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歐洲」的誕生
來自專欄祖先203 人贊了文章
封面是紅桃K,也是歐洲著名帝王——查理大帝。
要是問到大家,歐洲在哪裡,大家的第一反應一定是——它在我們的西邊嘛。
就像我在最近的一個回答里說的,如果我們畫一條同緯度線你會發現——
看一下緯度你就會發現,我們一直認為很北方的蒙古、黑龍江等,其實和歐洲大陸的中心是處於一個緯度的,所以我們還會發現,義大利的水城威尼斯的緯度和哈爾濱差不多,而英國的首都倫敦更是和我們最北的漠河幾乎一樣。
也就是說,如果嚴格點來說,歐洲整體應處在中國的西北方向,而按照地球越北圈(緯線)越小的情況來看,我們一直認為非常遙遠的北歐國家,與其說西方,甚至不如說是「北方」。
那麼和中國龍興之地「平行」的區域,應該是哪裡呢?——
事實上,相當於我們的華北平原的區域,則正是西邊最大的這片大陸中間的大海——地中海,我們可以看出,就這麼一片海域。基本上就是我們一開始所講的「羅馬帝國」的基本盤,上面這幾個地名也多次的出現在我們之前的內容中。就像我之前說的,東西方這樣的一種對比,才能確確實實的凸顯出一個「海洋帝國」的特徵。
當然,大家也可以看一看羅馬的老祖宗「希臘圈」,它們本身也是「海洋性」最強的一波存在。可以說,羅馬帝國雖然武力充沛的建立了一個如此之大的地中海帝國,讓環地中海各地的貨物互通有無,同時也富庶了每一個圈圈裡的無數城邦。但終羅馬帝國一生,別說在東線上對安息以及後來的波斯屢屢失利,就算是在內部,也沒有徹底解決高度發達的老師——希臘圈、埃及圈、敘利亞圈的分裂問題,也成為了羅馬最終徹底分化出「東羅馬」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過這些分裂,羅馬帝國在世的時候咋說也是個內部問題,畢竟北邊有值得同仇敵愾的日耳曼人,東邊有強大的波斯佬,就像下圖這樣——
其實如果這麼看的畫,倒是也挺像中國,類似統一的王朝有個北方敵人這種設定。不過等到羅馬這麼一分裂,並且西羅馬被入侵之後,整個西方的局勢可就變了——
正如中國的「五胡亂華」,羅馬的「龍興之地」被盡數佔領,反而只剩下了說著希臘語的東部地區成了「羅馬」這個詞的正統。要說回歸希臘的東羅馬還可以像希臘一樣活著的話,那西邊的蠻族區域,可就喪失了諸如羅馬那樣可以作為「中央花園」一樣的地中海了。
不過,我們一直相對不注意的歐洲大陸內部,也要更多的出現在我們的視野里了。
至此,我們終於可以把曾經的「地中海」視角,轉移到更符合現代觀念的視角——東歐、西歐了。
在西歐的這麼幾個日耳曼人的邦國里,東哥特王國顯然是命最不好的,因為立國之後沒多久,它就碰上了東羅馬著名皇帝「查士丁尼大帝」以及他的戰神貝利薩留,遂不久之後滅國。不過羅馬的國運確實是不行了,查士丁尼頂多算是個苟延殘喘迴光返照,東羅馬的復興大夢隨著查士丁尼和基友貝利薩留的死徹底醒來,在他侄子查士丁二世即位後不久,羅馬老家義大利被另一波日耳曼人——倫巴第人大量佔領。
