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職業生涯規划具體要考慮哪些現實與非現實因素?
職業規劃要考慮的因素眾多,其中包括:個人事業願景、優勢特長、專業技能、成長經歷、家庭環境、職業價值觀、地域因素、行業因素、公司因素、職業發展前景等各種情況
——根據各種情況進行綜合考量,才能得出具體結論。那麼具體是怎樣的呢?
坐穩了沒?要發車了哦
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具體思路如下:
1、你的職業願景是什麼?你內心一直在追求的、不曾放棄的東西是什麼?你曾經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長期的人生目標或職業價值觀是什麼?你到底想過一種什麼樣的生活?正是這種不斷思考的目標前景,才是驅使我們不斷前進的最原始動力。
目標的喪失,導致追求的喪失;追求的喪失,又促使我們沒有前進的動力;而成天徒步不前的生活,使我們的心態逐漸失衡;沒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又會進一步導致我們的事業失敗。同時,目標的喪失,也意味著你無法圍繞一個核心去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核心競爭力的喪失,又是事業失敗的開始。基於內心的追求而建立起來的長遠職業發展目標,對一個的事業成敗,起著至關重要的決定性影響。
2、你的興趣在哪裡?喜歡與人打交道,還是喜歡與物打交道?擅長和什麼樣的人打交道?喜歡抽象的分析,還是喜歡具象的操作?喜歡更富有挑戰性的工作,還是更喜歡安穩,能夠兼顧事業和家庭?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傳統的生涯理論觀點都認為興趣是工作選擇的第一標準。但實驗和實踐都證明,興趣並不能作為標準,而更應該考慮你的成就動機。
實驗證明:興趣並不能作為工作選擇的第一標準,成就動機才是!
美國杜克大學行為經濟學教授,《不理性的力量》一書的作者Dan Arienly和他的同僚進行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在校園刊出「玩樂高賺現金」廣告,很快就來了不少參與者。這個實驗有AB兩個對照組,A組的參加者被告知要執行一個任務,就是將手中的積木組成一個標準的機器人、第一個成品完成可以獲得2塊美金,第二個完成可以得到1.89美金,總之沒完成一個機械人都可以賺錢。但每次金額減少11美分,當參加者覺得不值得繼續下去的時候可以隨時喊停。至於B組的規則和A組幾乎一樣,唯一不同的是,A組完成的每一個機械人都會被收好保存起來(至少在實驗過程中),但B組參加者開始組裝第二個機械人時,實驗人員會宣稱積木不夠用,就當著她們的面把剛剛完成的第一個機械人拆散。兩組參加者都宣傳自己時樂高迷,但A組平均每人組裝10.6哥機械人,賺取14.40元,他們在實驗結束後的問卷中都表示這是個有趣的活動,有機會還想參加。但可憐的B組結構卻完全不同,平均每人只完成7.2個,賺11.52,而且很多人在問卷中表示,這個活動不怎麼樣,不會有下次了。
工作能帶給我們的絕不只是生理需求,而是有更深一層的,屬於心靈上的滿足和樂趣。就算從事的是你有興趣的活動,也確實可以從中獲利,但工作本身若無法為你帶來成就感(組好的積木立刻被拆掉),無法讓你覺得有意義,這工作也難以持久投入。因此,把注意力從興趣轉移到成就動機上來,對於成功的職業生涯來說至關重要。只有在興趣與成就動機合二為一的情況下,才是最理想化的一種選擇。否則,就重點考慮成就動機。
3、你的性格是何種類型?美國著名人力資源顧問羅傑.安德森研究發現:98%的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她們從事的職業與自己的性格相適應,相反,失敗者們則總是想在自己性格不適宜的領域獲得成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每一種性格都有其擅長的職業,無論哪一種性格,您都應該接受它,並按照這一性格去尋找適合的職業。但是遺憾的是,世界上幾乎有近一半的人正在從事著與自己的性格格格不入的職業。認清自己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4、從專業技能/工作技能上來說,你現在能夠掌握的能力是什麼?文字處理能力?數據分析能力?組織培訓能力?你的優勢特長又在哪裡?在這些能力之中,又有哪些是可遷移的能力,能夠與你所期望得到的職位之間存在關聯性?如果這些能力不具備,那麼是否可以彌補?通過什麼樣的方式進行彌補?自學?培訓?考研?在職研?還是其他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結合自己的現實情況,選擇最優化的知識儲備方案。
5、現實因素、包括地域、行業。公司、職業發展等。職業生涯方向定位是否合理,第一檢驗標準就是現實性因素。
中國經濟發展不平衡,職位分布變化也非常大,東部和西部和有顯著的去吧,內陸和沿海也有很大差異。
有些工作,只在一線城市才有,如果離開一線城市,則很難找到相應的發展機會。同時,即使是同樣的工作,在經濟發展不同的城市,受重視程度也完全不一樣。即使在同一個城市同一個行業,在不同的公司,其經營模式也會影響職業發展。這些現實問題,在進行職業規劃的時候都要考慮到。
將以上因素結合起來思考,或許你會有一個大致的答案,當然,僅僅通過上述方法絕大多數人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是:由於自身經驗和閱歷的限制,對社會、職場認知不清,依然無法對未來進行正確的判斷和分析,以致無法做出決策。
此時可尋求專業職業規劃機構的幫助,通過與諮詢師一對一溝通,發現自己的優勢,量身定製最適合自己的生涯發展方案。
推薦閱讀:
※職業規劃師解析:人工智慧時代,你的職業是否也會消失?
※35歲之前的人生規劃,好文品讀
※新時代的女性如何去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精彩
※指望上司給你做職業規劃,別逗了
※第十節 維修員的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