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堤的蟻穴還是骨質疏鬆的巨人——再讀萬曆十五年

千里之堤的蟻穴還是骨質疏鬆的巨人——再讀萬曆十五年

來自專欄盧瑟坑往外爬的小兵3 人贊了文章

萬曆十五年早先曾經讀過一遍,近期又翻了出來,再讀之下,又有些感觸,寫下以供自己以後參考。

萬曆十五年 是正史的研究,把正史寫的如此的有趣引人,把自己的觀點從有趣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分析中娓娓道來,足見黃仁宇先生的功力。初讀萬曆十五年,覺得作者是把明王朝1644年的覆亡的根源定在了 萬曆十五年這一年,從正史中,作者挑出了皇帝 萬曆,申時行,張居正,海瑞,戚繼光,李贄 等六位人物,詳細的描述了發生在這些主要人物身上的一些事情。根據這些人和事,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觀點。黃仁宇先生稱這些觀點為 大歷史觀。

這 大歷史觀 的要義,用現代化的說法就是抓住主幹,忽視細枝末節。也可以叫宏觀歷史學,要從一個長的時間角度,從一個寬廣的地理角度,來分析歷史本身的發展規律,行進脈絡。

但是同時,這些大的歷史規律,宏觀歷史,也肯定會在一件件的小的事情上有所體現。萬曆十五年就是這種大的歷史觀在明中後期的這六個人和事的描述,通過解構這些微觀歷史的事件,來敘述宏觀歷史的規律。

初讀萬曆十五年,我以為作者想描述大明王朝這千里之堤是如何毀於萬曆十五年所產生的一個個小蟻穴的。再讀覺得作者想要描述的是一個骨質疏鬆的巨人是無論如何站不穩的故事,是一個缺少鋼筋的水泥房子抵抗不了地震的故事。作者描述了帝國治理骨架——制度的缺陷。

這種骨架級別的制度缺陷,首當其衝的就是「道德管理國家」。

中國的地理,對於通信基本靠驛馬,物流最多靠畜力的古代來說,確實太大了。要管理如此大的國家,我們選擇的是「以德治國」。全體君,臣,民都遵循一些簡單的道德,比如說「孝」,比如說「忠」。努力的讓自己做一個「好」人,並且讓周圍的人都作「好」人。即儒家所描述的修齊治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如此一來國家治理的難度就會降低,國家,社會會自動向好的,穩定的方向發展。

但是我們知道,人生下來,並不是「性本善」,當然,也並不是「性本惡」,而是「性本利己」。嬰兒,小孩作的一些事情,其本意還是想自己過得舒服些而已。這是「以德治國」的致命缺陷所在。它建立在一個不靠譜的假設之上。

其次在於行政的粗線條,不能細化。用現代語言說就是不能「數字化管理」。

因為行政人員的缺乏,與素質的參差不齊,導致國家對於資源的調配大多數處於「散養」的狀態。在外敵入侵,地方叛亂,農民起義的過程中,不能維持一支強有力的軍隊,沒有辦法集中資源來維持帝國的生存,而只能看著它低效的到處流血,最終在李自成,清軍的聯合進攻下轟然倒塌。

當然,我們普通人是不可能有機會管理大片的地區,人民來獲得這種戰略的眼光與經驗,但是我們可以用遊戲的策略來說明,體會這種感覺。就拿競技遊戲明星,星際爭霸 來說,這款遊戲的精髓就是進攻(當然,大部分的即時戰略遊戲都是如此),如果一個玩家性格中習慣防守,防守反擊,那麼無論你的微操作如何的好,你的經濟運行的多麼的流暢,等待你的也會是失敗。戰略方向的失誤,是無法靠戰役,戰術方面的偶爾勝利來扭轉的。方向性的錯誤,再用力只會帶來南轅北轍的結果。

但是,我個人覺得,作者得出這樣子的結論,也有「事後諸葛」之嫌。中國之大,在古代,用德治還真比用法治來的穩定。而且低效的計算工具與稀缺的行政人才,也不可能完成「數字化管理」的期望。我們也就是這樣子兩千年下來習慣了,在交通,通訊,軍事科技的發展已經產生質變的19世紀,仍然抱著這種德治與粗放式的管理,那就只能是被西方按在地上摩擦了。幸而我們能夠熬過那痛苦的一百年而大致沒有丟失基本盤(地盤,人口)。而到了現在,這種德治,粗放的「差不多」精神還在影響著每一個中國人,借古鑒今,恐怕這才是黃仁宇先生的終極目的與拳拳之心吧。

這種歷史慣性,其實無論在國家的競爭中,還是企業,個人的競爭中,都一再的復現,尤其在技術發展極為迅速的IT界,Nokia躺在feature phone的巨大利潤中,無意願去研發「能打電話的移動終端」,只願意搞「可以上網的手機」,結果被Apple的iPhone沖死了。微軟在電腦操作系統上賣許可證躺著掙錢,結果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被Android與iOS用新玩法擠了出去。Intel在桌面CPU市場一點點的擠牙膏維持自己的高利潤,ARM/高通已經在移動CPU上成功建立了自己的護城河。所有的這些,你說是沒有人看得清楚嗎?非也,就是慣性,畢竟能夠躺著就把錢賺了,那誰又願意去革自己的命呢。

推薦閱讀:

對中國歷史貢獻超武則天的賢后 有過四個面首 但面首各個是賢臣
中國歷史上皇帝集天意民心於一體,這就是帝制的根基。中國皇帝不是親貴族的是反貴族。中國社會無貴族
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十大儒家
他是中國歷史上寫詩最多的詩人之一,死後被追封為宰相。
中國歷史上死的最悲慘的美女

TAG:萬曆十五年書籍 | 中國歷史 | 明朝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