不過同樣類似於五胡亂華,整個西邊的這群「胡人」們,就算強大如佔領高盧的法蘭克,都也很快的使用了拉丁語、皈依了基督教、甚至還保留了羅馬的元老院,奉東羅馬為「法統」。
但是東羅馬自己,卻有點玩不起了,查士丁二世這兄弟還算不錯,打仗比起他伯伯就差太遠了,因為帝國的東邊還出來了一個新敵人,那就是莫名出現在匈人故地的神奇民族——阿瓦爾人。
關於阿瓦爾人的來源,西方學者相當長一段時間都認為,這群哥們就是那個在東亞被突厥所幹掉的柔然汗國,正如訛傳的「匈奴」=「匈人」一樣,被東方人打敗了跑到了西方作祟。
不過比起匈奴和匈人那個事情,這個柔然和阿瓦爾可就證據確鑿的多了,我們可以看一下在查士丁尼二世之後不久的,莫里斯皇帝時代東羅馬史學家——提奧斐勒(Theophylact Simocatta)所描述的一段——
著名東方突厥之可汗,遣使於莫里斯皇帝,並呈其敘述戰勝諸國之國書,其辭藻甚是華麗。國書開頭稱,七姓大首領,世界七國的主人、大可汗致羅馬皇帝書。此可汗曾戰勝嚈噠,而取此民族之地。勝利後更具雄心, 與室點密(Stembis)可汗共同征服「阿瓦爾」(Avares)。 ……阿瓦爾被征服後, 其殘餘勢力亡奔到桃花石(Taugas) 之中,另外又有一部份逃到「 Murki」,此民族居地與桃花石Taugas 很近,而且很好戰。自此之後,可汗又征服一切 「Ogor」 部落,此民族人聚而強,居住在東方的「 Til」 河上,突厥稱此河為黑河。
是不是非常的像我之前說的那個,中國歷史中記載的——阿史那突厥本作為柔然在阿爾泰山的打鐵奴,老大阿史那土門帶著兄弟揭竿而起成為伊利可汗,基本滅掉柔然汗國,隨後他弟弟「阿史那室點密」心有不甘,想要去西邊當個蒙牛可汗(霧),隨後向西滅掉了西域大國嚈噠,最後成了西域霸主,還給查士丁尼皇帝送了書信。
尤其根據提奧斐勒的這個記載,這個「桃花石」(Taugas) 的君主被稱為「神之子」。桃花石的領土被大河分成了兩部分,曾經是敵對的兩個大國的分界線,北部為「黑衣國」南部為「紅衣國」,正是在我們的時代,黑衣國滅掉了紅衣國,統一了全部的領土。
這麼一看,這個桃花石不久活脫脫的一個隋朝統一之後的南北朝么,這時間也都對上了。
柔然被滅亡之後,我們的史書確實記載,除了必然存在的內附之後,不少也逃亡到了東北,而當時我們確實稱呼那裡為「勿吉」,也就是女真的先祖, 正好河那個「 Murki」相對應,很好戰肯定要跑不了,女真不滿萬、滿萬不能敵嘛。
最為重要的是,這個「阿瓦爾人」的名字,無論是在波斯人的記述中,還是在阿爾泰語言中,都能找到「蟲」這樣的含義。而在中國,我們也稱呼柔然為「蠕蠕」,很可能也和蛇蟲有關,沒準是他們的一個圖騰之類的。
這些東西,再加上在東羅馬記述中,阿瓦爾老大被稱為Gagan,老大媳婦被稱為?atuna等蛛絲馬跡,對應我們所稱的「可汗、可敦」,以及獨特的編髮習俗,加上近些年來在匈牙利出土的阿瓦爾人明顯黃種人特徵的遺骨。人們一致認為,那個從東方逃難來的「阿瓦爾人」,就是被突厥擊敗的柔然。
不過根據研究中亞民族的著名歷史學家余太山的看法,阿瓦爾人可能並非柔然——
