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海|教育孩子,所有父母都需要知道這60條

蘭海|教育孩子,所有父母都需要知道這60條

來自專欄蘭海說成長2 人贊了文章

1.孩子玩遊戲可以不僅僅是「玩」。把孩子渴望的遊戲編成一個需要他們積極思考的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學會了自我約束,也開始意識到想得到的東西和自己的責任是同等的。一個會玩的高手絕對是一個會思考的高手,讓孩子高質量的玩實際上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

2.我一直強調說中國孩子應該找到閱讀的方法,擴大閱讀量。相同年齡段的美國和歐洲的孩子是擁有大量閱讀時間和閱讀資源的,這種差距直接導致了中國孩子和外國孩子在知識面知識量上的差異,更重要的是對世界理解的差異。

3.請認真關注孩子的理想並且告訴他,每個人的理想都是可以實現的。理想是幫助孩子前進的動力。很多成年人認為孩子還小,沒有什麼理想。但是我們要認真的詢問孩子們的理想,這是對他們最大的尊重

4.教育最重要的是意識和思想上的教育,喚醒意識遠遠比教會某一種技能更具有長遠的意義。

5.我們應該讓孩子多多接觸世界頂級的文化作品,不僅可以激發理解,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產生自豪感並減少和名著的距離,讓他們產生「任何事都離我很近」的感覺。

6.父母承擔所有的責任會讓孩子依賴感增強。 父母一定要讓孩子對他們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不是怕孩子受到了懲罰而替代他們負責。有時候,讓孩子們接受應該的懲罰是他們成長中最好的禮物。

7.孩子需要什麼?他們,可能怕累,怕疼,他們也會嚷嚷和抱怨。但是每一次關鍵的時候,他們都是需要我們推他們一把的,嚴厲的要求看上去可能不近人情,可確實是這些年少自控力弱小的孩子的需要。他們看不到自我成長的需要,他們需要話語權,孩子的意見和選擇需要尊重。而我們承認需要站在更高的地方,讓他們的將來不要因為現在的懶惰而遺憾。

8.如果孩子犯了很明顯的錯誤,也不要立刻當眾直接指出孩子的不對,引導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可以幫助他們分析自己的錯誤並且得到真正的反省。

9.很多觀念習慣往往就被我們不經意的忽視,卻埋在了孩子的心裡,孩子們的行為都在受我們影響,受環境的影響,而環境就是我們營造的,可悲的是我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這幕後的黑手。

10.父親要多鼓勵或者陪同孩子一起運動,現在的孩子腦力活動太大,這會讓孩子產生巨大的壓力,緩解壓力的方式就是運動,父親和孩子一起運動,不僅減壓,還能建立良好的交流環境

11.很多父母總是在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才想到要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在問題剛剛獲得解決後又立刻停止了調整,於是很多好轉後的孩子在一定時間內又下滑了,這些都是成長中出現的正常曲線特徵,所以孩子的成長是需要長時間關注的。這是我們要學會的平和以及耐心。

12.如果你承諾孩子1個小時讓他完成他的事情,比如做作業或者做家務,記住不要去打擾他,這會變成一種不信任的暗示,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是渴望被信任的。

13.我們不是要替孩子做事,而是要做孩子的助手。助手是什麼?就是可以幫助孩子的人,不是孩子可以依賴但是可以信賴的人,讓他們做屬於他們自己的事情。

14.孩子需要什麼樣的老師?不一定是高學歷或者教育專業的背景,但是必要條件是個人有豐富的經歷。經歷故事的人才能夠從生活中獲得領悟和智慧,才能理解別人的成長,才能讓他影響別人。

15.什麼是自由,對於成年人來說,自由意味著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這需要有生存的能力、有掙錢的能力、尋找幸福的能力。這些能力決定了一個人的自由度,決定了他和這個世界的關係,這自由的獲取來源於他們的每一秒的成長。

