案始終是理智與情感的較量,就看天平偏向哪一邊了。無論做出哪種選擇,都請保持樂觀,兩個選擇都有好的一面。
重要的是,繼續努力地向前走,享受所選擇的生活,不辜負自己的決定。
原創不易,如果喜歡請轉發朋友圈!
開團中:
義大利手指顏料
德國bobby car
戳文末「閱讀原文」購買
作
者:
李茜(悠悠媽),坐標德國,曾經的學霸,留過學,做過外企經理。有了女兒後,愛混德國親子圈和幼兒園,深度鑽研德國早教與教育。
公眾號「德國育兒研究」(ID: yoyomadeguo)分享在德國學到的育兒知識、先進教育理念和女兒在德國的真實成長經歷。新書《跟著德國媽媽學育兒》熱賣中。
猜你喜歡相關文章
女兒生日聚會後,我明白為什麼德國幼兒園老師那麼「懶」了
同伴教育| 德國人故意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原因竟然是它!
在布置得像家一樣的德國幼兒園度過自由的一天(實拍多圖)
德國最受歡迎的幼兒園,不是蒙台梭利,不是華德福,而是它!
德國人用這些方法「治理」愛打人的孩子,將暴力行為抑制在萌芽中!
德國人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用力在暗處
德國孩子的童年清單—7歲前應經歷什麼?學會什麼?
德國育兒研究
ID: yoyomadeguo
深諳中外教育差異
不教條、不追捧
用生活完成教育,潤物細無聲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立即購買
推薦閱讀:
※生完二胎的「老阿姨」看起來還和少女一樣,只因做對這一點
※二胎政策放開了,但人們並不是那麼想生娃了丨有理數
※全面二胎哪些股票或是贏家?
※放開二胎,衛計委口風已經轉變
※二胎生男孩好還是女孩好?這些回復亮了!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