首先根據前面幾章的內容,我們直到這突厥最起碼是幹掉了柔然之後,才能去幹掉嚈噠。畢竟阿史那室點密也不能在他哥哥還在當打鐵奴的時候,就跑去西征了吧。而且在拜占庭的記載之中,阿瓦爾人西遷到裏海一帶居住了相當久,要早於柔然被滅的時候。
其次就是,就算拜占庭那邊記述有誤,弄錯了時間,按照中國歷史的記載,這柔然潰敗逃命,怎麼也是往東逃,畢竟室點密不久之後就西征了,這往西跑不是自找苦吃么?再有,「柔然」本是柔然汗國實際的開國之君車鹿會的自稱,雖然不知道啥意思,但應該和圖騰關係不大,而這個「蠕蠕」本是北魏為了貶低柔然,取了個和「柔然」諧音的貶義詞而已,類似匈奴。
說到這裡,大家或許還是覺得,那柔然人和阿瓦爾人在人種、語言上這麼大的共通點,怎麼還能有偏差?殊不知我們雖然感覺北方民族今天叫鮮卑明天叫柔然後天又叫突厥,其實歸根結底,游牧民的生活方式還是大同小異的,就算是語言,也同屬於「阿爾泰語系」這個大的範疇,就像我上一章講的,隨著隋唐兩個強權的努力,生不逢時的突厥汗國已經被徹底幹掉了,「皇族」阿史那也逐漸消失在了歷史上,然而突厥的故事真的就結束了么?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我們下面提到的,就是個新名字,不過它也是大家的老相識。在余太山看來,阿瓦爾人其實更可能是另外一個西域族群——悅般,這個族群我之前說的也不多,在上一個圖裡我們也能看到。學界對這個族群的共識是,它本是北匈奴的一支,逐漸侵佔了烏孫的舊地,成為了中亞的強權之一,但是卻一直受到柔然的壓力,最終一部分留在原地,一部分西遷不知去向。
而余太山以及目前歐洲部分民族學家看來,阿瓦爾人名稱的來源「Avar」正是突厥《闕特勤碑》里的Apar,很可能指的就是「悅般」。而之前我們講的,那個把突厥忽悠瘸了的長孫晟的輝煌戰績中,就有室點密的兒子達頭可汗經營西突厥的時候,因為「阿拔」作亂,被迫求和,而不久之後,阿拔、仆骨等部落歸順隋朝,也非常符合對阿瓦爾人的記載。
最重要的是,較早時候的東羅馬外交官普里斯庫斯(Priskos)記載的,461-465一個被稱作「阿瓦爾」的民族因受其他民族侵擾,被殺二十萬人被迫西遷。而這個時候阿史那家族還在打鐵呢,這麼一看,不僅僅阿瓦爾不是柔然,殺了他們「20萬人」驅趕他們的,反倒很可能是柔然。
這麼想一下,匈人不是匈奴,這阿瓦爾人,反倒很可能是匈奴啊。
所以比起匈奴是不是匈人、柔然是不是阿瓦爾人,我們或許沒必要過於糾結於這些「國號」、「朝代」的名字,換個角度想,這群源於中國北方的游牧民們,頂著各式各樣「民族」的帽子,雖此消彼長,但卻還是達成了「東到大海、西越黃沙」的成就,甚至不僅僅越過黃沙,最終也到達了西邊的大海。
(看到評論,我這裡還是要補充一下,拉丁、希臘、日耳曼、斯拉夫不是什麼「人種」的差別,他們都是廣義的「印歐人」,差別只和「突厥、蒙古、滿族」的關係差不多。)
總之到了查士丁尼二世的時代,在東邊受氣的阿瓦爾人,反倒在歐洲所向披靡,就算強盛如突厥汗國,也沒法殺到歐洲來幹掉它,只能和東羅馬結盟。不過這查士丁二世根本打不過兇悍的阿瓦爾人,搞的又是割地又是賠款的。
