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俗史103 失去鏡子的李世民,也會自負、失誤

中國通俗史103 失去鏡子的李世民,也會自負、失誤

1 人贊了文章

中古史--李世民東征高麗

上集講到唐朝大將侯君集滅掉高昌國(吐魯番),唐太宗將高昌改為西州,並在交河城設立安西都護府,任命喬師望為安西都護府都護。不久又派兵部尚書李勣打敗了追擊東突厥阿史那思摩的薛延陀騎兵,並派使者責備薛延陀真珠可汗夷男,夷男也認了錯。

轉過年來魏徵去世了,太宗非常傷心,並經常對身邊的侍臣說:「用銅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看得失。我經常用這些方法防止自己犯錯誤,現在魏徵走了,我少了一面鏡子。「

不久,因齊王李祐謀反被牽連的、太子東宮衛士紇干承基,為了將功贖罪在獄中上書告發太子李承乾謀反,唐太宗便敕令長孫無忌、房玄齡、李勣等人與大理寺、中書省、門下省一同參與審問,謀反的情況很快就查實清楚了。

太宗便問大臣們,「你們看將如何處置承乾?」

大臣們都不敢應答。通事舍人來濟進言說:「陛下不失為慈父的形象,讓太子享盡自然壽數就不錯了。」

太宗聽從了來濟的建議,來濟是來護兒的兒子。

於是下詔廢黜太子李承乾為平民,又依從大臣們的意見,賜漢王李元昌自盡,將侯君集等人處斬,將不能勸諫太子的左庶子張玄素等人免為平民;然後赦免了因連坐被牽連的人,加勉勸諫太子的于志寧,任命紇干承基為川府折衝都尉。

於是勝出的魏王李泰便更加極力討太宗的歡心,並恐嚇晉王李治。但長孫無忌略施小技,李泰的圖謀便逐漸被太宗識破了,太宗非常失望。

有一天退朝後,太宗將長孫無忌、房玄齡,李勣、褚遂良四人招進內室,並說:「眹的三個兒子一個弟弟,如此作為,我心裡實在苦悶,活著還有什麼意思?」說完將身體向床頭撞去。

長孫無忌等人急忙上前勸阻安慰他,太宗又抽出佩刀想自殺,褚遂良奪下刀交給身邊的晉王李治。

長孫無忌等人請求太宗,有什麼要求可以告知大家。

太宗便說:「朕想要立晉王為太子。」 長孫無忌趁機說:「我等謹奉詔令,如有異議者,我請求將其斬首。」

太宗便對李治說:「你舅父許諾你為太子,你應當拜謝他。」李治急忙拜謝長孫無忌。 於是太宗敕令將魏王李泰幽禁在北苑,詔立晉王李治為皇太子,大赦天下、宴飲三天。

然後太宗對大臣們說:「朕如果立李泰為太子,那就表明太子的位置可以苦心經營而得到。自今以後,太子失德背道,藩王企圖謀取太子之位的,兩人都棄之不用。」

不久,薛延陀真珠可汗夷男派使者到大唐納聘禮,準備獻五萬匹馬、一萬頭牛和十萬隻羊,請求娶唐朝公主,太宗便答應了。

契苾何力上書說:「不可與薛延陀通婚。」

太宗說:「朕已經答應他們了,怎麼可以自食其言呢?」

契苾何力說:「我不是要陛下立刻回絕他們,只希望延緩此事。如果陛下敕令夷男讓他親自來迎親,他必定不敢前來,那時回絕他就有理由了。夷男性情剛直暴戾,因為不能與大唐通婚而威望下降,就會懷疑部下懷有二心而急火攻心,很快就會病死。那麼他的兩個兒子就會爭奪王位,那時陛下可以輕易制服他們。 」

太宗一聽恍然大悟,高興的採納了他的建議,下詔徵召真珠可汗親自前來迎親,並發布詔書公告天下、將要在靈州與真珠可汗相見。

真珠可汗高興的不得了,急忙徵調各部落的牲畜,但由於太過急迫,那些行程萬里途經沙漠地帶的牲畜損耗近半,弄得他過了迎親期限也沒湊夠聘禮上牲畜的數量,他也沒到靈州來,太宗便趁機下詔回絕其婚姻。

褚遂良等大臣紛紛上書書說:「國家即許其婚,受其聘幣,不可失信戎狄,否則會使朝廷的聲譽受損,徒生邊亂。」

太宗說:「你們只知古而不知今。如今中原強大,以我大唐一千步兵,可以擊敗他們數萬騎兵,所以薛延陀才肯卑躬屈膝滿足我們的要求。他剛剛立了可汗,屬下大多是雜姓部族,想要借著大唐的勢力威懾制服他們。但這些戎狄人面獸心,一旦有了實力,稍有不滿意就會反咬一口成為禍害。現在回絕其婚姻,其他部族得知我們拋棄了他,很快會將他瓜分肢解,你們只需記住朕說過的話。」

