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平衡與健康

內心平衡與健康

來自專欄太極文化

春生夏長秋收穫,年終冬藏是法則。

情緒波動擾氣血,喜怒憂思悲恐驚。

過與不及皆需拋,保持健康應平衡。

內心平衡與健康

內心平衡其實就是講我們平時在生活中自己對於萬事萬物的看法如何保持一種平衡的心態。因為不平衡的心態會左右我們的情緒,而情緒的波動會影響我們的氣血,所以在中醫里有明確的七情理論: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悲憂傷肺,恐傷腎,驚傷膽。這也就說明情緒和疾病的關係是非常大的。

在《黃帝內經》中明確有「內因學」。社會上老百姓也都聽說過人生病有本因、內因和外因,但現在當有人生病去看病時,卻很少有醫生從因上去分析病情,一般都只是從病這個現象,也就是果上做文章,那結果可想而知——因為那個導致病的因還在!

我們都知道兩句話,一句是:人的性格,三歲定八十。另一句話是:什麼性格得什麼病。從這二句話上可以看出:性格三歲定八十,這裡就有一個本因的存在;而什麼性格得什麼病,講的就是有內因的存在。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了他平時在生活中經常會出現的情緒,而這種情緒的積累就會導致以後得什麼病。

現在很多的研究也表明,人的健康跟情緒的波動有直接的關係。人的身體或生活狀態只是一個顯示器,以前所有的過和不及的情緒或想法,累積到一定時候都會在身體或生活中顯現出來。比如:當我們對人、事、物產生以排斥為主的急、氣、恨、怕等情緒時,以後就會以痛的形式表現出來。反之,如果對人、事、物產生的愛大了或過了,那也會反過來產生急、氣、恨、怕的情緒,後面就會以疼的形式表現出來。所以,先人造詞也很有意思:痛是因為以排斥為主的,一般片語就像:痛斥、痛恨等,而疼是愛過頭了,所以叫疼愛。社會上一般說的心疼也基本上是因為疼愛的力大了才會有心疼的感覺。

如果我們用中醫的五行和四季看臟腑,比如:腎,腎在五行屬水,腎在四季里屬冬季,冬主藏,就是冬藏,冬藏是自然的規律也是法則,但由於我們平時的心理特點是對於我們認為的好事都想讓它儘快出來,哪怕時機不對,就是不讓它藏。另一種是對於我們認為的好事在進行過程中,就是想希望它不斷的延續,哪怕秋收後也不讓它冬藏一下,所以一直不冬藏那就會虛,因為這個也是吻合現代人的普遍心理,所以去中醫那裡一般一把脈都會說腎虛。反過來,對於我們認為的壞事,就一直想壓著不讓它出來的心理,到該春生了也不讓它出來,那就一直被「冬藏」,一直藏著就變成寒,所以很多女的說宮寒就是這個原因。

再比如我們說一下肝,肝在五行里屬木,在四季里屬春天,春天主生髮,但就算生髮也得按法則辦事。但我們平時一般對於我們認為的好事,都想讓它快速成長,甚至拔苗助長,不順應法則,那這個用的勁使肝風內動,會顯現全身遊走性疼痛等癥狀,叫做肝用力生風。而對於我們認為的壞事,到了春生還不讓它出來,還想壓著,那這個在中醫里稱之為氣滯,就是瘀。

現在我們知道真正危害健康的原來是我們自己的念!當然其實任何人、事、物的本身沒有好壞,所謂的好壞也是我們自己根據每個人不同的角度分辨出來的,不是真正的好或壞。但一旦我們進行分辨後就會用不平的心理狀態來對待,這樣在以後就會對我們的身體或生活就有影響。所以,在中醫里陰陽平衡是總綱,任何事都要維持平衡,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法則,自己內心越平衡,在後面被外在的平衡就越少。當我們了解了宇宙的規律後,知道了不平的心理情緒對身體和生活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時,我們就應該要在平時生活中用平靜、平衡的心態面對一切人、事、物,那麼在我們身體和生活中顯現出來的狀態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本文來自:易太極黃忠達

推薦閱讀:

到"舌尖上的窩窩"領略中國烤鴨文化
教師要積累厚實的文化底蘊
唐朝的文化名人(一)話說酒仙詩仙李太白(2)
【茶文化】茶品,即二十四茶品、茶道
賈寶玉的髮型是一個文化隱喻

TAG:健康 | 文化 | 黃帝內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