這之後的一個事情,無疑是給了查士丁二世更沉重的一擊,同樣是因為羅馬和波斯的老問題——亞美尼亞,兩國又打了一仗,這查士丁尼二世不僅僅沒打贏,還讓人給反攻了。這一仗搞的查士丁二世得了失心瘋。最後只能由皇后索菲婭代表他同波斯進行了和談。
說到這個索菲婭,我們只知道在歷史上,她極其寵愛一個抵抗阿瓦爾人的小將——提比略。而寵愛的原因竟然是這個提比略非常的英俊……總之查士丁二世失心瘋之後,又把綠帽子王坐實,在索菲婭的誘導下,查士丁二世把提比略將軍收為義子,朝政完全落到皇后和她的小情人手裡,最後這位提比略也順利的即位了皇帝。
不過這「英勇」一世的提比略可能是遭了報應,沒有兒子,最後只能由他女婿莫里斯即位,也就是我們前面說的那個收到突厥超炫耀國書的那位皇帝。
莫里斯這個人本來是個中央辦公廳的秘書,文官出身的他卻有著像當年章邯一樣的武功,因為在對波斯戰爭中屢建奇功,最終成為女婿併合理成為繼承人,這莫里斯的特徵就是會打仗,他把波斯薩珊王朝逆推,親手扶立庫斯老二世(Khosrau II)為波斯皇帝後。主動進攻已經大量進入國境線的阿瓦爾人和斯拉夫人。這位莫里斯也可以算是最後一個想要恢復羅馬疆域的皇帝了,他在北非殘存的領土設立迦太基總督營區,用以維護西部領土,並且屢次派兵進入義大利,和那裡的倫巴第人宣戰。本來就實力不足的東羅馬,看似武功卓著,但是卻極大的消耗了國力。
內耗嚴重的東羅馬,最終引起了多瑙河地區的兵變。在叛軍首領福卡斯領導下,能征善戰的莫里斯陷入到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里,最終被殺死於君士坦丁堡,叛軍的福卡斯成為了新皇帝。
不過這個福卡斯吧,確實和莫里斯完全不是一路人,他一方面極力討好羅馬教皇,隨後立刻和阿瓦爾人稱臣納貢,每年都要給歲幣的。
所以你個區區叛軍,怎能敵得過莫里斯這麼久的經營呢,不僅僅莫里斯扶植的那個波斯王庫斯老二世攻打東羅馬,把福卡斯打了個大敗虧輸。先皇莫里斯設置的那個迦太基總督——希拉克略更是非常不滿,於是他命兒子「小希拉克略」舉兵反抗福卡斯。
610年10月,福卡斯被起義軍處死,希拉克略繼承了皇位。
這個希拉克略,就是東羅馬著名的希拉克略皇帝,也是那個丟掉了敘利亞的希拉克略皇帝,看這個年份,我們也該知道,希拉克略生不逢時,因為穆罕默德就要崛起了。
不過在穆罕默德蓄力的時候,希拉克略還是完成了東羅馬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轉折,那就是——希臘化。
Βασιλε?α τ?ν ?ωμα?ων(Basileía Rōmaíōn),這個名字就是東羅馬帝國的名字,堂堂拉丁人建立的羅馬,徹底的頂上了希臘人的印記,同時希拉克略也取消了古羅馬皇帝常用的頭銜Augustus,而是使用希臘語的「Basileus」,足以看出,東羅馬距離徹底的希臘化已經不遠了。
希拉克略剛一登場,就面對了一盤非常差的爛棋,不僅僅阿瓦爾人同斯拉夫人大量深入巴爾幹半島,波斯薩珊王朝也開始成規模的騷擾敘利亞,大馬士革和耶路撒冷這樣的重鎮甚至都一度被佔領。