不久,新羅派使者入唐,奏稱百濟攻取他們40座城,又與高麗聯合斷絕新羅到唐朝朝貢的通道,請求派兵救援。

太宗便派使者帶著皇帝璽書前往高麗和百濟,對他們說:「新羅歸順大唐,每年不停朝貢,你們都停止對他用兵,如果再攻打他,明年大唐就發兵攻打你們。」

自從魏徵去世以後,太宗很少聽到進諫之言,有一次巡幸到太平宮時對身邊的大臣們說:「這段時間大臣們幾乎都順從朕的旨意,犯顏強諫的極少,現在朕想聽到關於朕的過失,諸位當直說,無所隱瞞。」

張孫無忌說:「陛下沒有過失。」

劉洎說:「近來有人上書不合陛下聖意的,陛下都當面百般責備,上書者無不慚愧恐懼而退下,恐怕這不是廣開言路的辦法。」

馬周說:「陛下近來賞罰時,略有因個人喜怒而有所高下的情況。此外沒有見到過失。」太宗認為是這樣。

說明優秀的人也有偏愛,也有控制不好情緒的時候,當時最好不要做出決定。

這時由於高麗對新羅繼續用兵,太宗準備征伐高麗,所以敕令江南三州造大船400艘,用來載運糧食;並詔令營州都督張儉率幽州、營州兵馬及契丹、奚族士兵先行進攻遼東,以觀察形式。

不久,太宗又對長孫無忌等人說:「人們苦於不自知過錯,你們可以為朕言明。」

無忌說:「陛下的文德武功,我們承順都應接不暇,又有什麼過錯可言呢?」

太宗說:「朕向你們詢問我的過失,你們卻要曲意逢迎使我高興。這樣吧,朕當面列舉你們的優缺點以互相借鑒改正,你們看怎麼樣?」大臣們都說好。

太宗便說:「無忌善於避開嫌疑,應答敏捷、斷事果決,然而領兵作戰並非他所擅長;高士廉涉獵古今,心術明正通達,面臨危難不改氣節,做官沒有私結朋黨,所缺的是直言規諫;唐儉言辭敏捷善辯,善解人事糾紛,侍奉朕30年,卻很少批評朝政得失;楊師道性情溫和,自身少有過失,但性格實在怯懦,緩急之事都不能依賴他;劉洎性格堅貞,講究利人,但崇尚然諾信用,對朋友重私情;馬周處事敏捷、性情正直,品評人物直抒胸臆,朕近來委託他做事,多能稱心如意;褚遂良學問優於他人,性格也耿直堅貞,每每傾注他的忠誠,親附於朕,如同飛鳥依人,人見了自然憐惜。」眾人聽了無不嘆服。

這段時間郭孝恪接任安西都護府都護以後,執法嚴明、恩威並施、體察民情,盡得當地民心。他多次擊敗西突厥乙毗咄陸可汗,最遠乘勝追擊到遏索山(烏魯木齊西南),收降處月、處密等部兵眾凱旋而歸,威震西域。

有一次他發現有個西域國王暗中和西突厥來往,他便在大雪天請那個國王在大帳外聊天,硬把那個國王聊的得了傷寒病死掉了;所以西域國王大多都敬畏郭孝恪。

這時西域焉耆國又同時臣服於西突厥,並減少了對唐朝的貢賦,郭孝恪請求討伐他。

於是唐太宗任命郭孝恪為西州道行軍總管,統帥3000兵馬征伐焉耆國。

郭孝恪率軍秘密逼近焉耆國,夜晚奇襲焉耆城,抓獲焉耆王突騎支後,留下他的弟弟栗婆准代理國政,然後迅速領兵還師,半路埋伏並打敗追來的西突厥5000輕騎兵,弄的西突厥乙毗咄陸可汗威望大跌,西域歸附唐朝的國家更多了,郭孝恪則揚威西域。

前宜州刺史鄭元退休在家,太宗因為他曾跟從隋煬帝討伐高麗,所以召他到洛陽行宮,問他討伐高麗的計策。

鄭元說:「遼東路途遙遠,運糧較為艱難,高麗人善於守城,攻城不能很快攻下。」 太宗說:「今日已非隋朝時可比,你只等著聽好消息吧。」

說明這時的唐太宗,已經不善於聽不符合他心意的建議了。

這時營州都督張儉的軍隊被發了洪水的遼河阻擋,長時間過不了河,太宗急召張儉到洛陽問話。

張儉詳細陳述了遼東的山川地勢以及水草的情況,太宗聽了很高興。

於是任命刑部尚書張亮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統帥江南四州水師4萬人、戰艦500艘,自萊州出海奔平壤;任命太子左衛率李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統帥步騎兵6萬及蘭州、河州的胡人騎兵奔遼東,在幽州集結後出發。