16.其實孩子非常敏銳,他們都是懂愛的,他們知道誰在愛著他們,他們理解愛的方式,哪怕這種方式是的嚴苛的,內心他們也懂。

17.萬物都是教材。關鍵看試用者有沒有教育意識。

18.「狠心」是明知道孩子會失敗,會仍然要孩子自己承擔這個結果。只有經歷過失敗,他們才能學會成功。學習失敗比成功更重要,而我們最大的任務就是建立保護措施和結束後的引導。

19.對於很多孩子,傾聽他們遠遠比「說」他們更促進雙方的關係。

20.對於敏感的孩子,不讓孩子發現我們刻意的照顧。這會讓彼此更加舒適和融洽。

21.孩子們都希望知道大人的故事,而且大人的親身經歷對孩子而言是很有影響力的。父母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的故事,成功的故事或者是失敗的經歷都會拉近自己和孩子的距離

22.很多父母擔心孩子會,其實,哭是一種情緒表達的方式,除了表示傷心還有其他的含義。有的孩子每次哭都能夠讓自己受益,所以這種讓自己受益的行為是會持續的。現在開始要讓孩子知道「哭」是不能讓自己受益的,就能有效的減少這種行為。

23.孩子是你的,但孩子卻不屬於你。父母愛自己的孩子就需要視這個人(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孩子只是在年幼的時候需要和你在一起,作為父母是在盡一項重要的社會責任。這是「愛」的基礎。只有在內心沒有把這個你需要付責任的個體當成屬於你的孩子,才能夠做到大愛。

24.父母們與孩子溝通的三個技巧:1.讓孩子感受到他自己的看法的重要性很重要,這可以讓他積极參与到談話中。2.主動說出自己的煩惱,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平等,並且建立一種談話氛圍。3.懂得讚賞孩子的朋友,這是對孩子的一種認可,這樣不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反而讓他們把你當成傾訴對象。青春期的孩子非常需要傾訴,這樣可以了解孩子的真實內心。

25.教育是一門科學,不能僅憑經驗。

26.作為教育者,我認為有一種愛是特別需要我們警惕的,那就是「自私的愛」,是你以為你是愛這個工作,實際上你愛的是孩子們對你的言聽計從,是他們依附於你而滿足你自己的存在感,或者你享受著可以發號施令的炫耀感。這種「愛」是相當危險的,因為你愛的不是這個職業,而是通過這個職業的特殊性可以滿足你的控制欲。所以,一個合格的教育者應該分離出這樣的愛。

27.愛,不需要理由。但,愛需要方法。

28.事實上,孩子的行為不會是孤立存在的,所以要結合父母的行為來研究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分析孩子行為的原因時,第一步要問自己:他為什麼要這樣做。我們關注的重點不應該是行為本身,應該是行為背後的原因,這是解決問題的開始。

29.為什麼孩子會對父母們的誇獎無動於衷了呢?因為當父母簡單誇獎他們「棒」時,看上去是在鼓勵,其實是一種敷衍。大一點的孩子聽了會覺得虛偽和有企圖,所以誇獎孩子一定要注意從具體的情況出發,這樣才會讓孩子真正的認識自己的優秀。

30.父母要學會的「忍」和「懶」。孩子初次做一些嘗試時,效果可能並不會和我們一樣好,比如掃地掃不幹凈。父母要做好這樣的心理準備並且學會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忍。會忍的父母才能給孩子們自己做事,享受成功的機會。學會做一個充滿智慧的「懶媽媽」。

31.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是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為了知道自己的價值,了解自己的特點,並且在了解所生活的空間後,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內心的理想是什麼,然後有能力實現它

32.當孩子面對一個無所不能的人時,他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向這個無所不能的人學習,於是追求完美,不能容忍自己的缺點;另一個就是什麼都不做了,因為這個人什麼都能做。

33.人與人的相處,最重要的是「界限」。把握住彼此的界限,才能讓雙方都舒服,才能為彼此做得更多。界限的拿捏,又取決於對最基本「尊重」和「角色」的認知。親密有間,才能長長久久。朋友關係,師生關係,夫妻關係,親子關係,無一例外。