沒想到雪上加霜的是,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嘛,這波斯薩珊立刻和阿瓦爾人建立了同盟關係,相約入侵小亞細亞半島,給希拉克略搞的都想遷都到老家迦太基了,這東羅馬差點變成了非洲羅馬。
這麼一看,希拉克略不得不需要一個幫手,而且怎麼看,這突厥汗國都是最好的幫手,沒有之一了。
希拉克略因此聯繫到西突厥汗國的統葉護可汗,這個可汗我在講唐朝的時候也說過,屬於文治武功比較厲害的一位可汗了——
統葉護可汗,勇而有謀,善善戰。遂北並鐵勒,西拒波斯,南接罽賓,悉歸之。控弦數十萬,霸有西域,據舊烏孫之地。又移庭於石國北之千泉。其西域諸國王悉授頡利發,並遣吐屯一人監統之,督其征賦。西戎之盛,未之有也。——《舊唐書》
我們的記載中,只知道統葉護可汗,這位達頭可汗的孫子「西拒波斯」,但是卻不知道,這位可汗已經和希拉克略達成同盟,讓他的小弟可薩可汗出手,攻擊波斯薩珊王朝在高加索的重鎮吉爾賓特,並攻擊阿姆河流域的波斯東部發起。
而阿瓦爾——波斯聯軍就更不順利了,在小亞細亞會合之後的雙方開始圍攻君士坦丁堡,但是波斯的海軍卻被東羅馬大敗,而游牧民的阿瓦爾又缺少補給,最終只能被迫撤退。
在羅馬、突厥的兩線夾擊中,希拉克略大勝。而薩珊王朝因為節節敗退,內部也出現了權力傾軋,最終只能向投降並放棄所有敘利亞、以色列佔領區。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希拉克略在全國推行從根開始的希臘化這政策,甚至直接以希臘語代替拉丁語,最為正式的「官方語言」。
在希拉克略治下,東羅馬帝國逐漸走向一個「希臘帝國」,相比於帝國其他地區的建設,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建設作為重中之重推行下去,一個上通突厥、斯拉夫,下通埃及、敘利亞的樞紐,將更繁榮的發展下去。
不過就像我們之前說的,希拉克略生不逢時,突厥也正是生不逢時,他們分別遇到了這之後即將「接管世界」的兩個帝國——阿拉伯帝國和唐帝國。
就像前面講的,當敘利亞淪陷的消息傳入羅馬皇帝希拉克略耳中的時候,這位皇帝說了很有名的一句話——「敘利亞,多麼美麗的地方,永別了。」因為此時的希拉克略早已重病纏身,再也無法親征阿拉伯大軍了。只留下穆罕默德在《古蘭經》中對希拉克略的評價——
羅馬人已敗北於最近的地方。他們既敗之後,將獲勝利,於數年之間。以前和以後,凡事歸真主主持。在那日,信道的人將要歡喜。
畢竟在早期伊斯蘭教看來,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信的都是一個上帝,最大的敵人還是那些多神教徒而已。
在這之後,東方的事情我們也都講過了,羅馬的老敵人波斯被伊斯蘭化,最終成為了什葉派的策源地。而東羅馬除巴爾幹、小亞細亞之外的所有領土,全部被阿拉伯帝國佔領,此時的阿拉伯帝國更是一路高歌猛進,佔領了曾屬於羅馬重要地區的北非,甚至越過直布羅陀海峽,佔領了西班牙,歐洲越來越像現在的歐洲,曾經被人為「西方」的界限大大的向西北方向撤退。