不久太宗又下詔,命各路大軍以及新羅、百濟、奚族、契丹族等兵馬,兵分幾路進攻高麗。

這時突厥俟利可汗按太宗的詔命率部眾北渡黃河後,因懼怕薛延陀的攻擊,他的10萬部眾又拋棄他回到了黃河以南,並請求居住在勝州(十二連城)和夏州(陝西榆林白城子)之間,太宗便同意了。

大臣們紛紛上奏說:「陛下剛派兵遠征遼東,卻又將突厥人安置在黃河以南,離京師這麼近,怎能不成為後患。請陛下坐鎮洛陽,派各位將領東征高麗。」

太宗說:「戎狄各族也是人,突厥本是貧弱的民族,我大唐接收養護他們,估計他們感恩戴德的想法刻骨銘心,怎麼肯成為禍患呢?他們沒有投奔薛延陀,而是南下歸順我們,可見其情意。今後15年可保沒有突厥的禍患。」然後又任命失去部眾的俟利可汗為右武衛將軍。

不久太宗便到達北平城(北京),李勣、李道宗等人則進入玄菟州(瀋陽),攻佔了蓋牟城(遼寧塔山);張亮的水師也攻下了卑沙城(大連市大黑山)。

接著李勣、李道宗又進兵圍攻遼東城(遼陽市),並擊敗高麗的4萬援兵,太宗也渡過遼河來到遼東城下,並親自領兵攻城,幾天就攻破了遼東城,斬殺上萬人,俘獲居民5萬多人,把遼東城改為遼州。

然後唐軍又進兵白岩城(遼陽燕周山城),擊敗烏骨城派出的1萬援兵後,迫使城主孫代音投降。

隨後唐軍繼續進兵到安市城(海城南營子),高麗攝政蓋蘇文派高麗北部大人高延壽、高惠真率15萬兵馬前來救援,並在安市城下與唐軍對峙。

太宗便召集將領詢問破敵之計,不過聽了長孫無忌的奉承話以後,便直接帶著眾人登上山頂,察看敵情、地勢,指點布局。

李道宗便說:「高麗傾盡本國之兵前來抗拒我大唐軍隊,平壤守軍必然虛弱。希望給我5000精兵直搗其京城,這裡幾十萬敵軍可以不戰而降。」但太宗沒有答應。

然後太宗命李勣率15,000人於西嶺列陣,長孫無忌率精兵11,000人出山北峽谷衝擊敵軍後尾,其餘諸將率軍在正面列陣;太宗則親率4000精兵登上北山指揮,並敕令諸軍聞鼓角聲齊出攻擊敵軍。

高延壽看見李勣的軍隊在布陣,便命令士兵準備迎戰;長孫無忌則率軍快速逼近敵軍後尾,太宗便命令士兵擂響戰鼓、吹響號角,各路兵馬一齊大喊著沖向高麗軍,高麗軍陣形大亂。

這時天降大雨、雷電交加,騎軍中的年輕騎士薛仁貴,穿著奇異的服裝大聲呼喊著沖入敵陣,長槍飛舞、所向無敵,高麗兵紛紛逃竄,唐軍乘勢追殺,高麗軍大敗,被斬殺2萬多人。

太宗看見薛仁貴的勇猛非常喜愛,親自召見他並拜為游擊將軍。

不久,被斷了後路的高延壽、高惠真便率領剩餘的3萬多人投降了。 太宗挑選出都督、酋長、軍官共3500名,給予他們相應的職位待遇全部遷往中原,其餘的人都放掉,但將被抓獲的那3300名俘虜活埋了,並將自己坐鎮指揮的那座山賜名駐驊山。

消息傳到高麗國內,高麗舉國震驚,附近小城的居民全部逃走。

不久真珠可汗夷男死了,他的嫡子拔擢殺死庶兄後自立多彌可汗。

這時唐軍圍攻安市城多日毫無進展。高延壽、高惠真便請求說:「我們既然委身於大唐,便不敢不獻上一份忠誠,以便大唐天子早成大功,我們也得與妻兒老小相見。現在安市人顧惜自己的家庭,人人各自為戰,不容易立即攻克;如今高麗人聞風喪膽,首領大多老邁無用,很難堅守城池,如果唐軍移師該城,早晨到晚上就可攻克,其餘擋道的小城必然望風潰散。然後收取他們的糧食,一鼓作氣向前進兵,平壤一定守不住。」