34.每個媽媽都在努力做好,但如果用滿分來要求自己,只會適得其反。媽媽一緊張就會焦慮,就要控制一切,帶來的只能是不愉快的結果 。

35.當成年人用恨表達愛,孩子也會用同樣的方式還擊。

36.經濟的發展讓農村和城市家庭的差距不再體現在經濟水平上。更多在對於子女教育上關注產生的差別,生活在農村的孩子更需要父母關注心理和精神需求,卻只有匱乏的資源,這會是中國社會面臨的一個巨大危險。

37.有時候去理解一個孩子所謂的叛逆期,並不能簡單的從孩子來看,而需要從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來思考。父母從內心抗拒孩子的長大,害怕他們有主見不聽話,面對強烈想要獨立的十四五歲的他們,還在用與八歲孩子相處的方式來對待。所謂叛逆,其實是孩子對於這種關係的反抗。

38.教育,就是一場戰鬥。一方是父母孩子和教育者,對手則是懶惰,自以為是,無知,自私和貪慾。

39.不真誠的愛,才是傷害。

40.不預設自己是孩子的對手要打敗他,也不站在要征服角度想要去贏得孩子。只是當他快樂時會來和我分享,遇到困難找我一起想辦法,難過的時候傾聽,犯錯的時候不留情的指出,囂張的時候可以壓火焰。我們之間是平等的,獨立的,自由的。所有想要「贏」或「征服」的關係,都會讓你脫離一個教育者的本質。

41.根據不同年齡孩子的成長需求來合理分配時間,是多子家庭的父母最需要學習的內容,爸爸的陪伴和高質量的互動對於男孩子眾多的家庭就尤為重要。家庭和工作是我們在生活中需要不斷平衡的內容。但是只有孩子的成長是我們必須做的選擇。

42.父母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功課。你可以先自己做示範,讓孩子知道當你開心,不開心,憤怒,難過的時候你都會做什麼。然後輪換讓孩子做,看上去是一個遊戲,卻是讓孩子在學習成年人的做法。父母的情緒釋放得當是孩子最有價值榜樣

43.面對頂嘴的孩子,我們首先要思考,我們的要求合理嗎?孩子能反駁我們嗎?有哪些是孩子正常的質疑?哪些是頂嘴?很多時候,我們要心平氣和的聽孩子說話,而不是簡單的用「頂嘴」來描述。然後反思自己提出要求的語氣,場合和態度。成年人反思很重要。

44. 一直以來,都是我們太關心孩子,太了解孩子。到了孩子的青春期,也需要停下腳步,讓孩子們來了解我們自己。這,就是青春期,我們可以做的。

45.父母和孩子,應該是承擔彼此責任的關係,而非寄予期望和等待回報的關係。一旦不是期望和被期望,雙方的關係就會改變,會減少「私心」,變得「本分」「踏實」。基於此,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履行責任,承擔養育另一個生命責任的同時,也承擔了改變世界的責任。

46.人生觀價值觀並不是高不可攀晦澀的名詞,這些概念都是被一個個具體的事項詮釋和滲透。一個從來不顧及他人感受的父母一定不會認為需要教會孩子理解他人;一個永遠趾高氣揚的父母也不會教會孩子謙遜。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照出來就是父母所理解的生活和世界。

47.這個世界,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在所有環境中都能夠充分被理解的,而父母需要幫助孩子的是能夠面對這個不以他自己為核心的世界。委屈,不被理解,誤會,很多時候也是我們自己成長的過程。作為父母,我們的情感,壓力和痛苦也需要被理解,被孩子理解。只有這樣的親子關係才能和諧平衡。

48.不會引導啟發學生的老師無法帶領孩子獲得自己的思想自由,但一個只會引導的老師也同樣是空洞無力的。好的老師既要能啟發引導,更需要擁有手把手教的能力和耐心,關鍵是合理的判斷和適時的介入。

49.讓孩子從小有點愛好,學點手藝,最樸實的作用就是孩子年紀大了,時間有多的時候,不會那麼無聊。學會找到生活的樂趣,就不會覺得無聊。我一直認為這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事之一。

