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康復訓練----常見臨床評估檢查方法內容

兒童康復訓練----常見臨床評估檢查方法內容

在小兒腦性癱瘓的診斷與治療中,康複評定是其中的重要環節,有效的評定不僅能夠為制定正確的治療目標提供依據,而且也是作為判定治療效果的指標。

姿勢肌緊張的評定應以全身的各種運動模式、姿勢模式為基礎。並且在評定過程中要考慮患兒的興奮狀態、努力地做某種目的性動作時、身體各部位在空間的方向性、身體姿勢力線等因素,在不同的體位下所進行的評定也是有所差異的。

一、仰卧位:

1.檢查身體通過以下操作感覺患兒對下述運動的抵抗:使患兒上肢上舉、外展、稍外展、伸展與外旋;使患兒前臂旋後、伸展腕關節和手指關節、使拇指外展等。

2. 向前方牽拉伸展、外旋狀態的上肢,檢查患兒對肩胛帶與肘關節伸展的抵抗,也同時檢查肩胛帶向前屈曲及肘關節屈曲時的姿勢緊張情況。

3. 將患兒從仰卧位拉向坐位,檢查其對髖關節屈曲與外展的抵抗。

4. 將患兒兩下肢外旋並外展,然後屈曲再伸展,檢查其下肢外展、外旋時有無抵抗,也同時觀察踝關節和足趾的自動背屈狀況。

5.抬起患兒的頭部,之後撤去支持頭部的手,或抬起頭部向一側迴旋,觀察患兒對頭前屈和側方迴旋的抵抗,矯正反應的有無,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出現與否。

二、俯卧位:

1.抬起患兒的頭部與肩部,然後撤去檢查者支持頭部的手,檢查其頸、肩、脊柱、髖關節的抵抗程度。

2. 使患兒一側上肢肘關節伸展並舉向頭的方向,同時外旋,檢查其上肢上舉、外旋、伸展時的抵抗。

3. 使患兒上肢在其身體兩側方伸展、外旋,檢查其上肢對伸展、外旋的抵抗和在此姿勢上脊柱、髖關節的屈曲變化。

4. 使患兒下肢伸展並在外旋位上外展,檢查其對外展、外旋的抵抗,如果對此操作反應良好,會出現踝關節和足趾的背屈。

5. 使患兒兩側髖關節分別在內收、外展位上屈曲,檢查其髖關節對內收與外展的抵抗,及在內旋、外展位上異常屈曲的差異。

6.讓患兒自己由俯卧位向四點支持轉換,檢查其在這一運動中髖關節與膝關節對屈曲的抵抗。

三、坐位、膝立位:

1.患兒取下肢外展、伸展,兩上肢伸向前方的伸腿坐位,檢查其對於下肢外展、伸展及踝關節與足趾背屈及軀幹前傾時髖關節的抵抗。還可以觀察患兒在頸部伸展抬頭的狀況下或為了使手掌著床時,伸展的上肢能否向前活動。

2. 患兒取兩膝向一側扭轉,兩手掌著床的側坐位,用伸展的兩上肢支持體重。觀察其時兩下肢向一側迴旋時以及維持側坐位時有否抵抗。可通過操作改變兩膝的方向,體會患兒兩側坐位時兩側抵抗的差別。

3. 使患兒從側坐位向四點支持位轉換,檢查其對於抬頭、肘關節伸展、上肢外展的抵抗。還可檢查臀部離開床面時,即髖關節成為90度時的抵抗。

4.在患兒呈四點支持位上向上牽拉兩肩,是其成為膝立位,檢查患兒髖關節伸展和兩上肢離床時的抵抗。

四、立位:

1.蹲位和起立:在患兒足跟著地的蹲位上支持其胸部使之站起,檢查其髖部、膝、踝關節對屈曲的抵抗。也可以檢查蹲位上對踝關節和足部背屈的抵抗,在站起時觀察患兒頭、肩胛帶及軀幹向伸展方向的矯正反應。

2. 使患兒保持足跟著地下肢外展、外旋的站立位,檢查其對下肢的外展、外旋及膝關節伸展的抵抗。並檢查使患兒軀幹前傾、髖關節屈曲時,對膝關節伸展和踝關節背屈曲的抵抗。

3. 支持患兒的胸部,使之從高爬位專為直立位,檢查患兒頭部的上舉和軀幹伸展活動被自律誘發的狀況。

文本由上海愛之家兒童康復中心 編輯整理

u.wechat.com/EBB5U8rSOb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TAG:腦癱 | 康復治療 | 肌張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