至此歐洲在蠻族佔領的西部以及東羅馬的東部控制下,東羅馬也在希拉克略之後開啟了「希拉克略王朝」,但是整個內陸地區,仍然還有大量的阿瓦爾人以及遊盪的斯拉夫人,甚至本屬於匈人最後的一支的「保加爾人」,也脫離西突厥,在突厥可薩人的追逐下,在巴爾幹的北部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據點,也是現在「保加利亞」的前身(現已斯拉夫化)——
至此100年,雖然東羅馬的希拉克略王朝在和阿瓦爾、保加利亞的鬥爭中你來我往,但是終究保住了自己的四分之一壁江山,而且在他們眼裡,西歐的蠻族淪陷區,估計就是沒救,等死了。
不過正是在東方怛羅斯之戰的時候,在法蘭克的宮廷里,矮子丕平歡慶自己的大兒子查理出生了。
我們之前講過,在日耳曼的邦國里,法蘭克王國就挺像東方的拓跋鮮卑,它比起其他同胞算是後起之秀,但是卻很快的接受了天主教,並且主動用拉丁文編寫法典,希望能夠走向羅馬一樣的文明進程。
不過此時擺在日耳曼人面前的,是一個羅馬都曾沒有過,但是中國在1000年前就已經有了的問題,那就是分封。要說日耳曼人入侵羅馬,並非多麼眼饞羅馬人的地中海貿易,而是非常喜愛羅馬溫暖肥沃的土地,這群漁獵民族迅速的轉為農耕狀態,把西歐變成了個農業沃土。
不過日耳曼人完全不懂西周時候嫡長子繼承對於國家的重要,也完全不懂如何加強自己的王權並分割丞相權力,克洛維建立的法蘭克王國,才100來年,就因日耳曼人後代平分家產的傳統,日常性的分裂,只有在必要的時候才恢復統一,並且每個國家的國王都沒啥實權,而是國相把持朝政。
687年,法蘭克帝國萊茵河沿岸的一個諸侯——「奧斯特拉西亞」的國相中丕平通過政治鬥爭幹掉了大量諸侯國的國相,扶植自己的國王挾天子令諸侯,成為了曹操一樣的國家世紀統治者。
丕平死後,私生子查理·馬特繼承了權力,因為帶領法蘭克王國在抵抗穆斯林向北入侵的戰役中,手持鐵鎚戰鬥十分兇殘,因此外號號稱「鐵鎚查理」,聽起來非常的日耳曼。
不過他們家族的名字也很好玩,你可以這麼記,基本上一代丕平之後一代查理。
這位鐵鎚查理先生,沒篡權都要按日耳曼人的傳統,把王國分給兩個兒子——「卡洛曼」和「丕平」,因為和他爺爺一個名字,所以也史稱「矮子丕平」。
卡洛曼這個人非常有能力,但是比起當國相,他更大的愛好還是各式各樣的宗教事務,而他弟弟丕平卻正好相反,丕平曾問教皇:
「由於國王不理政事,國相應如何?」
教皇表示——「誰為法蘭克操勞,誰就是它的主人」。
至此矮子丕平迫使法蘭克國王希爾德里克三世出家為修士,羅馬教皇派大主教來到巴黎為矮子丕平加冕。法蘭克的墨洛溫王朝結束,丕平開創的加洛林王朝開始。
不久之後,矮子丕平又囚禁了在修道院的哥哥,並且把自己的大侄子也送去修道院當了和尚。
正是大約在安史之亂的時候,751年,教皇斯蒂芬三世表示倫巴第人要瘋了,義大利要被他們全佔領了,我教皇要沒地方了,讓你當國王你知道要怎麼報答我吧?