50.總有人問我到底什麼是成功的教育。在我眼中,教育是不能用成功與否來定義的,教育應是幫助每個孩子不斷感受生命的美好,幫助他們逐漸釋放生命的力量,並且獲得幸福的能力。教育不應該是一個點、一個結果,而應該是一個過程,一個隨著生命不斷變化和成長的過程。

51.我們的比較心,讓孩子成為孤獨的人。

52.一個只生活在家庭中的個體永遠無法獨立於社會,一個成長於只有讚賞的個體無法經受獨立生活的風雨,自然就很難享彩虹。

53.如果只有當孩子出現學習問題的時候,父母才會著急忙慌的想要解決問題。那麼註定這個問題就很難解決了。因為父母的關注點僅僅在學習上,而不是孩子的內心需要上。所以,這樣的「關心」會讓孩子感受到的不是「愛」,而是「為了父母的學習」和「功利化」的需求。

54.父母害怕聽到哭聲和看到孩子委屈,所以用「肯定、表揚」讓孩子面對失敗的結果,其實這並不能讓孩子自信,而這樣的肯定會讓孩子理解成父母希望看到自己的成功。實際上讓孩子接受失敗才是真正自信的開始

55.制定規則後,對於違反規則的懲罰和遵守規則的讚賞都是對個體行為正確與否的評價,其中重點的不是你用什麼方式懲罰,而是懲罰的過程是否能讓個體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同時接納父母

56.只抱怨卻不改變的是憤青;抱怨,又求改變的才是智慧的人。作為個人,你可以選擇做成為憤青;但是作為父母,要對另外一個生命負責的人,需要智慧。能夠面對現實才是勇敢的人,而抱怨很多時候只是一種軟弱和逃避的方式。

57.自以為是是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的內容,意識到自己的「自以為是」改變的開始。體驗別人的生活,工作,讓自己進入別人的「狀態」是知道自己「自以為是」的機會。面對孩子的成長,教育者和父母的「自以為是」;面對教育者,父母的自以為是;面對父母,教育者的自以為是。都是大害。

58.對於孩子所犯錯的錯誤,我們一定要清楚兩件事:一是原因,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二是分清楚是想法上的錯誤還是行為上的錯誤,如果出發點是好的,父母們要幫助他們找到改進的方法,而不是全盤否認。

59.我們可以跟孩子多進行抽象概念問題的討論,這會讓孩子們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60.父母們需要注意一點,我們不是讓孩子聽話,而是讓孩子聽正確的話。不能因為他是你的孩子或者年齡小,就必須無條件的聽從你。這讓他們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和主動思考的機會,這是中國家庭教育里特別需要被注意的一個問題。

60條只需要你花10分鐘時間看完

最重要的在於

把它記下來

每天 一 條 一 條 的去實踐

堅 持 去 做 它

在這10分鐘之外

我們需要問問自己

「今天,我和孩子一起進步了嗎?」

希望你每天都能獲得肯定的答案

蘭海:兒童心理學專家,《蘭海說成長》APP創始人,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理事,衛計委嬰幼兒發展引導員職業標準修訂特邀顧問,《超級育兒師》特邀專家,德國慕尼黑大學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碩士,十五年一線實踐經驗,擅長教育規劃及家庭教育的研究與實踐。

她畢業於德國慕尼黑大學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專業,帶領上瀕教育團隊創立了完整的「成長教育」模式,以私人化「成長顧問」服務支持中國青少年的成長。在《超級育兒師》節目中擔任超級育兒師。

獲取更多育兒乾貨,可關注微信公眾號「蘭海說成長」

素材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本文為蘭海原創文章,未經允許不得私自轉載。

推薦閱讀:

省長親撰的家庭教育專著——朱慶瀾的《家庭教育》
食育環球旅行見聞錄(七)美國可食校園計劃
富人為什麼要移民換國籍?
家庭教育,好心莫要辦錯事
家庭教育:爸爸去哪兒了?

TAG:家庭教育 | 教育理念 | 教育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