李道宗等人都說這個計策好,並說:「張亮的軍隊在卑沙城,如果徵召他們2天即可到達。趁著高麗人驚恐之時,合力拿下烏骨城,渡過鴨綠江直取平壤,就在這次的行動。」太宗也認為有道理。

但長孫無忌認為太冒險,堅決反對;太宗便停止了移師烏骨城的計劃。

說明太宗的判斷能力下降了,畢竟皇帝都不願意冒險。

結果又圍攻安市一個多月也未攻破,遼東的九月便草枯結冰了,太宗只好敕令班師回朝,命李道宗率2步騎兵殿後。

此次東征出兵12萬左右,攻克10座城,得人口7萬人,斬殺高麗兵4萬多人,唐軍將士陣亡近2000人,戰馬損失大半,太宗很後悔。

唐軍到達營州後,太宗詔令把陣亡將士的遺體安葬在柳城東南,並親自寫悼文祭奠亡靈,親臨靈堂痛哭,十分悲哀,死者父母聽說後很受感動。

太宗對薛仁貴說:「朕手下的各位將領都老了,思考得到的這些新進位驍勇善戰之將,沒人能超過你,朕得到遼東並不高興,高興的是得到你。」

當初太宗征伐高麗時,派右領軍大將軍執失思力統領突厥騎兵駐紮在夏州以北,以防備薛延陀。而薛延陀多彌可漢趁太宗東征時機,率部眾侵入河套地區;太宗便派左武侯中郎將田仁會與執失思力合兵進擊他。

然後執失思力採用誘敵深入之計,將多彌可汗引到夏州境內(陝西榆林),一戰將其擊敗,追擊了600多里,在沙漠以北楊威後凱旋。

這時多彌可汗又發兵進犯夏州,太宗便命令禮部尚書李道宗徵發九州之兵鎮守朔州;右衛大將軍薛萬徹和左驍衛大將軍阿史那社爾徵發十州之兵鎮守勝州;勝州都督宋君明徵發五州之兵鎮守靈州;又命執失思力徵發二州的突厥騎兵、與李道宗等人相互配合。

不久,夏州都督喬師望和執失思力等人便率軍進攻薛延陀,將其打的大敗,俘獲2000多人,多彌可汗狼狽逃回國內,威望迅速下降,薛延陀內部開始騷亂。

這時太宗前往看望卧病在家的李靖,並說:「我挾天下之威卻受困於小小的高麗,這是什麼緣故?」

李靜說:「這件事李道宗可以解釋清楚。」 太宗便轉過身問李道宗,李道宗便詳細陳述了在駐驊山時討論移師烏骨城、直取平壤的計劃。

太宗悵然若失:「當時匆匆忙忙的,我記不起來了。」

說明中年以後的唐太宗也有些自負,也好面子,畢竟做十幾年皇帝了,而且沒有了魏徵、長孫皇后的勸諫,修正偏見也沒積極性了;所以明君也需要名臣輔佐的。

這時多彌可汗廢掉了所有的貴族老臣,專門重用自己的親信,並大肆殺戮不依附他的國人,國人都難以自安、人心不穩。

於是附屬於薛延陀的回紇酋長吐迷度便趁機聯合其他部族,大舉進攻多彌可汗,將其打的大敗。太宗便命令李勣、李道宗、阿史那社爾、執失思力、契苾何力、薛萬徹、張儉等名將,各率本部兵馬兵分幾路、齊頭並進攻擊薛延陀。

結果薛延陀各部就大亂了,回紇酋長吐迷度趁機攻擊並斬殺多彌可汗、兼并其部眾;敕勒各部便趁機爭派使者請求歸附大唐。

不久,薛延陀餘眾全被李勣、李道宗等擊殺或降服。回紇、契丹等敕勒十一姓的部落各派使者入朝進貢,並請求特設一部門養育他們。

太宗大為高興,詔令宴請回紇等使者,賞賜官位、賜給璽書,然後以回紇部為瀚海府,多濫葛部為燕然府,斛薛部為高闕州等。並在燕然山(蒙古杭愛山)受降城置燕然都護府,統轄瀚海等六個都督府、高闕等七個州,任命楊州都督府司馬李素立為都護。

推薦閱讀:

唐太宗李世民因弟媳太美而殺其第?
唐太宗李世民為什麼要恢復大哥李建成的太子身份?
千古明君—唐太宗李世民(三)

TAG:自負 | 唐太宗李世民 | 突厥 |