756年,矮子丕平徹底打敗並俘虜了倫巴第首領,丕平將羅馬到拉文納的大量區域,專門送給了教皇,搞出了一個「教皇國」,也就是現在足球場大的梵蒂岡的前身,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丕平獻土」。
丕平於768年病逝,兒子又是查理,查理和他另一個兒子卡洛曼(和他侄子一個名),分別獲得了法蘭克王國的半壁江山,但是僅僅過了3年,這個卡洛曼就莫名其妙的去世了,查理如願以償的獲得了王國的全部領土。
這個卡洛曼的老婆孩子知道這事情肯定有問題,於是迅速套牢並投靠倫巴第首領「德西德里烏斯」,表示要幹掉教皇國然後東山再起推翻查理,查理說你這不是要送我個義大利國王當么,於是很快的解決掉了倫巴第,把這個曾經趕跑了東羅馬的蠻族統治,徹底的結束在了義大利。
擁有了法蘭克、義大利領土的查理,面對的下一個敵人,就是日耳曼人里的最大邦,倫巴第人的好朋友——薩克森人了。
我們在英國的那一章節也提過他們,這群哥們曾經一起和盎格魯人入侵不列顛,但是卻沒讓自己的名字留在那個島嶼,反而讓那裡以「英格蘭(盎格魯人的土地)」的名字流傳至今,我們認為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比起盎格魯人,薩克森人在大陸的地盤也不小啊。
然而好運不長,在查理8次戰役之後,薩克森領土盡數進入法蘭克王國,如今德國一帶,森林中的散碎日耳曼邦,也成為了一個政治實體,以「日耳曼尼亞」的身份,進入到了法蘭克的領土中。
778年,統合西歐大部的查理,之差比利牛斯山脈以南的西班牙沒有控制了,卻在大軍進入西班牙後大敗虧輸,只能轉向東線作戰,沒想到以巴伐利亞為核心,把不少西斯拉夫人推開很遠,基本確定了如今日耳曼人和西斯拉夫人的邊界。
不過你動了這些西斯拉夫人,作為他們大哥的阿瓦爾人可不答應,790年,查理把大量軍隊送往巴伐利亞去抵抗這個讓東羅馬蒙羞的阿瓦爾人,沒想到法蘭克的義大利部隊越戰越勇,完全不是二戰那種搞笑的狀態,最終推進到多瑙河中游(奧地利東側,現匈牙利),阿瓦爾人的老巢。阿瓦爾隨後發生了內鬥,兩位可汗雙雙傾軋致死,最終阿瓦爾繼任首領圖頓(tudun)投降查理曼,並且還受洗成了天主教徒。
不過我之後會和大家說,其實突厥人的基督教可汗是不少的,包括他們的東方老家。
至此阿瓦爾人基本消失在了世界歷史上,而不久之後到來的外族,就是如今匈牙利的前身——馬扎爾人了,這個地方自匈人以來,基本上就成了東方人的跑馬場了。
不過至此,查理的法蘭克王國,已經成了一個除了西班牙,實時性的佔有了如今西歐大部分土地,雖然官方語言是拉丁語,卻擁有大量日耳曼民族甚至斯拉夫民族的——「帝國」了,799年,因為羅馬教廷內鬥,教皇利奧三世請求查理幫忙平叛,公元800年,教皇不得不在世俗力量的幫助下恢復了自己的位置。
也正是同一年,冬至日之後不久,現在所謂的聖誕節,查理在羅馬聖彼得大教堂被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一個蠻族首領,竟然就這麼成了「羅馬皇帝」,所以說人這一生不僅僅要靠個人奮鬥,也要看歷史的進程。
不過人家查理大帝想一想,我好歹說的還是拉丁語呢,你東邊那個希臘語的羅馬,算什麼羅馬?
不過人家東羅馬認為,最起碼我皇帝死後不瓜分領土,蠻子就是蠻子。
可能後來吉本就是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面對羅馬的斷壁殘垣,才發誓要寫《羅馬帝國衰亡史》的吧。
不過正是這個時候,查理卻發現,在日耳曼人的老家,擁有極光和冰雪的北歐同胞,卻出現了一批武裝到牙齒的海盜,他們舳艫千里,喊聲震天。
花木蘭如果是北魏人的話,應該和柔然都是鮮卑政權吧。
為什麼兩個同胞卻打成了這個樣子呢?
推薦閱讀:
※我國歷史上未打過敗仗的十二人,第四名打下近600萬平方公里!
※中國歷史上最牛的十大豪言壯語
※淺談珠串的歷史與鑒賞
※沉雄博大,奇偉瑰麗——漢畫像石上的歷史
※中國歷史上最勇猛的五位將軍,第四個意外改變了歐洲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